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塑性工程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塑性工程学报
塑性工程学报

陆辛

双月刊

1007-2012

sxgcxb@263.net

010-62912592/82415079

100083

北京学清路18号北京机电研究所708室

塑性工程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Plasticity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工程学会锻压分会、北京机电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学术刊物,其宗旨是活跃本专业学术思想,提高本专业学术理论,强化本专业学术交流,为不断提高我国塑性工程基础水平,确立我国塑性工程界在世界科技阵容中的地位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DP900钢的成形性及预应变对烘烤硬化行为的影响

    滕敦波张德军贾大伟徐志远...
    190-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汽车结构件用DP900 钢的成形极限图进行了测试和研究,并运用数学模型进行了预测分析.利用内耗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从微观角度研究了预应变对烘烤硬化值的影响.结果表明:DP900 钢室温下的力学性能为屈服强度 604 MPa,抗拉强度 935 MPa,均匀伸长率达到 14%,断后伸长率为 19%.冲压成形过程中,成形极限FLD0 为 0.245,基于Hollomon方程建立的成形极限数学模型的预测误差在 0.2%~13.5%,平均误差为 5.87%.预应变量的大小对BH值有显著的影响.随预应变增大,BH值先升高后降低,预应变为 7%时达到最高值 45 MPa.内耗峰值变化趋势与BH值一致.

    成形性烘烤硬化微观组织预应变

    变桨轴承用42CrMo钢疲劳裂纹扩展试验及螺栓孔裂纹扩展特性研究

    张洪伟吉康康曹钢苗学林...
    197-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风电变桨轴承用材料 42CrMo钢为基础,从轴承应力集中部位取紧凑拉伸试样(CT试件),在不同载荷和应力比条件下进行CT试件的疲劳裂纹扩展试验,对裂纹扩展过程进行Paris疲劳裂纹扩展模型的数据拟合,由试验数据拟合得到Paris模型参数C和m;利用ABAQUS与FRANC3D软件联合仿真,将试验与仿真得到的不同应力比和不同载荷下的循环次数与裂纹长度进行对比,两者的吻合度较高.通过对风电变桨轴承危险部位进行建模,建立变桨轴承螺栓孔子模型,在危险部位建立初始裂纹进行疲劳裂纹扩展数值模拟,研究不同长深比以及不同角度的疲劳裂纹的扩展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长深比a/b的增大,在裂纹增长同样长度的情况下,所需循环次数减小,初始裂纹形状及角度均对裂纹扩展规律有较大影响.

    变桨轴承疲劳裂纹扩展应力强度因子螺栓孔有限元

    基于GISSMO失效准则的1500 Mpa热成形钢断裂失效模型分析

    夏卿杨云张永学
    207-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CR1000/1500HS为研究对象,基于 GISSMO断裂失效准则,设计表征不同失效形式的 5 种测试试样;基于万能拉伸试验机和DIC测试系统,获取不同试样拉伸过程的力-位移曲线和断裂时刻的极限塑性应变;基于 LS-DYNA搭建各失效试样的仿真分析模型,提取各试样断裂区域的应力三轴度;拟合获得断裂失效曲线和塑性失稳曲线,迭代获取其他模型参数;采用车门防撞梁动态三点弯曲冲击试验和仿真模型对承载特性进行分析;对比 GISSMO失效模型、传统应变失效模型与试验测试的力-位移曲线差异,以验证失效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Swift和 Hockett-Sherby混合硬化模型可准确描述材料的塑性变形行为,关键参数误差小于 5%;GISSMO失效模型获得的车门防撞梁承载特性关键参数和承载力-位移曲线与试验测试结果保持一致,误差低于 5%;而采用传统应变失效准则获得的结果误差较大,最大位移的误差达到 30%;表明基于GISSMO失效准则的材料模型可以准确表征 CR1000/1500HS的塑性变形行为及断裂失效行为.

    热成形钢车门防撞梁断裂失效模型GISSMO断裂失效准则

    含裂纹损伤钢构件力学参数的有限元模拟及灵敏度分析

    江元琪昌毅邹杨洋马东杰...
    215-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含裂纹损伤钢构件为研究对象开展拉伸试验,通过有限元分析研究了相对裂纹长度对含裂纹损伤钢构件的力学参数的影响,发现含裂纹损伤钢构件的剩余极限强度和屈服强度均随着相对裂纹长度的逐渐增加近似线性减小,断后伸长率随着相对裂纹长度的增加非线性减小.引入不同强度钢材的屈强比,提出不同强度含裂纹损伤钢构件相关力学参数的计算公式,将其计算值与试验值进行对比,两者结果基本贴合,验证了所提出公式的准确性与适用性;在此基础上,将相对裂纹长度变化对其相关力学参数的影响进行了灵敏度分析.

    裂纹损伤力学参数有限元分析灵敏度屈强比

    椭圆增强内凹六边形拉胀蜂窝的面内压溃行为

    颜芝韩芳张威王慧玲...
    223-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增强传统内凹六边形(RE)蜂窝的承载和能量吸收能力,将椭圆结构与RE蜂窝结构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型椭圆增强内凹六边形拉胀(REE)蜂窝.考虑了椭圆结构的两种排列方式,即间隔排列(REE-Ⅰ)和全排列(REE-Ⅱ).建立了有效的数值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REE蜂窝的变形失效模式、泊松比效应和能量吸收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椭圆结构的引入没有明显削弱结构的负泊松比效应,但是显著提高了其承载和能量吸收能力.进一步讨论了几何参数对REE蜂窝力学性能的影响,发现两种REE蜂窝在变形阶段都表现出了负泊松比效应,椭圆结构设计和内凹角度对REE蜂窝的整体性能有较大影响.两种REE蜂窝的平台应力和比能量吸收均与b/a呈正相关、与θ呈负相关的关系,b/a越大、θ越小的REE蜂窝具有更强的承载和能量吸收能力.

    内凹六边形蜂窝椭圆增强负泊松比能量吸收压缩行为

    二十辊轧机窜辊综合设定技术开发

    王奎越王文奇宋君张宇鑫...
    233-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某钢厂二十辊轧机板带产品边部板形质量不能满足生产需求的问题,充分考虑二十辊轧机的设备和工艺特征,分析了二十辊轧机上下一中间辊窜辊对板形质量的影响,同时考虑窜辊可能带来的边降或增厚.以边降在许用范围内和成品带钢板形质量最佳为优化目标,建立一套二十辊轧机窜辊综合优化模型,该模型的优化结果表示满足优化目标需求的窜辊量设定值.在窜辊量设定模型的基础上开发出相应的二十辊轧机窜辊综合设定技术,并将其应用到某钢厂二十辊轧机的生产实际中,现场产品的板形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且边降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给现场二十辊轧机生产工作带来显著的技术改进.

    二十辊轧机窜辊板形边降

    电塑性轧制加电装置设计及实验验证

    邸鑫李大龙黄华贵
    239-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满足电塑性轧制中高能脉冲电流的高效传输和靶向作用,提出一种电塑性轧制加电装置,并利用ANA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轧辊与轧件的电流场和温度场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变参数多工况模拟,研究了不同参数对电极与轧辊、轧辊与轧件接触处电流集中的影响、轧件塑性变形区内电流非均匀分布区的影响规律以及轧辊和轧件的温升情况.基于此,搭建了二辊电塑性轧制实验平台,并以AZ31 镁合金板材为对象,验证了新的加电方案可以有效遏制AZ31 镁合金轧制过程中边裂现象的发生,从而大幅度提升了镁合金板材的成形效率与质量.

    电塑性轧制电流场温度场有限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