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税务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税务研究
税务研究

月刊

1003-448X

010-63569126

100053

北京市宣武区枣林前街68号

税务研究/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是中国税收科学理论研究的最高学术期刊。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按照国家税务总局、中国税务学会关于把《税务研究》办成反映税收研究最高水平的理论学术研究载体,理论研究要高水平、高层次、多出精品的要求,充分发挥其税收理论研究领域最高阵地的作用,刊登了许多当代中国税收理论研究领域品位高、理论性学术性强、质量高、具有权威性的文章;并注意发挥其群众性学术交流园地的作用,推动群众性税收理论研究的发展,发现、培养、扶植税收理论研究新生力量;拓宽研究领域,拓宽研究思路,从大税收、大宏观、大社会的视角来研究税收中的一些问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税收视角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困境与建议——基于广西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调查

    文琳张鲲翼蒙莉
    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本文从税收视角对广西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开展调查,发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面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标准有待完善、初创期转型期较难获得充足资金支持、缺乏专项税收优惠政策、数字化转型内生动力不足等方面的困境.为此,可从完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标准、加大针对初创期转型期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进一步加强税费支持力度、加快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等四个方面进行完善,以更好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税收优惠

    欠税公告制度的法理审思与优化进路

    孙璐伟
    76-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欠税公告制度隶属于税收程序法,是税款征收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度功用的发挥成效取决于税法的价值理念、设计思路和实施逻辑.鉴于我国现行欠税公告制度存在制度体系不够健全、价值彰显不足、实施有所不当和衔接较为不畅等现实问题,亟须透过法学理论尤其是经济法理论的棱镜谛视其性质,剖解其与纳税人信息保护的内在张力,从而抓住制度改进的关键.基于此,应首先在欠税公告制度中植入纳税人权利保障因素,其次依循比例原则强化欠税公告制度,并切实增强其与税收优先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融贯协调性.

    欠税公告纳税人权利比例原则税收优先权

    论税收返还请求权的法律属性与规范适用——兼论《税收征管法》第五十一条的修改

    刘亚东
    8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行税法规定的税收返还请求权存在法律漏洞,在性质上宜将税收返还请求权界定为"公法"不当得利.在填补法律漏洞时,可以类推适用《民法典》中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相关规定,但在类推适用的广度与限度上应注重税法"公法"的属性而区别对待.在修改《税收征管法》第五十一条时,对于税收返还请求权的构成要件可遵循"列举+兜底"的模式;返还的形式结合税法的特征可以多样化处理;返还的诉讼时效起算点应与《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保持一致,且应增加最长诉讼时效规定.

    税收返还请求权不当得利类推适用《税收征管法》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实质、影响与我国应对

    赵书博王志馨李昂
    89-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应对碳泄漏、维护欧盟气候政策有效性的作用,其实质是提升欧盟的竞争力及其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领导力.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的实行,将影响包括我国在内的国家或地区的出口与投资,进而影响经济发展.为此,我国应不断提升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影响力与话语权,呼吁国际社会探索建立碳价当量核算框架,努力为发展中国家争取利益,加强与欧盟在气候治理方面的合作,在完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基础上考虑适时开征碳税.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碳税碳关税

    美国纳税人公益诉讼中联邦司法权的保守困境

    韩龙河
    95-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19世纪以来,美国纳税人公益诉讼在州和地方层面的发展趋于成熟,而在联邦层面则举步维艰.对于纳税人公益诉讼在联邦层面的发展困境,美国学术界存在争议,理论分歧是对"联邦司法权界限"性质的不同理解:是一种宪法性限制抑或只是一种司法自我克制的谦抑性表现.对此,联邦最高法院的观点虽然在不同时期有所波动,但基本倾向于认为这是一种宪法性限制,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宪法第3条对"事实损害"的限定;其二是担心对行政权和州权的过度干预.但问题的本质是初衷在于限制公权力和保障公民个体权利的《美国联邦宪法》成为纳税人公益诉讼在联邦层面发展的主要障碍.

    纳税人公益诉讼联邦司法权界限事实损害

    可变利益实体架构境外上市企业的全球最低税风险分析

    励扬
    101-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可变利益实体架构是我国企业实现境外上市的重要方式.然而,支柱二全球最低税给可变利益实体架构下我国境外上市企业带来重大风险,境内企业因享受税收优惠造成有效税率低于15%的情形可能被其他国家(地区)征收补足税.本文以F集团为例分析可变利益实体架构下我国境外上市企业全球最低税风险,并针对性地提出在国内法中引入合格国内最低补足税、可变利益实体架构企业可视同部分控股母公司、以实际管理机构主张最终母公司的税收居民身份的政策建议,以便我国在全球最低税后续谈判和修订我国《企业所得税法》时进行相应的规则设计,以维护我国的税收利益.

    可变利益实体架构境外上市企业全球最低税合格国内最低补足税

    基于双重红利效应视角的环境保护税制度探析

    何辉魏卓凡
    107-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我国绿色税制的重要税种,环境保护税能否发挥环境改善与经济增长的双重红利效应,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基于2014-2021年的县级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以及双重差分空间杜宾模型,对环境保护税的环境与经济红利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环境保护税的实施显著降低了环境污染程度,促进了经济增长,实现了环境改善与经济增长的双重红利效应,而且其双重红利效应具有空间溢出性.进一步分析发现,法律制度环境、环境绩效考核以及技术创新对环境保护税释放红利效应具有调节效应,地区行政等级和地理位置会影响环境保护税双重红利效应的空间溢出程度.基于此,本文提出完善环境保护税制度、加强环境保护税征管协作以及完善其他相关制度的政策建议,以期充分发挥环境保护税的双重红利效应,助力环境改善与经济增长共同提升.

    环境保护税双重红利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增长

    将挥发性有机物纳入环境保护税征收范围的思考

    陈少强戴琳
    114-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挥发性有机物是形成臭氧的重要前体物.伴随着我国臭氧污染问题的凸显,加大对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管控力度并加快将其纳入环境保护税征收范围,成为我国打赢蓝天保卫战、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完善绿色税制和体现大国责任担当的现实要求.我国在考虑将挥发性有机物纳入环境保护税征收范围时,应当注重立足于国情,协调好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等多方关系,有效设定征收范围边界,合理把握企业税负水平,注重税负分配的公平性,并夯实征管保障基础.

    挥发性有机物环境保护税征收范围绿色税制

    环境税"双重红利"效应研析

    刘建徽罗玮盛田婷
    120-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关环境税"双重红利"假说的研究从理论分析到实证检验,为各国的环境税改革提供了有力理论支撑.梳理环境税"双重红利"假说研究相关文献发现,学术界对环境税"双重红利"假说存在争议.从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的实证文献的计量分析中发现,环境税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刺激投资、拉动进口,同时有助于消费者价格指数下降,但对出口没有影响.有鉴于此,在认知观念层面,应摒弃环境税"双重红利"效应执念,理性回归环境税改善生态环境的初心使命;在制度和实践层面,应立足实际,科学设计并论证环境税改革方案,提高改革的可行性和接受度,确保环境税制度在实践中行得通、运行好、受欢迎.

    环境税"双重红利"绿色税制税制改革

    "双碳"背景下促进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郑梓若
    127-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能源结构转型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生物柴油是新型可再生清洁能源中的重要分支.促进生物柴油产业发展对于推动我国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我国财税政策在助力生物柴油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本文立足现实情况,提出了加强工业级混合油出口监管、加大生物柴油税收优惠力度、以财政补贴助力生物柴油产业发展等一系列政策建议,旨在进一步完善生物柴油产业的财税政策框架,以助力绿色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碳达峰碳中和生物柴油财税政策税收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