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态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态学杂志
中国生态学学会
生态学杂志

中国生态学学会

孙铁珩

月刊

1000-4890

cje@iae.ac.cn

024-83970394

110016

沈阳市文化路72号

生态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生态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也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读者对象为从事生态学、生物学、地学、林农牧渔业、海洋学、气象学、环保、经济、卫生和城建部门的科研、教学、科技工作者、有关决策部门的科技管理人员及大中专院校师生和中学教师。主要刊登具有创新性和生态学研究论文、专题的综述和评论、研究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学术讨论与争鸣、国内外学术消息和动态、生态学论坛和生态学新书刊介绍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

    肖涛石强胜闻熠宋胜帮...
    1205-1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湿地是处于水陆之间过渡性地带的生态系统类型,其通过特殊的生态过程和功能,产生了许多与人类福祉相关的服务,对维持区域、国家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湿地基本概念与服务内涵出发,探讨了当前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主要内容:(1)服务价值评估;(2)服务间权衡与协同关系;(3)生物多样性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4)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5)土地利用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提出未来须加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基本参数的监测范围和力度以及服务与人类福祉关系研究,并开展湿地负向服务及小微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研究.

    价值评估权衡/协同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土地利用负向服务小微湿地

    缓解植物铝毒害的相关基因调控研究进展

    杨慧琴何思张金彪
    1213-1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铝是导致土壤酸化、阻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铝对植物从生长到生理生化过程,从细胞水平到基因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如何提高植物耐铝能力、缓解铝对植物的毒害,是多年来人们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有机酸、活性氧代谢、植物激素、矿质营养元素等方面,对缓解植物铝毒害的相关基因调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研究表明,有机酸在缓解植物铝毒害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迄今人们在该领域取得的最重要的进展,本文对此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做了重点介绍.提出未来应继续重视有机酸缓解铝毒害的研究,加强与缓解林木铝毒害密切相关的基因、转录因子及其机制方面的研究.

    铝毒害植物有机酸基因调控缓解措施

    种子防御策略的研究进展

    陈颖卓黄至欢
    1221-1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种子植物主要的繁殖形式,种子的出现使得植物可以在幼体阶段具有较高的环境耐受力,同时也便于以各种形式散播,是种子植物能占据自然界主导地位的重要因素之一.也因为未来将发育成新一代个体,大多数种子储存了必要的营养物质,成为许多动物良好的食物资源.本文从植物与种子捕食者对抗方式分析,将植物的防御策略分为直接对抗、间接对抗、时空防御3种主要类型及其他复合形式,同时探讨了 目前种子防御的相关研究热点问题,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应该从演化机制或动植物互作的角度来深入探讨种子防御策略的形成、维持机制和防御策略的普适性规律.

    种子种子捕食者防御策略诱导防御演化动植物互作

    城市绿地土壤质量监测样点二阶前向抽样优化方法——以上海市为例

    张维维韩继刚邱月左舒翟...
    1231-1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设计城市绿地土壤监测体系时,如何在已有的监测点位上使用易操作、低成本且兼顾代表性的优化方法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本研究以上海市绿地土壤质量监测优化为目标,提出一套针对二阶前向抽样布局优化的技术工作框架.在运用三明治空间模型、Kriging插值方法评估现有点位精度的基础上,针对土壤指标空间相关性和分异性特征,使用空间模拟退火算法在已有点位上增加监测点位进行监测布点系统优化,并使最终方案满足空间分层抽样对采样点数量的最低要求.结果表明:针对上海市绿地土壤的营养元素和重金属元素,现有监测样点采样方差基本低于均值的10%,但在浦东新区、静安、虹口和徐汇区的部分元素代表性需要进一步优化.全市新增350个点可改进精度的64.5%.本研究提出的多目标协同改善的城市绿地土壤监测点位优化布局方法能兼顾精度和成本,有效协助城市管理者合理布设城市绿地监测体系.

    多目标优化监测网络评价空间模拟退火算法Kriging三明治空间模型

    基于MSPA和MCR模型的贵阳市2008-2017年景观连通性评价与时空特征

    李怡欣李菁陈辉王志杰...
    1240-1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快速城市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交互下,喀斯特山地城市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对生态安全和景观可持续性产生影响.以典型黔中喀斯特山地城市贵阳市为对象,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方法识别生态源地,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评价贵阳市2008、2013和2017年景观连通性,分析10年间贵阳市景观连通性以及生态廊道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8-2017年,贵阳市景观类型变化特征以林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增加,耕地面积显著减少为主.研究时段内,贵阳市景观格局的核心区面积持续增长,景观连通性小幅上升,但孤岛面积增加明显,景观破碎化程度严重.贵阳市景观连通性整体较好,中等级以上连通性区域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4%以上;10年间,贵阳市景观连通性水平表现出中心城区先变弱后增强,四周逐渐增强的趋势.贵阳市景观生态廊道长度和数量均先减后增.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优化喀斯特山地城市景观空间格局、构建生态安全网络格局提供参考.

    景观连通性阻力面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贵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