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物技术通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物技术通讯
生物技术通讯

黄培堂

双月刊

1009-0002

swtx@263.net

010-66948856

100071

北京丰台东大街20号

生物技术通讯/Journal Letters in Biotechn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报道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及相关学科如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等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与进展。设有研究报告、技术方法、综述、经验交流、专论研究快报、生物药园及知识介绍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表达HIV-1 CRF01_AE亚型结构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和鉴定

    郭婷婷岳成徐柯周玉柏...
    257-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构建并鉴定表达HIV-1 CRF01_AE亚型结构基因的小鼠模型.方法:使用哺乳动物密码子优化的HIV-1 CRF01_AE gp160基因,通过慢病毒包装系统构建重组慢病毒LV-GFP-AE gp160,将上述重组慢病毒感染小鼠肺上皮细胞TC-1,经嘌呤霉素抗性筛选获得稳定表达gp160基因的TC-1细胞.采用RT-PCR、流式细胞术检测gp160基因在细胞内的表达稳定性,将稳定表达Gp160蛋白的TC-1-HIV AE gp160细胞接种小鼠,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小鼠体内细胞团块中HIV Gp160蛋白的表达.结果:菌落PCR、酶切鉴定和测序表明重组质粒pLVX-AE gp160构建正确,RT-PCR、GFP荧光及流式细胞术结果均显示gp160基因能在细胞TC-1中稳定表达,免疫组化结果也表明小鼠体内接种的细胞可以稳定表达HIV Gp160蛋白.结论:建立了稳定表达HIV-1 CRF01_AE亚型Gp160蛋白的TC-1细胞及小鼠模型,为HIV-1 CRF01_AE亚型HIV疫苗的临床前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体外、体内免疫原性评价工具,为该疫苗的进一步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实验基础.

    HIV-1CRF01_AE亚型疫苗评价免疫原性

    lncRNA BLACAT1通过抑制miR-374b-5p促进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和转移

    李明如林贵湖聂振凯张凯华...
    262-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 BLACAT1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starBase软件分析TCGA数据库中肺腺癌及肺鳞癌与癌旁组织之间BLACAT1表达差异;qRT-PCR检测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HCC827、NCI-H1299、NCI-H23和正常肺上皮细胞BEAS-2B中BLACAT1的转录水平差异,筛选BLACAT1高表达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CCK-8检测BLACAT1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检测BLACAT1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starBase软件预测BLACAT1作用的miRNA,采用qRT-PCR验证敲低BLACAT1对预测miRNA表达的影响,筛选与BLACAT1相互作用的miRNA,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结果;CCK-8检测BLACAT1/miR-374b-5p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检测BLACAT1/miR-374b-5p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印迹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转移相关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肺腺癌及肺鳞癌组织中BLACAT1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的BLACAT1表达量最高;敲低BLACAT1降低A549细胞活力、迁移和侵袭能力;BLACAT1作为海绵吸附miR-374b-5p;敲低BLACAT1增加miR-374b-5p的表达,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结论:BLACAT1通过抑制miR-374b-5p促进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和转移.

    非小细胞肺癌BLACAT1miR-374b-5p增殖转移

    沉默细胞分裂相关基因NUF2的表达对卵巢癌细胞侵袭及迁移的影响

    任梦赵晓婷岳文涛
    269-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沉默细胞分裂相关基因NUF2的表达对卵巢癌细胞侵袭及迁移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潜在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用基因表达谱数据动态分析(GEPI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别检测卵巢癌组织和细胞中NUF2的表达情况;将卵巢癌HEY、SKOV3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 siRNA(si-control)组和NUF2 siRNA(si-NUF2)组,用qRT-PCR检测各组细胞的NUF2 mRNA表达水平以验证转染效果;Transwell小室实验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沉默NUF2后各组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改变;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Notch通路相关蛋白Notch1、Hes1的表达水平.结果:NUF2在卵巢癌组织或细胞中均高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和si-control组相比,si-NUF2组细胞中NUF2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侵袭、迁移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Notch1和Hes1蛋白表达降低.结论:沉默NUF2表达可抑制卵巢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其分子作用机制与抑制Notch信号通路有关.

    NUF2卵巢癌侵袭迁移Notch信号通路

    miR-146a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凋亡

    程璐时学昆张超姜少燕...
    275-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miR-146a对心力衰竭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对心肌细胞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随机选择6只SPF级不进行起搏处理的SD大鼠为假手术组(A组),剩余大鼠构建心力衰竭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B组)、转染miR-146a抑制剂腺病毒的心力衰竭大鼠(C组)、转染未携带miR-146a抑制剂腺病毒的心力衰竭大鼠(D组),每组6只,观察对心力衰竭大鼠的影响.qRT-PCR测定大鼠心肌组织miR-146a的表达,小动物超声成像系统检测大鼠的心脏超声心动图,HE染色及TUNEL法观察大鼠心肌的病变程度及心肌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印迹检测心肌细胞PI3K、p-PI3K、Akt、p-Akt、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9的表达.结果:B组大鼠心肌组织中miR-146a的表达水平明显较A组上调(P<0.05);C组大鼠心肌组织中miR-146a的表达水平明显较B组下调(P<0.05);C组大鼠LVEF、LVFS明显较B组上升(P<0.05);C组大鼠心肌病变程度明显较B组改善;C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较B组下降(P<0.05);C组大鼠心肌组织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较B组下调(P<0.05);C组大鼠PI3K、Akt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明显较B组高(P<0.05).结论:miR-146a在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组织中呈高表达.miR-146a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其促进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进而促进疾病的发生与进展.

    miR-146aPI3K/Akt信号通路心力衰竭大鼠凋亡

    EB病毒Zta优势表位抗原的克隆表达及其活性初步评价

    杨锡琴胡纪文王成红孙丰南...
    281-284,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制备高活性EB病毒Zta优势表位抗原并初步评价抗原活性.方法:利用生物学软件分析Zta抗原的B细胞表位分布,选取含有优势表位的抗原区段,然后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克隆表达获得纯化抗原,采用ELISA方法初步评价优势表位抗原的检测性能.结果:筛选确定Zta优势表位抗原区段为1~185 aa,并获得了高效表达的Zta优势表位抗原,基于该抗原建立的Zta-IgA间接ELISA方法可以有效区分鼻咽癌患者和健康对照.结论:获得的优势表位抗原Zta可用于鼻咽癌患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

    EB病毒Zta优势表位抗原诊断鼻咽癌

    重组人干扰素α1b体外抗3型腺病毒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初步研究

    聂思怡王召静李欢欢徐晨...
    285-2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重组人干扰素α1b(IFNα1b)体外抗3型腺病毒(HAdV3)的药效,并探讨IFNα1b与利巴韦林的联合效应.方法:噻唑蓝(MTT)法测定IFNα1b、利巴韦林对A549细胞的毒性,乳酸脱氢酶(LDH)法和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IFNα1b抗HAdV3感染的作用效果;采用MTT法与利巴韦林进行比较,同时检测IFNα1b和利巴韦林联用时的体外药效和联合效应.结果:LDH法测得IFNα1b抗HAdV3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为2.6±0.8 ng/mL,可显著降低感染细胞凋亡率(P<0.001).MTT法测得IFNα1b和利巴韦林的治疗指数(TI)分别为>100000和28.3.IFNα1b与利巴韦林小剂量联用时具有协同作用,可提高细胞存活率,降低单药用量.结论:IFNα1b体外对HAdV3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与利巴韦林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协同作用.

    重组人干扰素α1b3型腺病毒利巴韦林协同作用体外药效学

    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RBD肽段的原核表达与纯化

    侯江厚张灵霞黄国红詹晓燕...
    292-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原核系统对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的受体结合域(RBD)肽段进行克隆、表达和纯化,制备高纯度的RBD肽.方法:在RBD肽段N端加入肠激酶位点序列(DDDDK),对应的核酸序列参照原核系统表达偏好进行全基因合成,构建pET-DsbC-RBD融合表达载体,通过原核表达和亲和纯化获得DsbC-RBD融合蛋白,用肠激酶对融合蛋白进行酶切和二次亲和纯化,获得高纯度新冠病毒S蛋白RBD肽.结果:构建了pET-DsbC-RBD表达载体,融合蛋白DsbC-RBD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高效表达,经亲和层析纯化,重组融合蛋白DsbC-RBD相对分子质量为58×103,纯度约90%.用肠激酶对融合蛋白进行酶切,酶切效率近100%,通过二次亲和纯化获得了RBD肽,相对分子质量为25×103,纯度92%以上.结论: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获得可溶性DsbC-RBD融合蛋白,采用亲和纯化和肠激酶酶切联用的方法制备获得高纯度的新冠病毒S蛋白RBD肽,为后续抗体制备和抗病毒药物筛选奠定了基础.

    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受体结合域(RBD)原核表达肠激酶纯化

    应用CRISPR/Cas9技术建立IGF-ⅡR基因定点整合的SKBR3细胞系

    马新宇王潇曹中伟
    297-3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CRISPR/Cas9系统建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2(IGF-ⅡR)基因定点整合的SKBR3细胞系,为探究IGF-ⅡR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曲妥珠单抗耐药性的影响机制提供细胞模型.方法:根据AAVS1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6对小向导RNA(sgRNA),用UCA CRISPR/Cas9快速构建及活性检测试剂盒分别与pCS载体连接,筛选效率最高的sgRNA构建Cas9/sgRNA表达载体;用AsiSⅠ+Bstz17Ⅰ酶切将IGF-ⅡR片段连入hAAVS1-KI载体,构建IGF-ⅡR打靶载体,EcoRⅠ+ScaⅠ、NcoⅠ、BglⅡ酶切鉴定并测序验证;将Cas9/sgRNA载体和IGF-ⅡR打靶载体电转SKBR3细胞,经嘌呤霉素筛选,PCR鉴定,获得IGF-ⅡR基因定点整合的混合克隆细胞系;采用半固体及有限稀释方式制备单克隆.结果:构建了作用于AAVS1位点靶序列的Cas9/sgRNA载体,sgRNA活性检测显示sgRNA2具有最高效率;构建了作用于AAVS1位点靶序列的Cas9/sgRNA载体,sgRNA活性检测显示sgRNA2较sgRNA1、sgRNA3-6优势显著,具有最高效率;酶切鉴定并测序确认IGF-ⅡR打靶载体构建成功;电转染最佳条件为1200 V、20 ms、2个脉冲;嘌呤霉素最佳筛选浓度为0.5μg/mL;IGF-ⅡR打靶载体及pCS-sgRNA2质粒成功转染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SKBR3,PCR鉴定及测序验证混合克隆片段基因型正确.结论:获得IGF-ⅡR基因在AAVS1位点定点整合的混合克隆细胞系,为进一步探究IGF-ⅡR对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曲妥珠单抗耐药性影响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CRISPR/Cas9技术基因敲入AAVS1

    基于MALDI-TOF MS技术子宫内膜癌血清学诊断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吴艳花孙克娜刘晓斐王佳...
    305-3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建立子宫内膜癌(EC)血清学诊断模型.方法:收集53例EC初诊患者和37例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患者血清,按照2:1随机分为训练组60例(EC患者35例,良性病变患者25例)和验证组30例(EC患者18例,良性病变患者12例);通过弱阳离子交换磁珠(MB-WCX)提取血清蛋白,经MALDI-TOF MS筛选差异蛋白.根据训练组中差异蛋白建立诊断模型,用验证组验证诊断模型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效率.结果:筛选出47个差异蛋白峰(P<0.05),联合ROC曲线分析筛出AUC>0.80的差异峰14个,其中在EC组表达上调的蛋白有7个;m/z分别为1779.63和1866.76 Da的2个蛋白峰差异性最显著,AUC分别为0.935和0.969,且EC组的平均峰值强度和峰下面积明显低于良性病变组.以上述2个蛋白建立诊断模型,经验证其敏感性为88.89%,特异性为91.67%,诊断效率为90%.结论:利用MALDI-TOF MS技术建立的EC血清学诊断模型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望用于EC的早期筛查和辅助诊断.提示蛋白峰m/z 1779.63和1866.76 Da可能成为EC的潜在肿瘤标志物.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子宫内膜癌诊断模型肿瘤标记物

    孕晚期生殖道B族链球菌定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程小侠韩慧远吴卓群
    310-3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孕晚期妇女生殖道B族链球菌定植情况,探讨B族链球菌定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抗生素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4月在北京市通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妇产科接受产前检查的295例妊娠35~37周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其生殖道B族链球菌,将结果呈阴性者纳入阴性组,并依据自愿原则将结果呈阳性的43例孕妇分为阳性A组(28例)和阳性B组(15例),对阳性A组给予抗生素治疗,阳性B组未接受抗生素治疗,观察并比较其妊娠结局.结果:比较不同年龄、产次、流产次数的孕晚期孕妇B族链球菌定植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A组不良妊娠结局和围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明显低于阳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A组不良妊娠结局和围生儿不良结局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晚期生殖道B族链球菌定植会对妊娠结局造成不良影响,应用抗生素治疗可有效改善孕妇妊娠结局.

    孕晚期B族链球菌抗生素妊娠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