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态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态学杂志
中国生态学学会
生态学杂志

中国生态学学会

孙铁珩

月刊

1000-4890

cje@iae.ac.cn

024-83970394

110016

沈阳市文化路72号

生态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生态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也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读者对象为从事生态学、生物学、地学、林农牧渔业、海洋学、气象学、环保、经济、卫生和城建部门的科研、教学、科技工作者、有关决策部门的科技管理人员及大中专院校师生和中学教师。主要刊登具有创新性和生态学研究论文、专题的综述和评论、研究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学术讨论与争鸣、国内外学术消息和动态、生态学论坛和生态学新书刊介绍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锦绣杜鹃对不同光环境的光合特性响应及适应机制

    冷寒冰苏鸣张春英
    1793-18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锦绣杜鹃(Rhododendron pulchrum Sweet)为试验材料,选取全光照(100%FL)、轻度遮阴(82.01%FL)、中度遮阴(50.13%FL)、重度遮阴(15.80%FL)4种光环境处理,研究不同光环境对锦绣杜鹃叶片光合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探讨锦绣杜鹃对光环境变化的适应机制.结果表明:(1)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加,锦绣杜鹃叶片面积、光合色素和氮含量显著增加,比叶重、碳含量、碳氮比显著降低,叶绿素a/b先降低后升高.(2)锦绣杜鹃叶片在中度遮阴和全光环境下分别具有显著较高的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而实际光化学量子产率、光化学猝灭系数、可调节性能量耗散量子效率、非可调节性能量耗散量子效率仅在重度遮阴环境有显著变化.(3)遮阴导致锦绣杜鹃叶片暗呼吸速率、光补偿点逐渐下降,表观量子效率、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在中度遮阴达到最高值,其光合性能最强.(4)全光照环境生长的锦绣杜鹃叶片净光合速率下调,同时气孔导度下降,气孔限制值上升,气孔限制因素是导致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重度遮阴下叶片光合受限,主要受光系统Ⅱ光化学效率降低以及吸收光能分配比例失衡影响.综上,锦绣杜鹃耐强光,也适应弱光环境,但中度遮阴的光环境,即全光照的50%左右最有利于其生长.在栽培和园林应用中,可将其适当遮阴或者配置于有一定透光性的落叶林下.

    锦绣杜鹃光环境叶绿素荧光气体交换光合适应性

    大气CO2和O3浓度增加对闽楠异戊二烯和单萜烯释放的影响

    马方园张莉翁子珊赖金美...
    1802-18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气CO2和O3浓度增加对生态系统碳循环产生重要影响,而异戊二烯(ISO)和单萜烯(MTs)作为植物参与碳循环的中间产物,其合成与释放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2年龄盆栽闽楠(Phoebe bournei)为对象,设置对照(CK)、CO2浓度增加(EC)、O3浓度增加(EO)及CO2和O3浓度同时增加(EC+EO)4个处理,进行4个月的熏蒸实验,分析大气CO2和O3对闽楠ISO和MTs释放、光合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熏蒸1个月后,与CK相比,EC处理导致MTs通量显著增加(P<0.05),ISO通量降低5.6%;熏蒸4个月后,与CK相比,EC、EO和EC+EO处理下ISO和MTs通量均降低,其中,EC+EO处理下效果更显著,ISO和MTs通量分别降低了76.4%和89.6%.这主要是由于不同处理通过改变光合色素含量、调节植物气孔导度,进而引起净光合速率发生变化,净光合速率变化直接影响ISO和MTs代谢的碳源,最终影响ISO和MTs代谢.MTs组分以α-蒎烯和柠檬烯为主.CO2和O3浓度增加导致净光合速率随熏蒸时间逐渐降低.CO2和O3浓度独立和同时增加对ISO和MTs通量的影响存在差异,因此开展CO2和O3浓度增加对生态系统碳循环影响的研究时,建议考虑复合因子交互试验,为生态系统碳循环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更可靠的数据支撑.

    CO2浓度增加O3浓度增加异戊二烯单萜烯光合参数

    氮磷配施对刨花楠幼苗相对生长速率与细根性状关系的影响

    程洁茹钟全林邹宇星常云妮...
    1811-18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氮(N)、磷(P)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营养元素,细根是植物吸收养分与水分的重要器官.本研究以刨花楠(Machilus pauhoi)1年生幼苗为对象,通过不同氮磷配施的盆栽试验,分析不同氮磷配施比例(15∶1、12∶1、10∶1、8∶1)对其生长及细根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1)不同比例的氮磷配施均会显著增大刨花楠叶生物量、总生物量和叶质量分数,降低根冠比,以10∶1和8∶1的N/P为明显;(2)氮磷配施使总生物量及各器官生物量相对生长速率显著增大,以N/P为10∶1时最大;(3)氮磷配施使细根N、P含量显著升高,但细根N/P差异不明显,其中细根N含量以15∶1和10∶1处理较高,细根P含量以10∶1处理为最高;氮磷配施使各根级平均直径及1~2级根的比表面积(SRA)减小,使2~4级根的比根长(SRL)及3~4级根的SRA增大,各根级的根组织密度(RTD)则与SRA相反;(4)氮磷配施后幼苗的总生物量及各器官相对生长速率均与RTD呈显著正相关,与SRL及SRA呈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不同比例氮磷配施会影响刨花楠幼苗生物量分配模式及相对生长速率,并影响生物量相对生长速率与部分细根性状间关系,以10:1的氮磷配施比例最适宜其生长.研究结果对开展刨花楠苗木精准养分管理与高效培育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氮磷比相对生长速率生物量分配细根性状刨花楠

    FAST周边喀斯特土壤养分资源轴的植物优势种生态位

    张婷张建利张晨杨涛...
    1820-18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喀斯特峰丛洼地土壤养分资源轴的生态位特征,本研究以国家重大工程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周边森林植物优势种为对象,采用典范对应分析、Levins生态位宽度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分析优势种在土壤养分资源轴上的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全磷、速效氮、有机碳对优势种的分布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2)麻栎、地果、盐麸木在土壤养分资源轴上的生态位宽度均较高,更适宜研究区的生境.白栎、羊耳菊、豹皮樟在土壤养分资源轴上的生态位宽度均较低,其对资源利用的效率较低.生态位宽度受到物种重要值的影响,生态位宽度较高的物种重要值也较高;(3)生态位重叠值较高的物种并未占有较高的生态位宽度,而是介于中下游的位置.综合土壤养分资源轴,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5的物种占总物种的50%.总之,FAST周边植被较为稳定,全磷、速效氮、有机碳是影响FAST周边优势种分布的重要土壤养分因子.

    喀斯特峰丛洼地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指数土壤养分资源轴FAST

    城市遗存山体植物群落结构与稳定性对人为干扰的响应

    孙玉真王志泰包玉刘淑萍...
    1829-1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析城市遗存山体植物群落对人为干扰的响应规律,采用群落生态学与数量生态学相关理论与方法,分析了不同人为干扰方式及强度下城市遗存山体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与稳定性.结果表明:(1)不同人为干扰强度下植物群落垂直结构完整性整体上呈现为轻度干扰>中度干扰>重度干扰的状态;复垦、工程开挖和工程建设均对乔灌木存在明显的负面影响,而公园化利用有利于群落垂直结构层次的完整.(2)不同干扰强度下乔木径级结构均呈倒"J"型分布,轻、中、重度干扰下的小径木(DBH<10 cm)株数分别占样地总株数的53%、58%、48%,乔木层更新潜力较高,复垦和工程开挖干扰方式下乔木径级结构表现出异常变化.(3)群落密度变异系数和Godron稳定性测度结果均显示,群落稳定性为轻度干扰>中度干扰>重度干扰;踩踏和公园化利用城市遗存山体植物群落相对较为稳定,而复垦和工程开挖植物群落最不稳定.

    多山城市残余生境垂直结构干扰方式

    科尔沁沙地3种主要造林树种树干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分布规律

    王凯石亮
    1841-1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树干是树木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NSC)的重要贮藏器官,树干NSC分布规律可反映碳储存策略及适应性.以科尔沁沙地主要造林针叶树种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赤松(Pinus sylvestris)和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为研究对象,分析3个树种可溶性糖、淀粉和NSC浓度在树干径向和纵向的空间变化,比较研究树干NSC分布的种间差异.结果表明:在冠中和冠基处,3个树种可溶性糖和NSC浓度随着径向深度增加呈下降趋势;在胸高与根颈处,3个树种随径向深度增加,可溶性糖浓度及糖淀粉比逐渐降低,淀粉浓度逐渐增加,NSC浓度保持平衡.樟子松冠基NSC浓度高于冠中、胸高和根颈,赤松冠中和冠基NSC浓度高于胸高和根颈,油松NSC浓度在不同树干高度间无显著差异.赤松树干NSC浓度高于樟子松和油松.因而,3个针叶树种树干内部是淀粉的重要储存库,有利于适应科尔沁沙地环境.赤松树干碳水化合物储存更多,对不良环境的抗性更强.

    樟子松赤松油松径向变化纵向变化碳储存种间比较

    毛竹林带采伐宽度对土壤碳氮磷含量及计量比的影响

    申景昕范少辉刘广路魏松坡...
    1851-18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毛竹带状采伐是近年来为了适应机械化作业而提出的新理念.探讨带状采伐宽度对土壤养分含量及计量比的影响,对选择合理的采伐带宽、实现毛竹林的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设置4种采伐带宽(3、6、9、12m)的试验样地,以传统择伐毛竹林为对照(CK),比较不同处理土壤C、N、P含量及比值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随着采伐宽度的增加,土壤C、N、P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采伐带宽6 m时含量最高,12 m时含量最低;土壤C/P、N/P随着采伐宽度增加先增加后降低,C/N相对稳定,其中采伐带宽6 m 土壤C/P显著大于采伐带宽12 m,采伐带宽3 m和采伐带宽6 m 土壤N/P显著大于采伐带宽12 m.综上所述,采伐带宽6 m时对土壤C、N的积累最有利,具有较高的C/N、C/P、N/P,养分比例更趋平衡;研究区毛竹林受到氮、磷元素含量的双重制约,且土壤P元素更为缺乏,需通过人工施磷肥保证土壤养分平衡,促进带状采伐毛竹林短期内迅速恢复.

    毛竹带状采伐土壤养分化学计量比

    新疆莎车灌区农作物需水量和产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武梦晗王弋
    1858-18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疆莎车灌区是农业种植的重要地区.为了建立有效的农业种植管理和水资源分配机制,本文基于莎车县1990-2019年气象资料,利用Penman-Monteith模型和通径分析法,分析了莎车灌区小麦、玉米和棉花三种主要作物生育期需水量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并通过需水量-产量模型对作物产量进行估算,分析了高产年份的气象条件以获取影响农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结果表明:小麦、玉米和棉花三种作物需水量1990-2019年总体都呈平缓上升趋势;灌区作物需水量受到多种气象要素的综合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为风速;在三种作物的不同生长期内,虽模拟产量高产年份的气象条件不尽相同,但温度是导致农作物产量发生波动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将为干旱灌区的农业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

    作物需水量Penman-Monteith模型气象因子通径分析需水量-产量模型

    哈泥泥炭沼泽典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生境变异特征

    林奕伶孙新刘冬戴冠华...
    1869-18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泥炭沼泽具有养分贫瘠、环境梯度复杂和微生境多样等特点.为探究环境梯度和微生境异质性对典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长白山哈泥泥炭沼泽湿地为研究区,于2019年10月和2020年9月开展调查,共采集土壤跳虫和螨类71454只.在空间尺度上,沿泥炭沼泽湿地环境梯度,森林沼泽、灌丛沼泽和藓类沼泽中土壤跳虫和螨类的物种密度、类群数、优势种、特有种及多样性指数均发生明显变化;时间尺度上,哈泥泥炭沼泽生境中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在采样的两年内年际变化较大,而藓丘微生境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保持相对稳定.不同微生境相比,藓丘微生境中土壤节肢动物的密度、类群数及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周边毛苔草群落,不同藓种形成的藓丘微生境间土壤节肢动物多样性无显著差异.筛选出14种土壤节肢动物指示物种,主要集中于藓丘微生境中.冗余分析表明,水位和藓类总有机碳含量是影响藓丘微生境内部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关键环境因子.

    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生境藓丘泥炭沼泽

    甜玉米-大豆间作和施氮对红壤旱地田间杂草群落的影响

    徐刚陈忠平俞霞肖世豪...
    1880-18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多样性是生态防控杂草的重要措施之一.本研究通过两年(2019-2020年)田间定位试验,对春季和秋季甜玉米苗期、孕穗期和收获期田间杂草的种类及密度进行了监测,探讨不同种植模式(甜玉米-大豆,CS;甜玉米单作,MC;大豆单作,MS)和施氮水平(0 kg·hm-2,N0;150 kg·hm-2,N1;300 kg·hm-2,N2)对田间杂草种群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年共收集杂草15科34种.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是所有处理中的优势种,在不同种植模式中占所有杂草密度的34.60%~54.95%.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在CSN0中是优势种,占比24.52%.马松子(Melochia corchorifolia)在MCN1中是优势种,占比13.96%.狗尾草(Setaria viridis)在CSN1、MCN0和MCN2处理下为优势种,占比为11.26%、13.76%和17.27%.牛筋草(Eleusine indica)在CSN2、MCN1和MCN2处理下为优势种,占比为10.72%、10.81%和16.40%.相比不施氮,施氮降低了2019年春季CS及春季和秋季MC模式下杂草平均密度.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甜玉米生育期对两年的杂草平均密度、2020年种类数、2019年密度-种类指数及2020年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有显著影响;施氮显著影响了2019年的杂草密度-种类指数.去趋势排序分析表明,杂草群落组成的变化与甜玉米生长季节及生育期密切相关,而种植模式及施氮对杂草群落组成的影响规律不一致.综合来看,施氮降低了甜玉米田间杂草密度,间作种植能够部分抑制作物苗期杂草丰富度,施氮条件下的甜玉米间作大豆种植模式有利于防控杂草.

    杂草防控甜玉米大豆间作施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