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物工程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物工程学报
生物工程学报

杨胜利

月刊

1000-3061

cjb@im.ac.cn

010-64807509

100101

北京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B401

生物工程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生物工程学报》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学术期刊, 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和中国微生物学会共同主办。主要报道生物工程研究的新发展、新成果、新技术。刊登的内容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生化工程、组织工程、生物信息、生物制药、生物芯片等。栏目设有:综述、研究报告、研究简报、技术与方法等。《生物工程学报》创刊于1985年。20多年来,本刊始终以推动生命技术发展和促进国家经济建设为宗旨,及时报道我国生物工程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 有力地促进了国内在这一领域的学术交流,为科研教学和经济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刊已被美国<CA>,<BA>,<MEDLINE>,及<俄罗斯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光盘版等检索系统收录,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溶藻弧菌VcrV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生物学特性

    彭新亮简纪常丁燏
    3062-30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溶藻弧菌Ⅲ型分泌系统VcrV基因的功能和生物学特性,采用同源重组技术成功构建了溶藻弧菌缺失株△ VcrV,并用PCR检测其遗传稳定性.结果显示,缺失株遗传稳定;与野生株相比,生长和自凝集能力无显著变化;但生物膜形成能力降低,半致死剂量升高16.5倍;游动性、涌动性、细胞粘附能力极显著降低(P<0.01),对H2O2和NaCl的耐受性降低;对头孢呋辛、麦迪霉素、克林霉素抗生素敏感度上升,对丁胺卡那、多粘菌素B抗生素敏感度降低;活性氧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脯氨酸、肽聚糖、β-内酰胺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指标均极显著升高(P<0.01).缺失株生物学特性表明,VcrV基因参与溶藻弧菌Ⅲ型分泌系统性的致病性和多种生物学功能.

    溶藻弧菌Ⅲ型分泌系统VcrV基因缺失株生物学特性

    Mstn基因干扰通过上调基因Cpt1b促进肌间脂肪的β氧化

    郭亚男杨茹艳张芷毓包都兰...
    3076-3089页
    查看更多>>摘要:肌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也被称为生长/分化因子-8(GDF-8).敲减或敲除Mstn基因可促进肌肉发育、降低脂肪含量.本研究利用RNA干扰技术制备Mstn干扰小鼠,随后对其骨骼肌形态、骨骼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含量、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Mstn干扰小鼠肌肉中Mstn的表达减少.小鼠骨骼肌肌纤维的横截面积显著增大,而TG含量显著降低,n-3/n-6和不饱和/饱和脂肪酸比值显著升高.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脂肪酸分解和转运相关基因表达上调,而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表达下调.在这些基因中,与β氧化相关的基因Cpt1b的上调尤为明显.对骨骼肌中CPT1的酶活性进行了检测,结果与基因表达情况一致.为探讨其进一步作用机理,通过染色质免疫沉淀实验发现,Mstn基因下游转录因子SMAD3可与 Cpt1b基因的启动子直接结合.上述结果表明,Mstn敲减后主要通过调控其下游转录因子SMAD3与 Cpt1b基因启动子的结合,上调Cpt1b的表达,从而促进肌内脂肪酸的β氧化代谢.

    Mstn基因RNA干扰脂肪酸代谢β氧化Cpt1b

    后疫情时代"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教学体系创新与实践

    路宏朝程佳马海东王杨科...
    3090-30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冠疫情发生之后,线上教学的全面应用给高校教育教学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后疫情时代,新的教学体系构建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针对生物科学专业"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的课程特点,课程组教师通过更新教学理念、重构课程内容、转变教学模式、强化德智融合、改进考核方式等构建新的教学体系,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适应新的教学环境.本文介绍了课程改革创新与实践的情况.

    新冠疫情人体及动物生理学课程改革教学实践

    "微生物学"全英文课程的建设改革与思考

    罗远婵张晓彦王启要黄娇芳...
    3099-3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生物学"是高等院校生物类、生物工程类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微生物学"以中文授课为主,但随着"双一流"建设等教改政策的推进及学生求学多元化需求的增加,全英文"微生物学"课程建设已势在必行.华东理工大学自2016年即开始"微生物学"全英文授课,并在授课方式和课程内容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微生物学"全英文课程开设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在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方面也领先于同年级其他同学,为"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支撑.

    全英文授课微生物学教学改革专业英语科研能力

    《生物工程学报》征稿简则

    前插1-前插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