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态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态学杂志
中国生态学学会
生态学杂志

中国生态学学会

孙铁珩

月刊

1000-4890

cje@iae.ac.cn

024-83970394

110016

沈阳市文化路72号

生态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生态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也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读者对象为从事生态学、生物学、地学、林农牧渔业、海洋学、气象学、环保、经济、卫生和城建部门的科研、教学、科技工作者、有关决策部门的科技管理人员及大中专院校师生和中学教师。主要刊登具有创新性和生态学研究论文、专题的综述和评论、研究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学术讨论与争鸣、国内外学术消息和动态、生态学论坛和生态学新书刊介绍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冠层与移植时长对中国树花(Ramalina sinensis)地衣移植体元素含量的影响

    高静张良玉李星马翠萍...
    2289-2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气元素沉降的地衣移植法监测常将地衣样品移植于乔木冠层下,但冠层有无与移植时长对地衣元素组成的影响研究不多.本研究将河北省偏远地区的中国树花(Ramalina sinensis)移植于污染区,基于元素含量增高倍数EC(exposed to control ratio)评估了 55种元素的生物积累程度,检验了冠层(2水平:有冠层或无冠层)和移植时长(3水平:7、8或9个月)对地衣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树花的元素背景含量低于已有研究中地衣元素含量的背景值/基线值,有效反映了背景区较低的大气污染程度.中国树花适用于除Co和Hg(二者含量的背景噪声过高)之外的53种元素的大气沉降监测.移植后绝大多数元素含量显著高于背景区,其中交通相关元素Pb和Sb为"极重度积累",与农业活动和植物生理活性有关的元素(As、K、P、S和Se)以及Ag和Ge为"无积累"或"轻度积累",其他44种元素(Al、B、Ba、Be、Bi、Ca、Cd、Ce、Cr、Cs、Cu、Dy、Er、Eu、Fe、Gd、Ho、La、Li、Lu、Mg、Mn、Mo、Na、Nb、Nd、Ni、Pr、Rb、Tb、Sc、Si、Sm、Sn、Sr、Th、Ti、Tl、Tm、U、V、Y、Yb和Zn)为"中度积累",表明移植区大气污染程度较高,交通排放贡献大.冠层和移植时长对中国树花元素含量的影响具有元素特异性:26种元素的含量或因冠层淋溶作用而在冠层下高于无冠层,Pb含量或因冠层截留作用而呈相反格局;移植时长超过7个月后,绝大多数元素(41种)含量不再增加,11种元素含量呈增高趋势,Ni含量呈下降趋势.表明利用地衣移植法进行大气元素沉降监测时,冠层有无需保持一致,且移植时间不可过长.

    大气沉降生物监测地衣移植法中国树花重金属

    东北中东部胡桃楸天然次生林产区区划

    罗也杨雨春赵珊珊任生...
    2299-23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准确了解东北中东部地区胡桃楸天然次生林产区分布情况,选取年均温、极端高温、极端低温、年降水量、年均日照,无霜期、积温等作为影响胡桃楸材积生长的气候因子,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确定影响胡桃楸材积的主导因子,通过数学模型模拟,筛选出最优模型并进行精度检验,进而划分胡桃楸天然次生林产区.结果表明:(1)年降水量和年均温为影响胡桃楸材积生长的主导因子,且材积与主导因子的最优数学模型为德林科所模型,R2=0.89,赤池信息量标准AIC=640.07,对数似然函数LL=-67.16;(2)通过理论材积值与实际材积值相对误差比较分析,数学模型精度满足要求;(3)胡桃楸天然次生林最终划分为最适宜分布区、适宜分布区和一般分布区3个产区;(4)对胡桃楸3类产区的理论材积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3类产区之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表明胡桃楸3类产区区划合理,结果准确可靠,研究结果可为胡桃楸天然次生林的合理经营和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胡桃楸材积主导因子逐步回归分析产区区划

    大兴安岭森林区植被物候的纬度地带性

    董春媛乔荣荣王傲洁常学礼...
    2306-2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气候变化可通过影响植被物候来影响生态系统过程,但人们对区域尺度植被物候如何响应气候变化却未形成共识.本研究在Google Earth Engine大数据平台支持下,以大兴安岭森林植被分布区为研究区,以2000-2020年系列MOD09GQ、MOD13Q1和MOD11A1卫星数据产品为数据源,分析了大兴安岭森林植被分布区植被物候的纬度地带性以及温度因子对其影响.结果表明:大兴安岭森林分布区植被物候在纬度梯度上呈现明显差异性,生长季开始时间SOS(start of growing season)呈提前趋势,纬度每升高1°,SOS提前0.34 d;生长季结束时间EOS(end of growing season)趋势与SOS相同,每升高1°,提前0.19 d;生长季长度LOS(length of growing season)变化具有阶段性,拐点在50°N,拐点之前每升高1°,LOS缩短1d,拐点之后每升高1o,LOS延长0.57d.从变化趋势来看,SOS和LOS对纬度变化的响应比EOS明显.其中,LOS延长主要缘于SOS提前的幅度明显大于EOS提前的幅度.温度因子对大兴安岭森林植被分布区物候变化有直接作用,其中对SOS和LOS的影响明显强于对EOS的影响,4月温度对于SOS和LOS作用明显,温度越高,SOS发生越早,LOS持续时间越长.LOS延长的主要贡献者是SOS的提前,而EOS在时间上的推后对LOS的贡献相对较小.大尺度植被物候研究对宏观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地表生态过程响应有重要补充意义,同时在区域林区森防工作分区管理上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植被物候纬度地带性GoogleEarthEngine大兴安岭

    坡向对长白山区蒙古栎林土壤根际呼吸与异养呼吸的影响

    孙忠林华明阳冯颖姜云天...
    2317-2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壤呼吸组分的划分是深入理解森林碳循环模型的关键步骤,区分坡向变量对土壤呼吸组分的影响有助于深入理解土壤呼吸的水热影响机制.本研究旨在量化2个坡向土壤呼吸组分的季节动态和通量,探索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利用挖壕法将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林土壤呼吸(Rs)划分为土壤异养呼吸(RH)和根际呼吸(RR),利用动态红外气体分析仪原位监测两个坡向生长季土壤呼吸及其组分,并分析其水热影响机制.生长季,Rs、RH、RR均呈双峰曲线形式,且两个坡向具有显著差异,但根际呼吸所占比重大体相同.RS、RH、RR与土壤温度(T5)均呈显著的指数关系,RH的温度敏感系数(Q10)高于RR,阳坡RS、RH、RR的Q10均高于阴坡.增加土壤体积含水量(W5)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模型对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的预测能力,同一坡向不同呼吸组分对T5 和W5 的响应不同,同一呼吸组分对T5 和W5的响应也不相同.蒙古栎林阳坡和阴坡的RH通量分别为249.22和291.82 gC·in-2,RR通量分别为149.00和179.17 g C·m-2.月尺度上,土壤呼吸通量(F)呈典型的单峰曲线形式,两个坡向FRH、FRR与平均土壤温度呈指数函数关系,与降水量为线性关系,二元线性回归拟合达到显著水平,但不同坡向和呼吸组分引入的变量和参数均存在一定的差异.试验结果说明,同种林型的坡向变量会对RS、RH、RR及其通量产生显著影响,水热条件对呼吸组分的影响机制并不相同,不同时间尺度的模型参数和变量反映不同的生态过程.

    蒙古栎土壤呼吸异养呼吸根际呼吸坡向

    氮添加对东北红豆杉幼苗生长发育及生理特征的影响

    孟秋实秦倩倩刘艳红
    2325-23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氮添加对濒危植物东北红豆杉幼苗生长-防御权衡的影响,为该物种的保护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东北红豆杉4年生幼苗为对象,进行了 3种氮源(硫酸铵、硝酸铵和硝酸钾)和4个施氮量(30、60、90、120kgN·hm-2.a-1)的氮添加实验.结果表明:(1)东北红豆杉幼苗的苗高增长量、地径增长量和总生物量随施氮量增加显著增加,施氮量超过90 kgN・hm-2・a-1后地径增长量和总生物量开始下降,施氮处理的幼苗根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但在不同施氮量下无显著差异;(2)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在氮添加处理后显著提高,在施氮量为90 kgN·hm-2.a-1时达峰值,胞间CO2浓度与Pn的变化方向相反,说明氮添加可以缓解植物的非气孔限制;(3)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在施氮后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施氮量30 kg N·hm-2·a-1为转折点;(4)施氮后,生长指标与光合指标呈显著正相关,类黄酮指数与光合指标呈显著负相关,净同化率、相对生长速率和黄酮类化合物指数变化符合生长-分化平衡假说;(5)硝酸铵处理相对单一态氮处理对幼苗的地上部分生长、气孔导度和花青素合成具有促进作用,硝酸钾处理下类黄酮指数显著提高.总的来说,东北红豆杉幼苗对氮添加的响应与施氮量和氮素类型有关,当氮添加为30~90kgN ・hm-2・a-1时,东北红豆杉幼苗的生长发育和防御水平较优,可作为东北红豆杉迁地保护或野外回归的参考措施.

    氮添加生长-防御权衡东北红豆杉生长-分化平衡假说黄酮类化合物

    旱地冬小麦夏闲期种植不同豆科绿肥对还田养分和土壤有机碳、氮组分的影响

    黄璐李廷亮李顺吕卓呈...
    2335-23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适合晋南旱塬冬小麦填闲种植的绿肥作物,为冬小麦绿色生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旱塬冬小麦夏闲期种植翻压草木樨、柽麻、大豆、黑豆、绿豆、乌豇豆等6种绿肥作物的养分归还效应,以及对麦田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微生物量氮(MBN)、可溶性有机碳(DOC)、可溶性有机氮(DON)、颗粒态有机碳(POC)、颗粒态有机氮(PON)和轻重组有机碳(LFOC、HFOC)、轻重组有机氮(LFON、HFON)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绿肥作物的总养分归还量(N+P205+K2O)以绿豆、黑豆、乌豇豆最高,为104.77~121.82 kg.hm-2.与传统农户模式相比,种植翻压不同绿肥作物均可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提高幅度为27%~57%,但对土壤微生物量氮影响不显著.不同处理间土壤可溶性有机碳、颗粒态有机碳、重组有机碳、轻组有机氮和重组有机氮含量差异不显著,但与传统农户模式相比,种植翻压黑豆、绿豆显著提高了 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含量,提高幅度为27%~55%,种植翻压大豆显著提高了土壤颗粒态有机氮和轻组有机碳含量,提高幅度分别为31%和162%.研究表明,黄土旱塬冬小麦夏闲期种植翻压大豆、绿豆、黑豆具有相对较高的养分归还效应,且对土壤活性有机碳、氮库的影响尤为显著.

    冬小麦绿肥土壤有机碳组分土壤有机氮组分

    淹水胁迫对夏黑葡萄生理特性和品质的影响

    崔东阳贺亮亮刘崇怀樊秀彩...
    2344-23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淹水胁迫对成龄葡萄生理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5年生夏黑葡萄(Vitisvinifera×V.labrusca Summer Black)为试材,采用人工模拟淹水胁迫试验方法,在持续淹水0、5、10、15、20、25、30 d时,对新梢生长量、根系活力、成龄叶相对叶绿素含量、光合指标、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果实品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淹水胁迫降低了夏黑葡萄根系活力和新梢生长量,淹水30 d分别比对照下降46.4%和80.5%;淹水胁迫降低了相对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最大光化学效率,淹水30 d分别比对照下降10.6%、32.9%、21.1%、15.8%和3.1%,增加了胞间C02浓度;淹水胁迫降低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对果实大小和重量无显著影响,提高了果实的硬度,降低了果柄耐拉力,对果实品质和耐储性能有一定的不利影响.本试验结果为指导葡萄生产抗涝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淹水胁迫夏黑葡萄生理特性品质

    芽胞杆菌对盐碱胁迫下玉米幼苗促生作用

    明立伟马婷玉肖珊珊杨克军...
    2352-2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用解淀粉芽胞杆菌(Bam688)和特基拉芽胞杆菌(Bte724),研究芽胞杆菌对盐碱胁迫下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碱胁迫下,接种Bam688和Bte724均在1×107 cfu·mL-1浓度时效果最显著;Bam688和Bte724均能提高玉米幼苗抗氧化酶活性,根系增幅显著高于叶片;接种Bam688和Bte724后玉米幼苗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明显提高,与对照相比,接种Bam688和Bte724后玉米幼苗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分别增加254.41%和161.84%,且叶片游离脯氨酸增幅高于根系;接种芽胞杆菌后玉米幼苗ROS积累及脂质过氧化含量均显著降低,通过分析NBT和DBA叶片侵染情况发现,玉米幼苗的氧化作用有明显的缓解;接种芽胞杆菌后玉米幼苗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均有所增加,与对照相比,接种Bam688和Bte724后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增加45.99%和60.07%.说明,两种株菌均能促进玉米幼苗的生长,缓解盐碱胁迫带来的伤害.

    玉米幼苗芽胞杆菌盐碱胁迫促生作用

    云南松凋落叶分解对滇重楼生理特性及药用品质的影响

    许凌峰李卓蔚郭冬琴赵晶晶...
    2361-2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云南松凋落叶分解对滇重楼生理特性及药用品质的影响,为栽培高品质的滇重楼奠定基础.采用盆栽试验,设置0、50、100、150、200 g·盆-1 5个凋落叶添加水平,分别于2019年6月(T1)、7月(T2)和8月(T3)进行取样.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云南松凋落叶对滇重楼根系活力、光合色素含量以及叶片内抗氧化酶活性的调控效果呈现明显的抑制作用,叶片内丙二醛含量则呈现明显的促进作用,同一取样时期内,随着云南松凋落叶施用量的增加其抑制或促进作用逐渐增强.云南松凋落叶降解的化感物质对滇重楼的生长发育产生了抑制作用,导致新根茎和老根茎内总皂苷含量明显下降,随着取样时期的延长,新根茎内总皂苷含量的降低幅度依次为 3.68%~31.27%(T1 期)、17.23%~34.69%(T2 期)和 10.88%~31.03%(T3 期),老根茎内总皂苷含量的降低幅度依次为2.07%~25.78%(Tl期)、9.47%~20.90%(T2期)和5.58%~47.81%(T3期).可见,不同剂量的云南松凋落叶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滇重楼的药用价值.因此,云南松凋落叶能够影响滇重楼幼苗的正常生长,云南松林下"林-药复合模式"不适宜选择滇重楼.

    化感作用光合色素保护酶总皂苷

    系统发育多样性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稳定性影响

    王婷辛丽雨马铁帅朱志红...
    2368-23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多样性较高的草地生态系统能够充分利用生态环境资源,提升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本文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和结构方程模型,阐明系统发育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环境因素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寒草甸系统发育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环境因素与生态系统稳定性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且具有尺度依赖性.小样方尺度高寒草甸通过物种多样性(丰富度指数)和环境因素对生态系统稳定性产生影响,作用系数分别为0.237和0.221.系统发育多样性主要受到物种多样性影响,作用系数为0.812(P<0.001).大样方尺度生态系统稳定性主要受到环境因素、物种多样性影响,作用系数分别为0.364和0.246(P<0.05).随着样方尺度的增大,高寒草甸的系统发育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环境因素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逐渐增强,且环境因素的作用效应逐渐占据主要地位.因此,应充分注重系统发育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在维持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高寒草甸系统发育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环境因素生态系统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