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物技术通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物技术通讯
生物技术通讯

黄培堂

双月刊

1009-0002

swtx@263.net

010-66948856

100071

北京丰台东大街20号

生物技术通讯/Journal Letters in Biotechn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报道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及相关学科如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等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与进展。设有研究报告、技术方法、综述、经验交流、专论研究快报、生物药园及知识介绍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重组人基质金属蛋白酶12的原核表达与纯化

    孙卫国张灵霞史阅韩翟斐...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原核系统表达重组对人基质金属蛋白酶12(MMP-12)并纯化,获得高纯度的人MMP-12蛋白.方法:在MMP-12氨基酸序列的N端加入His标签和肠激酶位点序列,构建MMP-12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通过表达和亲和纯化获得MMP-12融合蛋白,以肠激酶对融合蛋白进行酶切和二次纯化,获得高纯度的人MMP-12.结果:构建了pET-MMP-12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稳定高效表达.重组融合蛋白MMP-12经亲和层析纯化后,相对分子质量为42×103,纯度约95%.利用肠激酶对融合蛋白MMP-12进行酶切,酶切效率接近100%,通过二次纯化获得了MMP-12,相对分子质量为40.8×103,纯度大于95%.结论:利用原核表达系统高效表达了MMP-12融合蛋白,通过亲和纯化和肠激酶酶切的方法可以获得高纯度的MMP-12,为后续抗体制备和配基筛选奠定了基础.

    基质金属蛋白酶12原核表达肠激酶纯化

    基于液质联用技术的环二核苷酸cGAMP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与评估

    郭增林韩秋影毛劼王娜...
    61-6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基于液质联用技术的定量检测环鸟苷酸-腺苷酸(cGAMP)的方法体系,用于评价细胞内DNA感受器环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cGAS)的活性.方法:在人白血病单核细胞系U937中,以脂质体转染鲱鱼精DNA(HT-DNA)的方式诱导cGAMP合成,采用甲醇-乙腈萃取法提取细胞中的cGAMP分子,真空干燥后利用液相色谱-质谱多反应监测技术(LC-MS/MRM)对cGAMP进行定量检测.同时利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体系对细胞中cGAMP产生后的常规生物学效应指标进行检测,以评价该方法的可靠性.结果与结论:建立的基于液质联用技术检测方法实现了对细胞中cGAMP分子的定量分析.该方法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的特点,为深入研究cGAS的活性调控机制提供了技术支撑.

    环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cGAS)环鸟苷酸-腺苷酸(cGAMP)鲱鱼精DNA(HT-DNA)甲醇-乙腈萃取法液相色谱-质谱多反应监测技术(LC-MS/MRM)

    三阴性乳腺癌细胞膜表面EGFR和c-Met的单分子水平共定位研究

    柴彬彬王丽李劲涛张晓菲...
    6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纳米水平直观验证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是否可以结合形成异源二聚体.方法:采用链霉亲和素-生物素技术,利用2种不同大小的纳米金颗粒(10和30 nm)分别结合核酸适配体对EGFR和c-Met进行共标记和共定位;采用环境扫描电镜对2种膜蛋白进行纳米尺度下的超高分辨成像观察,并开展统计分析.结果:三阴性乳腺癌细胞膜表面EGFR单体、二聚体、多聚体的占比分别为48.60%、29.83%、21.57%,c-Met单体、二聚体、多聚体的占比分别为38.24%、27.66%、34.10%;EGFR、c-Met可以聚合形成异源二聚体和多聚体,分别占二聚体和多聚体总数的13.71%和24.42%.结论:EGFR和c-Met可以通过形成不同类型聚体的形式在膜上发挥作用,提示联合靶向EGFR和c-Met将成为针对三阴性乳腺癌的一种新的潜在治疗方法.

    三阴性乳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扫描电镜共定位

    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2种防护型口罩的定量适合性测试比较

    甄维蔡琨张靖史海月...
    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2种防护型口罩(3M1860杯状、3M9332折叠型)进行定量适合性检测,为实验人员合理选择防护型口罩提供依据.方法:使用Model8038型口罩定量适合性检测仪,检测68名实验人员对这2种防护型口罩的适合性,并对每种防护型口罩在检测时规定动作的适合性因子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8名测试人员中,有49人通过3M1860适合性检验,41人通过3M9332适合性检验.在不同及相同动作下,规定动作对2种防护型口罩适合性通过率均无差异(P>0.05).对2种防护型口罩的68次适合性检测的规定动作进行适合性因子分析,发现3M1860杯状口罩除深呼吸(P=0.567)对其初次佩戴口罩适合性的影响无差异外,其他动作(左右转头、低头抬头、说话、弯腰)均对其适合性影响有差异(P<0.050);3M9332折叠型口罩,说话(P=0.000)及弯腰(P=0.000)对初次佩戴口罩适合性的影响有差异,其他动作(深呼吸、左右转头、低头抬头)对其适合性影响无差异.结论:在口罩定量适合性检测通过的情况下,根据每一项动作的适合性因子数,选择适合自己实验活动的防护型口罩,提高口罩的防护效果,保障实验人员的安全.

    防护型口罩定量适合性检测BSL-3实验室

    癌相关成纤维细胞的特性及其调控肿瘤进程的研究进展

    万令飞杨慧葛晨刘蕴慧...
    7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肿瘤组织是由恶性上皮细胞及其周围的基质细胞微环境形成的复杂混合体.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肿瘤细胞与肿瘤微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其中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CAF不仅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与转移、肿瘤微血管生成以及耐药性产生,还能抑制机体的抗肿瘤免疫,从而促进肿瘤的恶性进展.本文简要综述癌相关成纤维细胞的特性及其在调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癌相关成纤维细胞肿瘤微环境靶向治疗

    外泌体在肝癌微环境通讯中的作用

    江晓蕾周志远蒲春文邹伟...
    8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外泌体是由细胞分泌的纳米级(30~150 nm)囊泡结构,是生物活性物质的载体.外泌体中富含蛋白质、脂质和多种核酸(如miRNA、lncRNA和mtDNA等),其能将这些活性物质由供体细胞运送至靶细胞,从而调控后者的生命活动.原发性肝细胞癌是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有着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由于起病隐匿且易转移易复发等特点,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一直难以实现.外泌体与肝癌密切相关.研究发现,外泌体作为肝癌微环境中活性物质的载体,在肝癌的增殖、转移和耐药等方面发挥重要的通讯作用.此外,血液中的外泌体是液体活检的理想材料,在肝癌的诊断与治疗方面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对目前外泌体在肝癌微环境通讯中的作用做简要综述,为后续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外泌体肿瘤微环境通讯肝细胞癌

    陷窝蛋白-1与干细胞衰老、自我更新的研究进展

    孙月彤张炳强邹伟
    88-9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有关干细胞临床应用的研究十分广泛,干细胞移植治疗各类疾病也已取得可观的效果.但随着干细胞技术的快速发展,干细胞体外增殖导致的衰老也成为制约干细胞应用的一大难题.陷窝蛋白-1是细胞膜上的一种整合膜蛋白,是形成陷窝的主要膜内在蛋白.已有研究表明,陷窝蛋白-1在细胞衰老及自我更新调节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简要综述了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衰老机制及陷窝蛋白-1的促增殖及抗衰老作用,旨在为干细胞临床应用及干细胞组织工程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干细胞细胞衰老陷窝蛋白-1

    生物钟基因介导卵巢功能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

    丁萌楠宋伦
    9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球的自转产生了以24 h为周期的昼夜节律,因此生物的生理过程和行为活动大都呈现一个近似24 h的周期节律改变,以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昼夜节律在整体水平是一个系统性的调控,它的产生、维持和调控依赖于细胞内生物钟基因的震荡型转录翻译负反馈环路.研究表明,生物钟在卵巢动情周期和生殖系统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篇综述主要阐述了自卵巢生物钟发现后的种种研究成果,包括卵巢生物钟对类固醇激素生成及排卵的影响,生物钟基因对生育能力的影响,以及生物钟调控与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相关性.

    生物钟昼夜节律卵巢功能生殖

    生物钟基因在骨骼肌中对生肌形成和能量代谢的调控作用

    孟凡飞史套兴宋伦
    99-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节律的产生是中枢生物钟和外周生物钟共同作用的结果,存在于骨骼肌内的生物钟基因主要包括clock、bmal1、cry2、per2、rev-erbα和rorα,以及相关的钟控基因dbp和tef1.生物钟基因在骨骼肌中的表达通过调控生肌决定因子进而介导了骨骼肌的增殖、分化、融合及功能变化;同时生物钟基因在骨骼肌中的表达也可以调控骨骼肌内糖脂代谢过程,从而调控骨骼肌的能量代谢.

    生物钟骨骼肌生肌形成能量代谢

    新培斯病毒介导的病原体疫苗研制现状

    李文桂陈雅棠
    104-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培斯病毒引起的新培斯热是一种自然疫原性疾病.该病毒可诱导感染的宿主产生细胞、体液和黏膜免疫应答,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可改造为理想的疫苗载体,从而表达病毒、寄生虫和细菌等病原体的多种蛋白抗原.这些病原体包括汉城病毒、拉克罗斯病毒、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风疹病毒、狂犬病毒、伪狂犬病毒、口蹄疫病毒、丙型肝炎病毒、麻疹病毒、Ⅰ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日本脑炎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1型、刚地弓形虫、约氏疟原虫、埃及伊蚊、结核分枝杆菌和炭疽杆菌等.本文简要综述新培斯病毒介导的病原体疫苗研制现状.

    新培斯病毒疫苗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