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水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水文
水文

邓坚

双月刊

1000-0852

J.hyd@mwr.gov.cn

010-63203599,63204529

100053

北京宣武区白广路二条2号

水文/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Hydr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我国水文水资源领域的专业技术性刊物,是我国地球物理学类和水利工程类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水文》杂志的报道范围是:水文水资源基础理论研究,水文站网规划设计,水文测验技术,水文资料处理与服务,水文水资源分析计算,水文情报预报,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质监测与预测,新技术在水文水资源方面的应用,测验仪器设备的研制,国内外水文水资源科技进展综述、信息和动态等。其读者对象是:从事水文水资源工作的广大科技人员、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有关大专院校的师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年最大日降水量序列非一致性分析——以长江中下游干流8站为例

    邓清文倪玲玲王栋
    5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气候变化环境下,极端降水序列一致性受到挑战,因此对其非一致性进行研究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综合多种分析方法,对长江中下游干流8个站点1960—2020年间年最大日降水量序列的非一致性进行分析.采取滑动平均法、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Pettitt突变点检验法对所选站点年最大日降水量序列进行趋势和突变分析,应用GAMLSS模型对所选站点的年最大日降水量序列分别以时间t和多气象因子作为协变量进行非一致性分析,挑选出最优的拟合函数,探究年最大日降水序列的规律.结果显示,宝山站、南通站未来年最大日降水量可能增大,荆州站未来年最大日降水量可能会减少并趋于平缓;相较于以时间t为单一协变量,以气象因子作为多重协变量的分布函数拟合结果,对年最大日降水序列的非一致性具有更好的描述效果.

    非一致性极端降水GAMLSS模型

    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下黄河源区蓝绿水量的时空响应研究

    崔周宇杨肖丽李文婷任立良...
    66-7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黄河源区1961—2017年逐月气象数据和两期(1980、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集,通过设定多种变化情景,耦合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水文模型,探明流域内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与蓝绿水的时空响应关系.结果表明:时间上,气候变化情景下,流域内蓝水量减少了16.74 mm/a,绿水量增加了19.52 mm/a;土地利用变化情景下,流域内蓝水量减少了1.9 mm/a,绿水量增加了3.46 mm/a;在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共同作用下,流域内蓝水量减少了10.09 mm/a,绿水量增加了13.39 mm/a;同时,气候变化对蓝/绿水的贡献率均超过140%,是流域蓝绿水量变化的主导因素;空间上,流域内多种变化情景下,蓝/绿水量在流域内自西北至东南逐渐增加.研究结果将为黄河源区流域水资源调度计划制定提供科学参考.

    SWAT模型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蓝绿水黄河源区

    长三角小流域水文观测试验与产汇流机制

    赵艳王强高斌林芷欣...
    7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变化环境下洪涝灾害呈加剧趋势,探讨暴雨洪水响应机理成为了地理、水文等学科关注的重难点问题之一.本研究基于野外综合对比观测试验,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覆被下的土壤水响应特征及产汇流机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长时间序列土壤含水率季节性变化较小,其变化幅度总体表现为表层和汛期较大,而深层和非汛期较小.杨梅林纵剖面土壤含水率从上到下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而耕地和竹林趋势相反.从表层到深层,山坡地、城镇用地和荒地土壤含水率呈现反S型、W型和V型波动变化特征.试验流域洪水特征与总降雨量相关性较强,蓄满产流是该地区主要产流方式.城市化区域不透水面扩张,导致降雨下渗减少,径流系数增加,从而使得洪峰水位上升.

    变化环境野外对比观测试验水文响应产汇流特征长三角

    人类活动对于我国气象干旱的影响分析

    雍燕兰郑雯赵铜铁钢杨芳...
    78-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干旱导致相当的经济社会损失和生态环境破坏.基于CMIP6多模式历史模拟降水数据,计算标准化降水指数,采用阈值识别干旱事件,设计对比实验评估人类活动对于我国1851—2005年干旱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强迫下,我国呈现略微湿润化趋势;人类活动和自然强迫下,我国东南地区干旱频率显著提高、干旱持续时间显著增长、最大干旱强度显著增加,西北地区干旱频率则显著降低.人类活动使我国54.2%的网格干旱频率提高值超过了自然强迫下提高值的最大10%分位数,最大干旱持续时间和最大干旱强度中分别为41.8%、31.6%.气溶胶使得我国大部分地区干旱频率显著提高,温室气体则使得干旱频率显著降低.

    人类活动干旱自然强迫气溶胶温室气体

    厦门市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

    李世曙彭莹崔巍
    8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是合理开发利用区域水资源的重要参考依据,厦门市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研究厦门市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十分必要.通过Tennant法、流量历时曲线法等5种方法计算不同水文站生态基流,根据计算结果分析确定各个水文站控制断面适宜生态需水量,并对汛期洪水弃水量计算方法进行分析,采用倒扣法计算水资源可利用量.结果表明,厦门市地表水可利用量为3.05亿m3,汛期洪水弃水量占地表水资源总量57%,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提高汛期水资源利用率,区域水资源可利用量将大幅度提高.

    地表可利用水资源量生态需水量扣损法厦门

    荆州城区承压水位的时空变化规律

    张宇欣金继明赵毕逸
    9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人类活动和降水对荆州城区地下水资源的综合影响,分析荆州城区承压水位的均值、标准差和变化速率,采用反距离加权法对其进行空间插值,并探讨荆州城区承压水位与降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荆州城区承压水位沿西南至东北方向呈阶梯型递减变化,其埋深大多不超过20 m,波动性也较小;(2)荆州城区承压水位的变化速率约为-0.14~0.31 m/yr,其在荆州区和沙市区随地形高程的变化正好相反;(3)荆州城区承压水位与降水的相关性较小,但两者的峰值具有较为明显的一致性.因此,荆州城区承压水位的变化特征具有显著的空间变异性,主要受人类开采地下水活动控制,但强降水是致其急剧上升并形成峰值的主要诱因.

    地下水承压水位城区荆州降水

    ENSO对珠江流域雨季降雨的影响

    曹青陈玺张越关
    97-102,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珠江流域雨季特征及ENSO(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对雨季降雨的影响,利用多尺度滑动T检验法划分了珠江流域雨季,阐明CPW(Central Pacific Warming)、EPC(Eastern Pacific Cooling)、EPW(Eastern Pacific Warming)、传统ENSO和ENSO Modoki五种ENSO类型在发展期和衰减期对珠江流域雨季降雨产生的影响及其物理归因.研究结果表明:在EPC发展期和衰减期,珠江流域的雨季降雨显著减小;ENSO和ENSO Modoki在发展期更容易引发洪涝,而衰减期更容易引起干旱;更强的印度洋季风和北太平洋西部的反气旋会为珠江流域雨季带来更多的降雨.

    珠江流域雨季降雨不同类型ENSO大气环流

    汉江流域降水与径流演变特征研究

    邹磊张彦陈婷刘慧媛...
    103-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Pettitt突变检验法剖析了1965—2018年汉江流域内4个典型水文站径流量及控制流域降水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基于双累积曲线法探究了降水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典型水文站径流量及控制流域降水量在1965—2018年间变化呈显著波动性,在1970s的变化幅度最小.黄家港站和仙桃站年径流量呈显著减小趋势;石泉站、白河站和黄家港站控制流域年降水量均在2003年发生突变,而仙桃站控制流域年降水量在1985年发生突变,各水文站年径流量均在1991年发生突变;研究期限内人类活动对汉江流域径流减少的影响逐渐增强,如石泉站和仙桃站控制流域人类活动对径流减小的贡献率在阶段III(2003—2018年)相较阶段Ⅱ(1991-2002年)分别增加了18.56%和11.15%.研究成果以期为汉江流域水资源科学管理及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汉江流域降水径流趋势和突变分析贡献率

    珠江流域感潮河段洪潮遭遇联合风险分析

    许伟刘培黄鹏飞林中源...
    110-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防洪潮规划中洪潮遭遇分析尤为重要.以西、北江三角洲作为珠江流域感潮区域的典型区,运用Archimedean Copula函数构建了年最大洪水和相应48h内最大潮位、年最大潮位和相应48h内最大洪水两组联合分布,通过联合风险概率模型,计算了洪潮组合的风险概率.结果表明:较高重现期洪水遭遇较低重现期的潮位、较高重现期潮位遭遇较低重现期的洪水风险概率会更大.基于Copula函数的洪潮联合分布拟合较好,组合风险分析可靠,为珠江流域感潮河段防洪、潮工程的设计风险计算提供理论参考.

    珠江流域Copula函数洪潮遭遇联合分布风险分析

    淮河流域降雨时空变化研究

    刘开磊刘小虎王式成徐雷诺...
    115-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降雨量及其演变规律是表征区域水资源天然禀赋条件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区域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区域供用水平衡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活动.为充分了解近年来淮河流域降雨变化情况,本研究利用1956—2020年淮河流域141个雨量代表站逐年降雨量资料,对降雨时空变化特征开展研究.研究表明:(1)淮河流域降雨量呈现显著的波动下降趋势,年均降幅约0.55 mm;(2)不同时期降雨量的周期性特征差异显著,具体表现为7年尺度的次周期逐渐消失、2年尺度主周期逐渐加强;(3)地区间降雨分布不均、降雨变异系数Cv差异较大,其由南向北,降雨量由高于1600 mm逐渐递减到不足600 mm、Cv指标则由0.17增长到0.34左右.

    淮河流域代表性分析趋势分析小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