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税务与经济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税务与经济
税务与经济

武振

双月刊

1004-9339

swyjjzz@163.com

0431-84539188

130117

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大街3699号长春税务学院

税务与经济/Journal Taxation and Economy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长春税务学院主办的综合性财经类学术理论刊物,主要发表财经类学术论文、重点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税收及经济理论问题。以促进学术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为宗旨,始终站在学术理论发展的最前沿,并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断提高办刊质量,在国内外学术理论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连续四次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百强社会学报”;连续五次被评为“吉林省一级期刊”;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被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认定为《中国学术综合评价数据库》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数据库》来源期刊;被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研究评价中心认定为《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综合课征对个人所得税收入再分配效应的影响研究

    岳树民白林谢思董
    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9年我国个人所得税开始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课征模式.新税制模式在减轻税收负担、调节收入差距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税负不公平、调节作用较弱等问题.利用CHIP2018微观住户调查数据,使用RE指数分解方法对现行综合课征模式下的收入再分配效应进行评估,分析改革对不同群体的影响差异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未来税制的改革方向.测算结果显示:综合课征有利于提高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再分配效应,但因其他改革措施的影响,综合课征的正向效应被减弱.建议扩大综合所得和纳税所得的范围,保持基本减除费用不变,专项附加扣除实行扣除递减机制,税率级次简化至5级,并继续实行个人申报制度.

    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收入分配精准调节

    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纳税遵从——基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视角

    赵涛张茜茜
    1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北京大学发布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及2011~2020年地区和企业层面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双重差分模型、工具变量法、中介效应模型等多种计量模型检验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对纳税遵从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纳税遵从度,且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发挥中介效应,该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在异质性分析中,该机制在小规模企业、民营企业、中西部企业以及高科技企业中影响效果更加明显.通过建立"数字普惠金融—企业数字化转型—纳税遵从"的理论框架,最终从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建立数据共享平台、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三个层面提出政策建议.

    数字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纳税遵从

    金融业"营改增"对银行稳定性的影响

    王伟王芝丹舒童
    3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融业"营改增"作为一项结构性减税政策,能否提升银行稳定性是当前亟待研究的问题.基于2009~2021年133家银行微观数据与金融业"营改增"政策的匹配,运用双固定效应模型检验"营改增"实施与银行稳定性的关系.结果发现:金融业"营改增"的实施显著提升了银行稳定性;对于行长任期短的银行,在东部地区、非高风险银行集聚区、税收负担较低、地方金融监管投入较高、第三产业占比较高区域的银行,"营改增"的"稳银行"效应更为突出."营改增"主要通过降低银行综合税负、优化业务结构和促进数字化转型三个渠道来提升银行稳定性.

    银行稳定性金融业"营改增"结构性减税

    智慧税务赋能税收征管现代化路径研究:实践经验与启示

    孙永军赵可辛彩云
    4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慧税务赋能税收征管现代化的实现路径是当前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依据智慧税务赋能理论与机理分析,应构建组织、制度、文化、技术为基础的赋能逻辑,优化机理关系结点,构筑现代化新生态、新方法、新协同体系.针对逻辑框架不成熟、征管体系不健全、风险防控机制不完善的挑战,借鉴双鸭山市税务局智慧税务赋能的优势和问题,建议持续完善智慧税务赋能动力体系,优化税收征管服务体系,推进涉税信息风险防控能力,推动构建税收协同共治的格局.

    智慧税务税收征管税收现代化

    含糖饮料税影响消费的机制研究

    刘露陈志钢
    5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含糖饮料税可通过价格机制和非价格机制影响消费:价格机制通过含糖饮料价格变化、价格相对变化和预期价格变化影响消费;非价格机制通过传达与含糖饮料有关的健康信息、发挥社会规范对消费的引导作用、利用同伴间消费的相关性以及消费者的心理反应影响消费.事实上,非价格机制比价格机制的作用因素更多,产生作用的时间更早,发挥作用的时间更长,在抑制需求方面更有效.因此,我国应合理利用媒体宣传、发挥社会规范效应、推进税制创新以减少含糖饮料消费.

    含糖饮料税价格机制非价格机制

    "双碳"目标引导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机制及路径研究

    乔榛张志欣
    6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碳"目标引导产业结构升级是社会各要素综合作用的过程,其中政府起着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企业在"双碳"引导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双碳"目标引导产业结构升级主要有以下两条路径:一是通过控制传统高耗能、高排放产业新增产能;二是不断加快新兴产业的发展.为更好地响应"双碳"目标进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首先要发挥好政府政策的引领作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其次要加快技术创新,尤其是绿色低碳领域的技术,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同时,还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以及市场监督体系,做好产业发展规划,确保"双碳"目标引导产业结构升级的总体推进.

    "双碳"目标产业结构升级内在机制作用路径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设立的绿色技术创新效应——以广州市为例

    安美琴沈敏荣
    68-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色技术创新是推动我国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基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设立,结合2011~2021年中国33个省会及以上行政级别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从多个维度对广州市的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广州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设立能够显著地提高当地的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且经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因此,我国应进一步扩大试验区试点范围;完善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服务机制;加快绿色技术成果转化,健全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移转化体系.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绿色技术创新合成控制法

    绿色金融对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

    李圆
    80-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对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具有正向激励作用,绿色金融的发展不仅有助于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也能够有效地缓解信息不对称性.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在绿色金融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即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除了能够直接促进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降低,还能够通过提高绿色技术水平,间接提升环境空气质量.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当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发展得较高时,绿色金融发展对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作用更加显著.因此,我国应进一步发挥好绿色金融政策支持环境改善的作用,加大对绿色创新技术研发和推广的支持力度.

    绿色金融环境污染环境空气质量绿色技术创新

    "绿色"窗口指导对"两高"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

    闫禹彤史桂芬
    89-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抑制"两高"企业过度投资,提高企业投资效率是推动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2007~2021年,"绿色"窗口指导通过限制信贷投放以及强化融资约束遏制了"两高"企业的粗放扩张,减少了企业的非效率投资;"绿色"窗口指导显著提升了国有企业的投资效率,对劳动密集型"两高"企业的影响大于资本密集型企业."绿色"窗口指导有效减少了污染物排放总量,并对经济增长总量和经济发展质量产生倒U型影响.以"绿色"窗口指导为代表的非市场化货币政策工具能够在优化绿色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关键作用,但长期而言,政府还应积极主动构建市场、完善市场机制,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

    "绿色"窗口指导"两高"企业非效率投资环境效应

    "双链"融合驱动下后脱贫时代产业扶贫长效机制研究

    栾添孙旭丁宝寅
    99-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后脱贫时代产业扶贫面临两难选择、靶向失准、机制供给不足和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基于区块链、供应链和产业链等理论,剖析影响产业扶贫关键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区块链技术优化科学分配产业组织扶贫利润,预防"假扶贫"问题产生;通过双链融合有效促进产业链延伸,可以提升对贫困户"扶志、扶智"的双重效应.另外,财富的积累可增强贫困户对生产投资的信心,推动产业链向前延伸;通过政府、产业组织、市场和社会协同构建治理贫困机制,优化农业产业"大扶贫""科学扶贫"大格局,可激发农业生产活力,高效配置农业资源,打造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产业链扶贫模式,促进要素合理流动,推动乡村振兴.

    产业扶贫后脱贫时代区块链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