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姚芝楼

月刊

1008-6285

skxuebao@tyut.edu.cn

0351-6014499

030024

太原市西矿街53号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Journal Social Sciences Journal of Colleges of Shanxi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山西省教育厅主管,山西十所理工农医类高校联合主办的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出版的社会类学术期刊,旨在为以高校“两课”教师和党政干部为主的广大社科工作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园地,以促进高校“两课”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提高,促进社科研究队伍的成长和社会学术领域的繁荣。创刊十余年来,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引下,本刊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发表了大量有创见的学术论文,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全文收录;部分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等多家刊物全文转载。本刊稿源已扩大到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区)以及韩国等。本刊发表的论文均被有关部门作为评定职称的科研和学术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郭敏科
    1-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从学理角度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哪些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是我们正确理解中华文明特性的重要前提。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不仅与经济生产生活方式、地缘历史变迁、政治制度相关,也与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和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相关,后者集中体现了文明特性的民族精神基因。

    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

    以党的自我革命精神引领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吉志强张瑜
    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成功实践,造就了其自我净化、自我完善的政治性和革命性以及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主动性和开拓性精神,成为党开创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党的百年自我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问题导向"的科学方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新征程,以党的自我革命精神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行稳致远就必须要强化党的理论武装工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理论领航;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本领担当;健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精神中国式现代化

    毛泽东关于胸怀天下重要论述的基本向度及启示

    朱文良丁成际
    1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毛泽东关于胸怀天下重要论述的基本向度中,形成了"立场—基点—方式—目标"四位一体的逻辑架构。永不称霸是基本立场,回答了胸怀天下的方向问题;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作为基本立足点,回答了胸怀天下的现实基础问题;支持世界被压迫民族的独立解放运动、开展反帝反霸斗争是实现方式,回答了胸怀天下的路径选择问题;消灭帝国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构成了崇高目标,回答了胸怀天下的价值归宿问题。这些思想观点对于当前中国共产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启示。

    毛泽东胸怀天下人类进步事业全人类共同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

    《共产党宣言》中的斗争精神及其现实启示

    许赢盈林怀艺
    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产党宣言》以公开宣告的方式阐明了共产党人的斗争方式、内容、手段、宗旨、对象和目标,处处都彰显着共产党人的斗争精神,体现着共产党人敢于斗争、坚守底线、为民谋利、灵活应变的鲜明斗争特点。时至今日,《宣言》中所张扬的斗争精神仍然是中国共产党人应对时代变化和顺应历史潮流的精神武器。新时代面临新的党情、国情和世情,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做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共产党宣言》斗争精神共产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才溪乡调查》的历史成因、基本经验及其时代启示

    刘心怡何孟飞
    30-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央革命根据地遭受国民党军事"围剿"和多重封锁、"左"倾教条主义在我党内盛行的严峻形势下,加强苏维埃政权建设、坚持革命斗争、摆脱被动局面成为党和红军的迫切需要。时任苏维埃中央主席的毛泽东同志有着强烈的主体自觉,他深入苏区"模范乡"——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才溪乡开展调查研究,撰写了《才溪乡调查》。《才溪乡调查》总结了符合历史环境的乡苏维埃建设经验和革命斗争理念,有效指导了当时的经济建设和革命斗争,也凝练了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新时代,《才溪乡调查》为中国共产党人大兴调查研究树立了坚持实事求是、人民至上、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的行动标杆。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调查研究中央苏区新时代

    革命历史类博物馆融入"大思政课"建设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进路——以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为例

    崔建西周庆庆
    3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革命历史类博物馆在"大思政课"建设中有着独特作用,将其融入"大思政课"建设既是传承红色文化的需要,也是整合"大思政课"育人资源的需要,更是培养时代新人的需要。革命历史类博物馆特有的社会资源、聚合效能、人才队伍与"大思政课"建设的社会化、融通性、复合型要求具有逻辑一致性,为二者的有机融合提供了现实可能。因此,可以从工作机制化、场域立体化、手段智能化等维度推动革命历史类博物馆融入"大思政课"建设。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是极具代表性的革命历史类博物馆,可以将其作为典型案例,以小见大探索革命历史类博物馆融入"大思政课"建设的成功经验,从而为相关建设活动提供借鉴。

    革命历史类博物馆"大思政课"红岩机制化场域化智能化

    美德伦理视域下生态道德人格形塑的价值逻辑

    王继创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德品质作为人的内在精神特质能够对外在行为进行合理的价值规约和引导。传统伦理学的生态道德人格培育遵循着由外在道德规约到内在美德品质养成的生成逻辑。与此根本不同,生态美德伦理学主张在潜移默化中形塑道德行为者的美德品质,并在生态道德人格的养成中形成生态道德行为习惯。美德伦理视域下生态道德人格建构通过生态美德教育涵养生态道德的自省觉悟,在生态美德养成中达至生态道德的自觉实现,以及在实践中锤炼生态道德的知行合一品质,形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伦理价值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实现生态道德理性认知与情感认同的有机统一,在生态道德实践过程中彰显生态美德素养。

    生态美德伦理学生态道德人格美德教育美德养成美德实践

    王阳明"山中观花"的现象学研究

    刘晨陈清春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阳明与友人"山中观花"的问答,深刻反映其"心外无物"思想,王阳明针对"心外无物"如何容纳客观自然存在物这一难题,直接予以了存在论域的解答。王阳明的思想与胡塞尔对存在信念的悬搁、现象学还原的态度有相通之处。当个体未来看花时,花与心同归于"寂";当个体来看花时,"此花颜色"对心一时"明白"起来,王阳明这一认识可以用胡塞尔意向性理论中涉及的意识对意向对象的构造作用与对象的视域性显现来进行分析,而"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意味着花的"寂"与"明白"这两种现象都内在于个体意识。通过现象学的视角分析"山中观花",可进一步理解王阳明对心物关系的看法,更深入认识个体意识与现象世界的关系。

    王阳明山中观花现象学胡塞尔个体意识客观对象

    泛娱乐化思潮解构青少年价值观的逻辑理路与应对策略

    宋吉玲刘肖静
    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商业逻辑、媒介逻辑、个体心理逻辑以及各类思潮的耦合作用下,娱乐逐渐超越自身界限渗透到社会诸领域,形成泛娱乐化思潮。该思潮呈现出价值取向庸俗化、媒介导向娱乐化、内容供给虚幻化、话语表达浅层化等特征,正逐步解构青少年价值观。为此,应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青少年,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话语体系的创新传播以及新型媒体交往方式与环境的构建,防止青少年被"愚乐"奴役。

    泛娱乐化思潮青少年"玩"劳动现象价值观

    意义、困囿与纾解:全球化时代建构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三维考量

    易旭张意梵
    6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化时代,建构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是抵御西方话语渗透的战略之需、捍卫主流意识形态权威的关键之举、巩固党长期执政地位的题中之义。当前,建构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着话语环境复杂、话语主体多元、话语媒介滞后、话语内容疏离等诸多困境。为此,亟需做好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在加强立法监管中营造风清气正的话语环境、在强化队伍建设中打造多方协同的话语主体、在深化技术拓新中搭建行之有效的话语桥梁、在探寻情感共鸣中宣教生动写实的话语内容,以此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引领力和凝聚力,促使互联网这一事关国家安全的"最大变量"成为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步的"最大增量"。

    全球化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传播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