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揭示FAST宁静区2000-2020年的生态脆弱性时空变化特征,为维护该区域的生态安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FAST宁静区生态本底特征,从"敏感性—恢复力—压力度"角度构建生态脆弱性评价体系,运用AHP-熵权法和GIS技术等对FAST宁静区2000-2020年生态脆弱性时空演变及未来预设情景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1)研究区脆弱性以中度脆弱为主,轻度、中度、重度脆弱区合计占75%左右,微度和极度脆弱区合计只占约25%.(2)20年间研究区生态脆弱性整体下降,高强度生态脆弱区主要向较低等级转化,前10 a生态脆弱性略有上升,而后10 a生态脆弱性明显降低,研究区生态环境整体呈改善的趋势.(3)从FAST圈层(核心区、中间区、边远区)动态变化看,核心区的生态得到较好的改善,恶化区面积占比由前10 a的19.57%降至7.12%,而稳定区和低度改善区的面积在上升,由前10 a的79.88%增至92.50%;中间区和边远区变化趋于稳定,中间区稳定区和低度改善区面积占比由68.36%增至87.10%,而边远区稳定区占比由40.78%增至59.50%,但边远区局部存有恶化风险.(4)基于生态优先保护和乡村振兴需求两种情景模拟,2030年FAST宁静区的生态脆弱性整体指数分别下降5.91%和2.22%,前者生态保护效果较优,但后者更好地兼顾生态保护和乡村发展需要,综合考虑建议推荐乡村振兴发展模式.[结论]研究时段内,FAST宁静区生态脆弱性整体降低,核心区生态环境改善明显,中间区、边远区后10 a相比前10 a整体生态在缓慢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