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税务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税务研究
税务研究

月刊

1003-448X

010-63569126

100053

北京市宣武区枣林前街68号

税务研究/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是中国税收科学理论研究的最高学术期刊。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按照国家税务总局、中国税务学会关于把《税务研究》办成反映税收研究最高水平的理论学术研究载体,理论研究要高水平、高层次、多出精品的要求,充分发挥其税收理论研究领域最高阵地的作用,刊登了许多当代中国税收理论研究领域品位高、理论性学术性强、质量高、具有权威性的文章;并注意发挥其群众性学术交流园地的作用,推动群众性税收理论研究的发展,发现、培养、扶植税收理论研究新生力量;拓宽研究领域,拓宽研究思路,从大税收、大宏观、大社会的视角来研究税收中的一些问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税收强制执行权配置模式之重构

    刘文慧
    70-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税收强制执行权的科学配置有利于提升税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目前,我国税收强制执行权"双主体"的配置模式在运行中存在税收强制执行权限不清、运行程序失范、执行人权利救济不充分的现实困境.基于税务机关在降低执行成本、提升执行效率及专业性上的明显优势,我国税收强制执行权应实行税务机关自力执行的单一配置模式,这不仅符合强制执行权是行政权的权力属性,而且更有利于对被执行人的权益保护.有鉴于此,可通过严格程序规制,强化内外监督,完善被执行人权利救济机制,衡平保护国家税收利益与被执行人权益,实现税收强制执行权配置兼顾效率和公平的价值追求.

    税收强制执行权配置模式自力执行税收治理

    平台经济税收征管中劳务所得与经营所得之区分——基于实质课税原则的视角

    李楠楠付大学
    77-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数字经济运行的重要场域,平台经济在丰富就业形态、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拓宽市场化就业渠道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也给税收征管带来了挑战,其中以劳务所得与经营所得的区分困难最为典型.劳务所得与经营所得混淆使得同一类型的劳动收入税负不同,可能影响税收公平正义,容易诱发纳税人偷逃税款,最终导致国家税收流失.平台经济下的交易形式虽然各异,但其经济实质并未发生根本改变.分析税收法律事实需以民事法律事实为基础,实质课税原则的运用,尤其是"收入成本双原则"的提出,能为劳务所得与经营所得区分提供实践标准,有效解决相应的税收征管难题.

    平台经济劳务所得经营所得税收征管实质课税

    关于破产重整债务重组收益的企业所得税思辨

    孙洋张继
    8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税务风险和税务合规已成为破产实务领域的重要问题.对于依靠外部司法和行政力量拯救的重整企业,其债务重组收益的企业所得税课税问题亟待各界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认为,对于债务重组收益的企业所得税课税不能采用正常的可持续经营的视角来对待,而应本着"动态恢复"原则,秉持辨证施治的思路,给予债务重组收益免税或更长时间的递延纳税优惠政策,促使重整企业恢复正常经营,降低征纳双方和各利益相关方的税法遵从风险,从而实现坚持依法治税与服务经济发展的统一.

    破产重整债务重组收益企业所得税

    联合国主导的全球税收治理机制的建立:动因、展望与应对

    王丽华景重博
    90-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主导的全球税收治理机制未能确保各国普遍、实质参与全球税收治理.在此背景下,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在联合国促进包容和有效的国际税务合作》(A/RES/78/230)决议,标志着联合国开始建立以自身为主导的全球税收治理机制.这不仅有利于推动全球税收治理机制问题的解决,也意味着全球税收治理方式从双边主义向多边主义的转变,全球税收治理价值得到认可,国家税收主权的内涵更加明晰.但联合国方案必将引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博弈,开展更包容和有效的国际税务合作任重道远.为此,中国应该深刻认识全球税收治理机制主导权之争的实质和背后问题,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全球税收治理价值重塑;在建立联合国主导的全球税收治理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继续关注"双支柱"方案的推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全球税收治理机制国际税务合作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全球最低税:实施进展、影响评估以及应对思考

    管治华宋晨泽
    98-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最低税旨在通过设定最低有效税率对跨国企业的税基侵蚀与利润转移行为和各税收辖区为吸引外资而进行的税收"逐底"竞争进行规制.本文追踪不同税收辖区实施全球最低税的进展及其特征,展现实施全球最低税背景下各税收辖区的利益博弈格局,在此基础上,选取我国居民企业H进行模拟分析,探究东道国实施全球最低税对我国"走出去"企业的潜在影响.基于以上分析,立足更好保障我国税收利益的现实目标,本文提出尽早明确合格国内最低补足税和收入纳入规则的立法路径、构建"走出去"和"引进来"企业的全球最低税影响评估体系、适时调整优化我国企业所得税制度、将重点行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平移至其他税种以及在支柱二方案落地实施的同时适时推动支柱一方案落实等应对思考.

    支柱二全球最低税跨国企业合格国内最低补足税低税支付规则收入纳入规则

    欧盟增值税应税交易地点中固定机构的认定——以一起罗马尼亚公司补税案为例

    寇韵楳
    107-112页

    增值税留抵退税与企业内部薪酬差距

    杨得前王玉
    113-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规模逐步扩大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经济活力、改善社会预期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基于2013-2021年我国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2018年增值税留抵退税改革对企业内部薪酬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增值税留抵退税从总体上提高了管理层和普通员工平均薪酬,改变了企业高管与普通员工、企业高管之间、高技能普通员工与低技能普通员工等不同群体间的薪酬差距.上述效应在资本密集型行业、高竞争行业和员工议价能力低的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显著;留抵退税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增加固定资产投资等途径改善企业经营绩效,提高企业增加值.但不同群体从企业增加值的提高中受益程度不一,进而改变了企业内部薪酬差距.为此,可从进一步降低留抵退税门槛、推进税收精细服务、强化政策协调等方面进行改善,以提升减税政策的精准性有效性,改善企业内部薪酬分配,促进共同富裕.

    增值税留抵退税薪酬差距共同富裕

    区域产业税负差异与制造业集聚——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金强张芳芳李亚美
    120-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域产业税负差异会引起制造业迁移和空间再分布,进而影响区域制造业集聚规模和结构调整.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分析及空间计量的实证研究表明,区域产业税负差异改变了要素禀赋相对价格和产业投资收益水平,导致流动性生产要素从"区位税负劣势"地区流入"区位税负优势"地区,引起制造业迁移和空间分布调整.同时,降低要素流通成本可以放大"区位税负优势"地区的虹吸效应,进一步提升制造业集聚效应水平.结合研究结论,建议进一步规制恶性税收竞争,培育良性市场竞争环境;规范区域性税收政策,逐步推动区域性税收政策向产业性税收政策转变;完善要素流通环节税收支持政策,强化税收政策产业集聚效应.

    区域产业税负差异区位税负优势制造业集聚产业集聚税收政策税收竞争

    我国跨境技术交易税收政策:挑战与完善

    王瑱
    127-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跨境技术交易在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促进跨境技术交易的税收政策体系,但仍然无法满足跨境技术交易快速发展带来的税收政策需求.本文介绍了我国跨境技术交易概况及促进跨境技术交易的税收政策现状,分析了现阶段我国跨境技术交易税收政策面临的挑战,提出我国应完善跨境技术交易相关法律法规、在自由贸易区探索支持跨境技术交易的税收政策、进一步扩大税收优惠政策的适用范围、构建高质量一体化的跨境技术交易平台、研究支持自主研发专利权的政策等建议.

    跨境技术交易税收政策自由贸易区

    优化我国跨境金融税制的思考——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为例

    蔡正华
    13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完善的跨境金融税制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竞争因素之一.研究世界上著名国际金融中心的跨境金融税制,可以为我国跨境金融税制建设提供有益借鉴.当前我国跨境金融税制存在增值税税负偏高、企业所得税制度有较大完善空间等问题,为此,应在进一步明确我国跨境金融税制改革基本原则、立法路径的基础上,完善相关税种的制度设计和征管机制,以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跨境金融税制金融强国国际金融中心增值税企业所得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