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态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态学杂志
中国生态学学会
生态学杂志

中国生态学学会

孙铁珩

月刊

1000-4890

cje@iae.ac.cn

024-83970394

110016

沈阳市文化路72号

生态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生态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也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读者对象为从事生态学、生物学、地学、林农牧渔业、海洋学、气象学、环保、经济、卫生和城建部门的科研、教学、科技工作者、有关决策部门的科技管理人员及大中专院校师生和中学教师。主要刊登具有创新性和生态学研究论文、专题的综述和评论、研究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学术讨论与争鸣、国内外学术消息和动态、生态学论坛和生态学新书刊介绍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态修复背景下矿山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以福建紫金山为例

    罗琳杨璐谢红彬关钊...
    2171-2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矿山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合理制定矿山生态修复政策、高效配置环境资源及精准规划未来发展路径具有重要意义.以福建上杭紫金山矿山公园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地利用数据及调查问卷数据,采取单位面积价值当量因子法与条件价值法评估紫金山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2005-2018年紫金山矿山公园土地利用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林地净变化量最大且变化速度较快,草地与裸地面积逐渐增加;研究期内紫金山矿山公园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从2005年的45795万元,增加至2012年的47804万元,又降低至2018年的41765万元,在"边开采,边修复"双重作用影响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上呈"整体下降,局部好转"的态势;从社区居民对紫金山矿山公园潜在文化服务功能的认可态度及支付意愿,评估得到公园文化服务总价值约为每年1.4亿元,价值潜力较大,且居民对环境教育和休闲游憩认可程度较高,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

    生态系统服务文化服务矿山公园紫金山

    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近二十年生态输水的生态水文恢复效应

    王川张勇勇赵文智
    2180-2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黑河流域输水工程的生态水文效应,以额济纳绿洲为例,利用长期监测数据和遥感数据,采用空间分析、趋势分析、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识别了生态输水工程实施以来(2000-2020年)额济纳绿洲地下水埋深、地表水体及NDVI时空变化,分析了绿洲水文-生态指标对生态输水量的响应,明晰了绿洲植被恢复驱动因素的结构与强度.结果表明:2000-2020年,狼心山径流量呈显著增加趋势,年均增加2.7×107 m3,额济纳绿洲平均地下水埋深上升了 0.41 m,地表水体面积增加了 130.62 km2;NDVI显著增加,增加区域占42.34%,主要集中在西河中游和东河下游;西河地区NDVI对径流量的响应较东河地区更敏感;当狼心山年径流量>6×108 m3、平均地下水埋深<2.8 m时,绿洲植被面积及NDVI维持在较高水平;径流量、地下水埋深及耕地面积等因素对绿洲植被有着不同程度的直接和间接影响;黑河下游径流量保证与地下水稳定是额济纳绿洲恢复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生态输水地下水地表水绿洲植被恢复

    不同农业生态系统对夏番茄田中烟粉虱及其自然天敌种群动态的影响

    李明江张泽刘予涵羊绍武...
    2188-2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烟粉虱及其优势天敌在不同农业生态系统番茄田中的发生规律,于云南省昆明市选取花卉、河流和山地3种不同类型的主要农业生态系统,采取五点取样法进行系统调查,使用四分位法对烟粉虱的种群动态进行分析,利用生态位相关指数分析烟粉虱及其优势天敌在时间生态位上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烟粉虱主要发生时期,花卉农业生态系统番茄田中烟粉虱若虫和成虫的种群密度最低,分别为44.66和36.25头·株-1,河流农业生态系统番茄田中烟粉虱若虫和成虫的种群密度最高,分别为645.79和449.04头·株-1;花卉农业生态系统中优势天敌的种类最多,分别为烟盲蝽、六斑月瓢虫、异色瓢虫、丽蚜小蜂和海氏桨角蚜小蜂5种,其中烟盲蝽、六斑月瓢虫、异色瓢虫和丽蚜小蜂在主要发生时期的种群密度分别是河流农业生态系统的1.90、1.66、1.79、2.19倍,分别是山地农业生态系统的1.61、1.16、1.24、1.43倍;在花卉、河流和山地农业生态系统中六斑月瓢虫与烟粉虱生态位重叠指数均最大,并且其与烟粉虱在空间上跟随关系最密切,灰色关联度值分别为0.32、0.38、0.35;优势天敌与烟粉虱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均在花卉农业生态系统中最大,表明在农田周围增加显花植物种植面积的比例,可以增加天敌昆虫的多样性,抑制烟粉虱种群的暴发.

    烟粉虱农业生态系统自然天敌种群动态时间生态位

    合肥市十八联圩湿地夏季水体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孙尚省杜彩丽卢迪李家政...
    2199-2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十八联圩是南淝河在巢湖入湖口区"退耕还湿"形成的一处超大型人工湿地.为了解其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于2018年6-7月对十八联圩内部和外围水体72个采样点进行采样调查.共鉴定出浮游动物4类114种,其中原生动物36种占32%,轮虫46种占40%,枝角类19种占17%,桡足类13种占11%.十八联圩湿地浮游动物密度主要取决于原生动物和轮虫两类小型动物,并以原生动物最高.Shannon多样性指数表明,十八联圩整体呈现α-中污型,少数河段为β-中污型.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总氮、溶氧、活性磷等是影响十八联圩湿地水体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本研究可为十八联圩湿地建设和生态保护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其发挥削减巢湖污染负荷等功能提供了基础资料.

    十八联圩人工湿地浮游动物水质评价巢湖

    黑龙江省老爷岭南部野猪种群现状及栖息地适宜性

    刘艳华李卫东张子栋梁卓...
    2208-2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野猪(Sus scrofa)是东北虎(Panthiera tigris altaica)的主要猎物资源之一.为了掌握猎物资源现状,于2016年、2018年和2019年的冬季积雪覆盖期,在中国野生东北虎主要分布区黑龙江省老爷岭南部采用大样方调查法收集野猪足迹信息,分析种群密度、种群数量和分布状况;利用野猪出现点信息,采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对野猪栖息地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老爷岭南部林区野猪种群密度为(1.07±0.01)只·km-2,种群数量为3436~3518只,野猪种群密度在老爷岭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穆棱东北红豆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较高;影响野猪栖息地适宜性的主要环境变量是农田(36.0%)、常绿针叶林(23.2%)、道路(7.5%)、草地(7.1%)、针阔混交林(5.2%)和海拔(2.2%);野猪的适宜栖息地总面积为499.28 km2,占研究区域面积的15.36%;综合分析东北虎长期的相机监测数据以及本次野猪种群现状和栖息地适宜性研究结果认为,保护区外围野猪种群的保护与恢复对实现东北虎从老爷岭南部扩散到老爷岭北部,满足东北虎对猎物资源的需求,实现中国野生东北虎种群逐步恢复极其重要.

    野猪种群现状栖息地适宜性最大熵模型

    林龄和潮位对潟湖周边红树林微塑料分布的影响

    史云峰王帅王慧王晟源...
    2216-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征,红树林已经成为多种污染物的汇.本研究以海南省陵水县新村.潟湖西侧的红树林为对象,调查了红树成林(>20 a)与幼林(4 a)水体及不同潮位沉积物中微塑料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红树成林表层海水和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91.2±15.0n·L-1,1972.9±805.2 n·kg-1)均显著高于红树幼林(49.1±7.3 n·L-1,686.2+64.3 n·kg-1);红树成林不同潮位样带间微塑料丰度表现为向陆侧最高(2822.7±309.6 n·kg-1),向海侧最低(1221.3±292.9 n·kg-1).海水中薄膜类微塑料占比低于沉积物(6.5%vs 14.0%),而泡沫则高于沉积物(23.8%vs 15.9%);沉积物中微塑料形态分布随林龄和潮带无明显变化规律.绝大多数(93.3%)微塑料粒径处于50~2500 μm范围,其中100~250 μm微塑料无论是在红树成林还是幼林中均为向海侧占比较高而向陆侧较低.白色微塑料所占比例最高(39.2%),其次是蓝色(21.6%);幼林沉积物中白色微塑料占比高于成林,以向陆侧最高,向海侧最低;而成林中向海测高于向陆侧.红树林中微塑料的材质主要是聚乙烯(39.6%)、聚苯乙烯(28.3%)和聚丙烯(20.8%),且已遭受严重的侵蚀和风化.总体上,红树林生态系统能够对微塑料污染物产生汇集作用,且红树成林向陆侧汇集能力最强.

    新村潟湖表层海水沉积物纤维汇集作用

    兰西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益时空演变及耦合协调关系

    张韦萍石培基尹君锋
    2226-2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明晰土地利用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系统内涵,构建了兰西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权法和综合指数模型,分析了 2005年和2018年兰西城市群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及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的空间格局特征,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了主成分间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兰西城市群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总体均呈上升态势,社会、经济效益空间集聚特征明显,总体表现出"东高西低"分布特征,而生态环境效益区域差异相对较小,空间上呈分散分布特征;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亦呈上升态势,且县区间差异显著,呈"东高西低、中高外低"的空间格局,中心城市市区与地级城市市区长期处于较高水平;土地利用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间耦合协调关系整体趋于改善,但当前仅处于初级协调阶段,兰州、西宁省会中心城市协调性优于其他一般县城;兰西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协调关系主要是受土地利用3种效益的复合影响,社会效益滞后是制约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协调关系提升的主因,生态环境效益滞后对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协调性有重要影响.

    土地利用效益时空演化耦合协调关系兰西城市群

    道路网络对景观格局及景观生态风险的影响——以瑞兴于地区为例

    陆晴刘根林闫冰赵东升...
    2236-2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道路网络对景观格局及景观生态风险的影响,以瑞兴于地区为研究区,基于2013年和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及道路数据,运用核密度估算、缓冲区分析、道路贡献率及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定性、定量分析景观格局及景观生态风险对道路网络建设的响应.结果表明:瑞兴于地区道路密度等级整体提高,中部地区更为明显;PD指数随缓冲区距离增加而减小,LPI指数及CONATG指数随缓冲区距离增加而增大,而SHDI指数则呈先增后减的趋势;道路网络对建设用地的景观指数影响较大,对林地、草地、水域的景观格局指数影响较小;研究区景观生态风险整体向更高等级演化,中、高、极高3个等级区域面积占比由2013年的24.76%、19.49%、14.96%上升至2018年的26.61%、22.80%、15.64%;景观生态风险具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高等级风险区域主要位于兴国、于都的盆地地区,低等级风险区域大体位于较高海拔地区,多为山地地貌;地理加权回归结果表明,景观生态风险与采样区中心点至道路最短距离呈负相关,与道路密度呈正相关.研究结果对瑞兴于地区规划建设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一定意义.

    道路网络景观格局景观生态风险地理加权回归瑞兴于地区

    氮沉降对冻融期土壤N2O排放的影响效应和机制

    刘彦琪彭琴齐玉春李兆林...
    2245-2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N2O是三大重要温室气体之一,同时它还破坏臭氧层,其损失的多寡还决定着土壤中氮养分存量.近年来,土壤N2O排放对氮沉降等全球变化因子的响应备受关注,但相关研究多集中在生长季,针对非生长季特别是冻融期的研究还十分薄弱.本文梳理了现有文献,归纳总结了氮沉降对非生长季冻融期土壤N2O排放的影响效应,并从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学特征变化等方面论述了氮沉降对冻融期土壤N2O排放的可能影响机制,指出了现有研究中的不足,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进一步深入认识和研究全球变化背景下土壤N2O的排放特征、驱动机制以及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土壤N2O的排放提供参考依据.

    冻融作用氮水平氮形态N2O微生物机制

    稻鸭共育模式综述

    梁玉刚赵杨戴力匡炜...
    2254-2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稻鸭共育是我国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明显的稻作生产优势.稻鸭共育模式历经上千年的发展,逐步由散养、流动放牧、露宿饲养到现代水稻种植与鸭子养殖的配套技术体系,并取得较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本文综述了稻鸭共育模式的概念、发展历史及主要模式,以及稻鸭共育模式下经济效益、水稻产量、生长特性、农田生态环境、水体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温室气体排放等相关研究,并且从稻鸭共育研究的区域性、实用性、长期性、系统性以及稻鸭品牌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展望,以期充分挖掘稻鸭共育模式的生产潜力,为农业提质增效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水稻鸭子发展进程种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