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姚芝楼

月刊

1008-6285

skxuebao@tyut.edu.cn

0351-6014499

030024

太原市西矿街53号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Journal Social Sciences Journal of Colleges of Shanxi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山西省教育厅主管,山西十所理工农医类高校联合主办的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出版的社会类学术期刊,旨在为以高校“两课”教师和党政干部为主的广大社科工作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园地,以促进高校“两课”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提高,促进社科研究队伍的成长和社会学术领域的繁荣。创刊十余年来,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引下,本刊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发表了大量有创见的学术论文,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全文收录;部分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等多家刊物全文转载。本刊稿源已扩大到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区)以及韩国等。本刊发表的论文均被有关部门作为评定职称的科研和学术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三个务必"的内在逻辑、历史意蕴与时代价值

    樊爱霞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发出了"三个务必"的伟大号召。"三个务必"有着严密的内在逻辑、深厚的历史意蕴和重大的时代价值。"三个务必"包括党的价值旨归、作风保障与精神特质三个向度,构成逻辑严密、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三个务必"将历史、现实、未来一体贯通,体现了大历史观,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感,也是新征程上走好新的赶考之路、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向全党提出的更高政治要求。

    "三个务必"内在逻辑历史意蕴时代价值

    意义世界视域下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价值旨归与实践路向

    陈娟
    7-1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对于意义世界的追寻与创造,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特征。解决当下人们精神世界存在的现代性危机,就要关注人的意义生存,构筑人民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意义世界视域下,丰富人民精神世界,需要从构建更为稳定和谐的情感生态、提升内圣修身的道德境界、建构更为有序规范的价值秩序、追寻并确立生命的终极意义四个方面着力,为构筑人民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提供情感寄托、道德基点、价值支撑与终极关怀。为此,需要从文化入手,坚持以文化人的实践原则,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立意寻根,即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构建起主体精神的文化世界,确立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生长脉络、意义指向与具体路径。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中国式现代化意义世界安身立命精神家园精神世界文化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的五重维度

    庄晓鹏
    1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生成于中华大地的现代文明形态,实现了传统文化的"传统性"与现代文明的"现代性"高度统一,既具有世界现代文明的普遍特征,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从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征来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继承并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鉴古观今"的历史意识、"革故鼎新"的创新精神、"六合同风"的整体思维、"俱收并蓄"的文明理念以及"亲仁善邻"的共处原则。在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深入了解和挖掘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更好地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会贯通,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中华文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四维探释

    吴林龙王洪鹏
    20-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的"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是一个有着科学依据和丰富内涵的重大论断。从深层看,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在其守正创新的理论品格、引领时代的历史主动、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行胜于言的实践效能。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在新征程上,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让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继续焕发出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让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越来越行。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两个结合"人民至上中国式现代化

    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历程、现实困境及创新路径

    柯增金张换
    30-35,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中国式民主的一种新形态,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经验,也是符合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规定性和本质属性。全过程人民民主思想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的民主实践,形成丰富的民主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民主的长期探索和实践运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推进人民民主的制度载体建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推进人民民主制度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提出并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调查发现,当前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建设有待完善、民意渠道有待拓宽、实践效能有待提升、协同推进力度有待加强。新时代新征程上,切实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需要进一步夯实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基础、坚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民主原则、加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民主理念、完善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民主制度、提升数字技术赋能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民主效能,不断谱写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时代新篇章。

    全过程人民民主民主实践中国式现代化国家治理治理效能

    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的生成、内核与构建方式

    赵秀敏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中国人民民主理念的深度诠释。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话语在民主这一主题词、人民这一主体词的基础上凸显了过程这条主线、全面这一主旨,是对中国式民主话语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这一民主话语的生成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主价值观,完善于中国特色民主实践中,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发展。彰显民主话语之善,更好传播中国民主理念需要以话语内容、话语主体、话语载体为着力点进行剖析才能赢得话语主动。

    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国式民主话语构建

    新媒体技术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改革挑战及其应对策略

    李紫娟
    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带来了全新的环境,创造了便利的条件。将新媒体技术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起来,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顺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提质增效"的重要一环。然而,新媒体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将新媒体技术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困境与挑战,主要表现在新媒体技术手段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脱节、新媒体教学形式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融合度不高、新媒体技术运用需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媒介素养不足之间的矛盾等三个方面。为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从明确融合目标,秉持技术赋能内容教学理念;拓展教学渠道,构建"线上线下"融合互动模式;提升新媒体技术能力,提高自身媒介素养三方面着手努力,助力新媒体技术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新媒体技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美好生活的人学意蕴及实践路径

    郗芙蓉郭钦逵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美好生活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人学思想。"现实的人"作为美好生活的逻辑起点,并非抽象意义的人,而是内含多重规定性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实存在,既是"实践"的人,也是"社会"的人,更是"历史"的人。美好生活秉承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彰显了人在美好生活中的主体地位,确证了"现实的人"是美好生活创造主体、价值主体和享有主体的统一。美好生活想要从理念愿景变为现实体验,要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动力,以共享发展理念为根本原则,以共同富裕为价值目标,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求,更好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现实的人美好生活主体新质生产力共建共享共同富裕

    经学知识融入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的实现路径

    腾兴建
    52-5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儒家经典及历代经学家对经典的阐释即经学中,不仅记录着先秦时期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而且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精神,应该成为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传统的历史叙事和现今的教材体系都难以阐明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的情况下,将经学知识融入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自己要深入学习和掌握儒家典籍中关于民族史的内容,深入挖掘大学生历史观教育同经学知识的契合点,并努力将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的相关史料和理论进行收集整合,开设以中华民族发展史为主线,以经学知识为中心,包含社会学、民族学等多学科知识在内的选修课,集中系统讲授中华民族发展史,使学生全面理解中华民族历史的发展脉络,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中华民族历史观经学民族精神历史观教育民族融合

    高校党建质量测评体系:战略价值、依据原则与科学构建

    张建晓潘亦纯陈磊
    5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高校党建质量测评指标及其体系对于提升高校党建质量具有战略意义。测评高校党建质量需要始终坚持政治性与科学性、主观性与客观性、精准性与模糊性、理想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的原则,需要重点关注党的全面领导、党的政治建设、党的思想建设、党的组织建设、党的作风建设、党的纪律建设、党的制度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等维度,从而建构起由一级纲领性指标、二级基础性指标、三级操作性指标构成的高校党建质量测评体系。为了切实增强测评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就要做好高校党建质量测评的过程管理。

    高校党建质量测评体系价值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