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陈志南

月刊

1671-8135

biotech@mail.las.ac.cn

010-82624544;82626611-6511/6631

100190

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Journal China Bio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和国家科技部中国生物工程开发中心共同主办,是我国生物工程领域全国性学术团体、国家一级学会——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会刊。《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月刊)内容涉及医药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轻化工生物技术、环境生物技术、海洋生物技术等专业领域。设有学术论文、研究进展、研究报告、专题论述、技术与方法、评论、新闻报道、生物工程领域知识产权研究、市场与商情、会议消息、动态等栏目,还以杂志专集、增刊等的形式出版生物工程专题著述。本刊创刊于1976年,是我国最早创刊的中央级综合性生物工程专业刊物,编辑委员会由国内知名生物工程专家、管理部门领导组成,发行面覆盖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台湾及海外有关大学、研究机构、图书馆也有相当的订户,和海外建立有广泛的刊物交换联系并被国内外著名检索系统收录。全年订阅价180元,邮发代号:82-673,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释放中国生物经济巨大发展潜力

    韩祺张瀚予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经济时代正加速到来,有关生物经济概念范围的探讨也在不断深化,不同国家提出了各自的生物经济发展优先领域,初步形成了几种衡量生物经济的方法.中国生物经济以生物技术和生物资源为两大核心视角,涵盖了农业、食品、制药、医疗器械、健康服务、资源环保和材料化工等多个领域,总体可归纳为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和"生物+未知"等四大体系.结合情景分析方法,预计到2035年中国生物经济规模可达38万亿~50万亿元.建议在更大范围汇聚共识,进一步深挖面向"美丽中国"的需求,通过深化改革不断释放生物经济发展巨大潜力.

    生物经济范围衡量生物经济规模测算情景分析改革政策

    未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趋势研究

    裘卉青杨子杰郭放詹御涛...
    8-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未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未来生物医药产业主要是指当前尚处于孕育阶段,由前沿生物医药技术推动,未来在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方面具有广泛应用的产业.然而,未来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受技术突破难度和产业发展前景等因素影响,具有巨大的不确定性.为了更加科学、精准、高效地培育我国未来生物医药产业体系,创新性地利用人工智能文本分析技术,对全球主要发达国家知名科研机构近五年的生物医药技术研究项目进行分析,结合专家调研,梳理出当前全球生物医药技术研发重点布局的关键技术,并结合我国国情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

    未来生物医药产业新质生产力未来产业生物医药技术

    时空组学技术新进展

    姜宇佳荆泽华冯静徐讯...
    1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时空组学技术(spatiotemporal omics technology)是对组织或细胞在连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内观测或检测生命多组学表达和调控特征的技术统称,可以在亚细胞、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群体和进化水平解析由遗传分子决定的生命现象本质.多组学主要包括基因组学、表观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其中,空间转录组学(spatial transcriptomics)近年来发展迅猛,应用较为广泛.对时空组学技术的发展历程、技术原理以及物理极限进行介绍,概述其整体分析流程和经典时空算法,总结时空组学为发育生物学、复杂疾病、神经科学、植物学领域带来的重大突破,同时提出时空组学的技术迭代、分析方法开发、实验设计环节面临的挑战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时空组学空间转录组发育生物学复杂疾病神经科学植物学

    生命健康科技领域发展态势

    许丽杨若南王玥施慧琳...
    3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命健康科技领域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最有望实现革命性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随着学科和技术会聚融合,生命健康科技显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衍生了新学科、新方向、新前沿,创造了新的产业细分领域和增长点.近几年,生命健康科技领域创新活跃,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生命组学、再生医学、类器官等前沿领域的重大成果密集涌现.在深入分析生命健康科技领域当前值得特别关注的发展趋势及前沿方向的基础上,展望生命健康科技领域未来发展前景并提出重点布局方向,以期为生命健康领域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生命健康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生命组学类器官

    生物农业前沿技术研究进展

    魏珣张娟江易林赵伊琳...
    4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农业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提高传统农业生产效率和可持续性的新模式、新业态,既是国际农业竞争的制高点,也是我国生物经济发展的重要板块.近年来,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在开发研制高产优质新品种、高效环保肥料、健康绿色饲料以及安全和低残留农药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理论、技术以及商业化方面还存在诸多瓶颈.面向未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需求,介绍生物农业前沿技术创新进展,针对生物农业发展面临的五大挑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未来农业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农业生物技术生物育种生物肥料生物饲料生物农药生物安全

    合成生物学发展脉络概述

    李玉娟傅雄飞张先恩
    5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合成生物学作为认识生命的"钥匙"、改变未来的颠覆性技术,打开了从非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转化的大门,实现生命体系的理性设计与编辑,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了新范式,促进生物技术迭代发展,成为未来生物产业发展的驱动力.经过20余年的发展,合成生物学领域已取得系列突破,创新应用逐步实现,学科体系渐成.合成生物学的发展脉络可概括为三个方向:一是使能技术与理论创新的系列突破;二是基因组合成与组装能力的迭代提升;三是细胞工厂和新生物系统的构建与应用.在此基础上,阐述合成生物学学科体系框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合成生物学工程生物学使能技术基因组编辑学科体系

    合成生物学与未来食品

    徐显皓刘龙陈坚
    6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食品工业是保障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随着人口增长、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的日益突出,亟需对传统的食品制造工艺进行转型升级.合成生物学的发展为食品制造工艺的变革提供了技术支持.合成生物学能够通过构建细胞工厂将可再生原料转化为重要的食品配料与组分,实现食品的绿色、高效、可持续生物制造.对未来食品制造相对于传统食品制造的特征与优势进行讨论,并列举合成生物学推动食品生物制造的前沿技术和代表性案例,最后对我国基于合成生物学的未来食品制造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展望.

    合成生物学未来食品细胞工厂人造肉人乳寡糖

    天然产物生物合成与微生物制造的挑战

    李秋阳孙文涛秦磊吕波...
    7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天然产物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资源宝库,与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息息相关.利用传统方式获取天然产物存在含量低、提取工艺复杂耗时以及资源不可持续等问题,而化学合成步骤繁琐、成本高,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天然产物的广泛应用.合成生物学赋能的微生物细胞工厂通过变革天然产物的传统获取方式,实现高效、绿色及可持续的生物制造.分析天然产物传统获取方式面临的挑战,总结不同类型微生物细胞工厂的特点及天然产物合成案例.基于天然产物代谢通路的复杂性、底盘细胞的稳定性可能导致产物的结构和性质难以预测以及纯度和收率低等问题,从催化元件的局限、途径组装调控及底盘网络重塑的角度分析设计微生物细胞工厂的应对策略,并针对微生物制造产品的发展与应用提出政策建议.

    天然产物生物制造微生物细胞工厂底盘细胞生物安全

    致谢

    87页

    全球能源低碳转型下生物液体燃料产业现状与展望

    武国庆薛晓舟闵剑林海龙...
    88-97页
    查看更多>>摘要: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而降低能源使用过程中的碳排放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交通领域化石能源碳排放约占全球能源系统碳排放的20%,减排压力巨大.生物液体燃料因其显著的降碳属性,是化石燃料向电气化和氢燃料过渡阶段的理想替代燃料,并逐渐成为交通领域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选择.围绕生物乙醇、生物柴油、生物航煤三种主要生物液体燃料,介绍国内外产业发展现状及进展,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探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生物液体燃料的减碳潜力.结合"双碳"发展目标,总结我国生物液体燃料产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提出应重点发展纤维素乙醇及乙醇合成生物航煤(alcohol to jetfuel,ATJ)技术,以破解我国产业发展面临的原料供应问题等若干建议.

    能源转型生物液体燃料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物航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