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水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水文
水文

邓坚

双月刊

1000-0852

J.hyd@mwr.gov.cn

010-63203599,63204529

100053

北京宣武区白广路二条2号

水文/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Hydr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我国水文水资源领域的专业技术性刊物,是我国地球物理学类和水利工程类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水文》杂志的报道范围是:水文水资源基础理论研究,水文站网规划设计,水文测验技术,水文资料处理与服务,水文水资源分析计算,水文情报预报,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质监测与预测,新技术在水文水资源方面的应用,测验仪器设备的研制,国内外水文水资源科技进展综述、信息和动态等。其读者对象是:从事水文水资源工作的广大科技人员、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有关大专院校的师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目标函数对新安江模型参数的敏感性和不确定性影响分析

    李悦刘冀杨少康赵心睿...
    1-7,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标函数的选择影响流域水文模型的参数率定结果.为深入探究不同目标函数对水文模型参数的敏感性和不确定性及径流模拟结果的影响,本文以福建省金溪池潭流域日径流模拟为例,采用SCEM-UA优化算法率定三水源新安江模型,选择纳什效率系数f1、均方根误差f2和Kling-Gupta效率系数f3作为参数率定的目标函数,同时构建分别偏好f1、f2、f3三者的组合多 目标函数F1、F2和F3共6个率定目标,比较不同率定目标下的径流模拟精度差异,采用Sobol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定量对比分析不同目标函数下的新安江模型参数敏感性,最后基于GLUE方法分析丰枯水期和不同流量级别下的径流模拟不确定性.结果表明:(1)6个目标函数下,新安江模型的主要敏感参数识别结果一致;(2)F1,F2,F3较单目标函数展现出更高的径流模拟精度;(3)在不同水文时期和不同流量级别下,f1表现出较其他目标函数更高的覆盖率和较小的不确定性区间.不同目标函数下均呈现枯水期参数不确定性最小,且随流量级别的增大而径流模拟不确定性增加的规律.

    径流模拟Sobol敏感性分析新安江模型GLUE参数率定目标

    台风对近岸复合洪水的影响评估

    罗丹陈晓宏张永正罗佳颖...
    8-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同特性的台风在多大程度上导致与强降水和风暴潮相关的近岸复合洪水尚不清楚,为厘清近岸台风事件与复合洪灾的相互关系,以中国东南沿海为研究典型,基于降水和风暴潮数据,分析1980-2019年复合洪水驱动因子依赖性,利用copula统计模型描绘复合洪水回归期,通过定量评估表明台风对复合洪水潜势升级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1)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复合洪水潜力高于北方,降水与风暴潮之间的依赖性是影响复合洪水发生的关键;(2)台风一方面增强极端降水和极端风暴潮之间的依赖性,使广西、广东阳江、浙江沿海复合洪水潜势增加10%~30%,另一方面提高了极端降水和风暴潮的发生边际概率,使闽苏、海南、澳门复合洪水概率增加了50%~180%.(3)相对而言,台风诱发的风暴潮比台风诱发的降水更能放大复合洪水潜势;(4)根据灾害损失分析,台风期间复合事件所造成的损失远大于单驱洪水事件.研究成果可为台风对近岸复合洪水的风险决策及防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近岸复合洪水台风回归期

    热示踪在潜流带中的研究进展

    许倍源武丽文张明珠俞烜...
    19-25,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潜流带是地表水-地下水生态系统中的重要部分,它对供水滞洪、水污染控制、河流生态保护均具有巨大作用.在潜流带的研究中,热示踪技术可以很好地应用于渗流速度、有效热扩散系数等参数估计,揭示潜流带中的物质与能量交换的过程.热示踪有着装置布置简单、环境效益友好、时间跨度优越等优点.传热机制作为热示踪基础理论中的重要部分,在以往国内的研究中缺乏深入的阐述.本文以传热机制为切入点,介绍不同河道中热传递方式的差异,简述传热方程及历来研究中解析解、数值解发展,最后探讨该技术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潜流带热示踪传热机制传热方程

    基于时空融合算法的水体叶绿素a反演研究

    陈玲董晓华马耀明章程焱...
    2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准确反演水体中叶绿素a浓度,以黄柏河东支流域为例,采用STNLFFM时空融合算法,对2017年GF-4和Sentinel-2反射率数据进行融合,以重构Sentinel-2影像的时间序列数据,并对应用算法前后获取的水质参数-光谱特征响应关系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比较模型对叶绿素a的预测效果以验证时空融合算法的可行性,利用重构后影像光谱特征与水质参数的响应关系建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反演2017年黄柏河东支流域各水库水体叶绿素a浓度.结果表明:利用时空融合算法生成的影像接近真实影像,提高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叶绿素a的效果,R2从融合前0.659提高至融合后0.844,且基于时空融合算法获取的水质参数-光谱关系建立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模拟精度较好,R2和MRE达到0.925和9.461%,反演的叶绿素a浓度空间差异性明显.证明了时空融合算法在水质参数反演过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STNLFFM时空融合算法黄柏河人工神经网络水质反演叶绿素a

    面向水文数字化转型的数据治理研究

    李珏陈雅莉邹冰玉
    3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信息孤岛和业务割据是当前数字化转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以水文数据治理为研究对象,根据当前水文行业数据状况和发展方向,提出在DAMA数据治理框架下的水文数据治理思路;阐述元数据、主数据、数据集成、资源目录等治理工作的开展方法与策略;以长江委水文局数据治理系统为实例,形成适合水文行业的数据治理模式.研究成果可为水文部门信息化管理决策和外部数据应用提供支撑.

    水文数字化转型数据湖DAMA数据治理

    SIMHYD模型在淮河流域的应用研究

    章丽萍蒋晓蕾赫淑杰付晓雷...
    4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SIMHYD模型结构简单,参数较少,被广泛应用于流域月尺度和日尺度的径流模拟,由于模型结构中缺少流域汇流部分,尚无法满足小时尺度的洪水预报与模拟的需要.为此本文开展SIMHYD模型研究,针对模型结构存在不足,在SIMHYD模型基础上,设计对比4种不同汇流方案:①不考虑汇流(原始SIMHYD模型);②仅增加河道汇流;③仅增加坡面汇流;④同时增加河道汇流和坡面汇流.并在淮河王家坝区间流域开展小时尺度的洪水模拟应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原始SIMHYD模型,增加汇流之后的SIMHYD模型模拟精度均有所提高,其中,同时增加河道汇流和坡面汇流的SIMHYD模型模拟精度提升最大.本研究通过改进SIMHYD模型的汇流部分,使该模型可以应用于小时尺度的洪水预报与模拟,且模拟精度较高.

    SIMHYD模型遗传算法洪水预报水文模型汇流演算

    基于大中型水库的湖北省洪峰模数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曹夏禹连威孙晓晨葛进雄...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湖北省无资料地区设计洪水常采用设计暴雨间接推求,其洪水合理性分析时常缺乏洪峰模数分布图进行参考,给实际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为此,本研究选取湖北省339座大中型水库,通过计算其不同频率洪峰模数,绘制湖北省洪峰模数空间分布图,系统分析湖北省不同频率洪峰模数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湖北省50年一遇、100年一遇、1 000年一遇、2 000年一遇洪峰模数平均值依次增加;空间分布上,湖北省各频率洪峰模数总体上呈现西北低、东南高的特征,其空间分布与大等级降水的发生次数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与海拔高度有一定的负相关性.本研究可为湖北省无资料地区设计洪水估算及洪水成果合理性分析提供参考.

    洪水洪峰模数空间分布湖北省合理性分析

    基于HAND的流域洪水淹没快速分析技术

    王述强吕凯刘祥林师鹏飞...
    57-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快速分析计算流域洪水淹没,对于防洪具有重要作用,而基于水动力学模型的经典淹没算法在时效性方面存在不足,制约防洪"四预"功能实现和数字孪生流域建设.针对此,本文建立了基于HAND(Height Above Nearest Drainage)的形态淹没模型,用于快速分析流域洪水淹没情况,在乐安河流域上游进行了应用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可在5秒内完成洪水淹没计算,对四场历史洪水和三场设计洪水淹没范围的总体模拟精度平均为0.95,达到水动力学模型的模拟精度;对淹没水深的模拟存在较大误差,平均误差为0.79 m.基于HAND的形态淹没模型可快速绘制全流域洪水淹没范围图,大幅提升影响预报和防洪预演的时效性水平.

    HAND形态淹没模型洪水淹没分析HEC-RAS模型

    典型南方丘陵山区地下水动态及影响因素分析

    方少文陈静吴智韦丽...
    6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针对南方低山丘陵区地下水动态的研究较少,且仍存在对地下水位及其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空间非平稳性进行定量化表达方面的不足.以江西省抚河流域典型丘陵山区为例,分析丘陵山区地下水动态,并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和多源数据,定量化表达影响因素在山地区和平原区对地下水位的贡献度排序,从时空尺度系统对比影响因素作用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动态以降水补给、侧向排泄为主,地下水位月际波动大,空间上呈现由南向北递减趋势.山地区和平原区地下水位均受降水量因子和高程因子影响最显著,在山地区地表水体面积占比因子对地下水位的贡献较大,而在平原区地表温度因子对地下水位的贡献较大.影响因素的作用效果均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随着降水量的增加,降水量因子对地下水位的影响逐渐增加,高程因子在山地区正效应明显,地表温度因子总体在平原区负效应明显.

    地理加权回归丘陵山区地下水动态影响因素

    苏北平原区河流生态水位阈值计算方法适用性研究

    程倩倩方红远李于坤李艳明...
    7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平原区多数河流缺乏有效的流量资料的情况,研究适用于平原区河流生态水量阈值的计算方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对比分析7Q10法、保证率法、湿周法、基于Tennant改进的生态水位法等4种代表性生态水量计算方法与结果,以水文节律、生态水位满足度为判别原则,评价了上述方法的适用性.分析结果显示:(1)在水文节律相应性方面,7Q10法、Q90法、湿周法计算的生态水位值为单一的特定值,无法反映水文节律的天然变化过程;(2)在生态满足度方面,7Q10法的多年平均生态水位的满足度最小;(3)基于Tennant法改进的生态水位法的水文节律模拟效果最好、生态水位满足度最高.研究表明:在选择的4种计算方法中,相较于7Q10法、Q90法及湿周法,基于Tennant法改进的生态水位法能较好地满足水文节律相应性和生态水位满足度原则,对平原区河流生态水位(阈值)计算具有一定的适用性.该研究成果可为苏北平原河网区流量资料缺乏型河流生态需水的确定和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苏北平原区河流生态水位阈值生态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