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水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水文
水文

邓坚

双月刊

1000-0852

J.hyd@mwr.gov.cn

010-63203599,63204529

100053

北京宣武区白广路二条2号

水文/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Hydr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我国水文水资源领域的专业技术性刊物,是我国地球物理学类和水利工程类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水文》杂志的报道范围是:水文水资源基础理论研究,水文站网规划设计,水文测验技术,水文资料处理与服务,水文水资源分析计算,水文情报预报,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质监测与预测,新技术在水文水资源方面的应用,测验仪器设备的研制,国内外水文水资源科技进展综述、信息和动态等。其读者对象是:从事水文水资源工作的广大科技人员、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有关大专院校的师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水文模型的山东半岛典型流域产流模式探讨

    丁启王宗志刘克琳王坤...
    6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晰山东半岛半湿润地区流域产流模式,以龙角山水库流域为例,利用28场洪水资料,以新安江模型和垂向混合产流模型作为蓄满产流和混合产流的代表,探讨半湿润地区流域产流模式.结果表明:(1)垂向混合产流模型的洪峰流量、峰现时间和径流深三个预报项目的平均合格率,在率定期和验证期分别为81.7%和91.7%,达到甲级精度,且模拟结果地面径流与壤中流占比大,对洪峰过程的模拟吻合度高.(2)新安江模型所有预报项目的平均合格率,在率定期和验证期分别为73.3%和83.3%,达到乙级精度,其模拟结果地下径流占比大,对退水过程模拟吻合度高.本研究确定了混合产流模式在龙角山水库流域的适用性要优于蓄满产流模式,对明晰山东半岛半湿润地区产流规律具有促进作用.

    半湿润地区产流模式混合产流蓄满产流

    信阳市水资源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刘冠华杨士力王化儒
    7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线性回归、滑动T检验、Mann-Kendall检验法和Morlet小波分析法对信阳市1956-2020年降水量、地表水、地下水以及水资源总量的趋势性、突变性以及周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56-2020年信阳市降水量、地下水、地表水、水资源总量总体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但突变性和周期性有所差异;降水量在1970年和2017年发生突变,地表水和水资源总量突变点发生在2014年,三者的主导周期均为9a和23a;地下水未发生显著突变,主导周期为15~16a.(2)预计地表水的丰水期会持续到2028年左右;地下水的枯水期持续到2024年后会迎来8年左右的丰水期.(3)降水量呈自南向北递减的空间分布;水资源总量和地表水资源量则均呈现由西向东递增的空间分布特征;地下水资源量呈现由南部向北部递增的趋势.(4)地表水以及水资源总量受降水量的影响显著,地下水与降水量的相关系数最小,分析表明研究区地下水资源量稳定性强.研究结果可为信阳水资源合理配置以及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Mann-Kendall趋势检验小波分析

    开都河流域冰川面积变化及其消融季冰川融水对径流的贡献

    陈红波王统霞安杰吴国洋...
    8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变暖背景下冰川及冰川水资源的可能变化对径流的影响,是水文领域持续关注的重点内容.通过分析开都河流域冰川面积及其融水变化趋势,量化评估冰川融水对径流的贡献情况,探究冰川-径流-气候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开都河流域冰川面积占比小,平均覆盖度约为1.55%,小规模冰川条数较多,约有78.17%分布在小于0.5 km2的规模上,整体呈现衰退趋势;2009-2018年冰川面积减少了 3.69%,冰川条数减少了 1.33%;2014-2021年流域径流、冰川融水、降水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其中夏季流量高达15.48×108 m3,约为其他季节径流量的2倍以上,消融季(6-9月)冰川融水约为9.96×108 m3,其对径流的平均贡献率达54.3%,是径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域降水与河川径流的相关性高于温度与其的相关性,而温度是影响流域冰川融水变化的主导因子.研究结果对深化流域河川径流过程变化的认识和水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冰川面积融水径流消融季径流

    河南省南水北调受水区浅层地下水埋深变化分析

    高婷窦明周雨泽胡浩东...
    89-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后地下水大量压采,需定量评估河南省受水区地下水埋深的变化特征.利用河南省2000-2020年受水区342 口浅层地下水监测井的平均埋深、枯水期最大埋深和丰水期最小埋深年数据,通过空间插值法、水位动态法分析11个地市地下水埋深的变化特征,采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计算地下水埋深关键驱动因素的贡献度.同时,统计用水结构中地下水的占比进行分析论证.结果表明:空间上,调水压采的成效主要为埋深4~<8 m向0~<4 m转换,集中在淮河流域中南部和长江流域埋深较小的区域.时间上,调水后受水区地下水埋深恢复情况丰水期最小埋深>平均埋深>枯水期最大埋深,同时郑州等7个地市的三个地下水埋深指标均得到恢复.影响因素上,相较降水量,地下水开采量对地下水埋深的影响更大.用水结构上,用水总量及四个分类中地下水占比在调水后显著下降.

    南水北调地下水埋深变化特征径向基函数河南省

    黄浦江上游径流量变化与影响分析

    李冰瑶朱彩琳宋政峰
    98-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二十年来黄浦江上游来水大幅增加,为定量分析流量变化,主要采用距平分析及P-Ⅲ频率分析等方法,确定水文周期及典型年流量.结果显示:1962-2002年为一个完整的自然水文周期,在此周期内黄浦江上游年均流量为318 m3/s;近十年黄浦江上游年均流量为623 m3/s,重现期达两百年一遇;来水增多与流域降水并无明显相关性,主要为引江济太等跨流域引调水措施、城市化加强、河道工程和圩区建设等因素所致.水文情态的显著改变,对水文监测、管理、建设等诸多方面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黄浦江上游径流量频率分析影响因素

    大清河流域城市化与水资源利用关系研究

    胡启玲
    105-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城市化与水资源利用的相关关系,以雄安新区所在的大清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评价城市化水平和水资源利用水平的指标体系,运用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度模型评价大清河流域2001-2021年城市化与水资源两个系统的协调发展度,分析两个系统的变化及其耦合关系的发展情况.结果表明:(1)大清河流域城市化水平呈现线性上升趋势,城市化子系统对整体城市化的重要性排序为:经济城市化>社会城市化>空间城市化>人口城市化;(2)水资源系统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是受到水资源本底情况影响较大;(3)城市化与水资源两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从严重失调衰退类发展为优质协调发展类.本研究可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为"四水四定"方针提供科学支撑.

    城市化水资源耦合模型雄安新区大清河流域

    保护母亲河守护脆弱的它

    1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