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应用化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应用化工
应用化工

朱明道

月刊

1671-3206

yyhg@vip.163.com

029-85561216

710054

西安市西延路61号

应用化工/Journal Applied Chemical Indust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适用性、综合性化工科技刊物,旨在传递和交流化工领域的先进经验和科研成果,适用技术,及时报道国内外化工科技动态和市场信息,注重为科研生产、成果转让,产品销售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烟秆生物炭吸附去除水中吡虫啉的研究

    赵兴链杨莉娜王媛董南...
    308-313,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农业废弃烟秆为原料,通过热解法制备生物炭,研究其对水中典型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IMI)的吸附去除。结果表明,烟秆生物炭对IMI的吸附效能随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增大。900℃烧结2 h的生物炭(BC900)表面含有多种含氧官能团,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丰富的孔隙结构、弱的亲水性和极性,对IMI有最佳的吸附效果,最大理论吸附量为124。87 mg/g;增大BC900投加量以及酸性条件均有利于IMI的吸附,而水中常见阴离子的存在对吸附有抑制作用并遵循以下规律:HCO3->SO42->NO3->Cl-。BC900对IMI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等温吸附曲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吸附机理包括表面吸附、孔隙填充作用、π-π电子受供体相互作用和氢键作用。

    烟秆生物炭吸附吡虫啉机理

    复合生物再生沥青及混合料路用性能

    傅珍杨鹏凯刘松然
    314-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己烷1,2-二甲酸二异壬基酯(DINCH)增塑剂与餐厨废弃油脂共混,制成复合生物再生剂,通过三大指标及布氏黏度实验确定复合沥青再生剂的最佳配比。在掺加再生剂与未掺再生剂的条件下,分别制备不同RAP(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掺量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并进行车辙实验、低温弯曲破坏实验、浸水马歇尔实验和冻融劈裂实验。结果表明,DINCH增塑剂与餐厨废弃油脂配比为0。4∶1时,再生沥青常规性能恢复至原样沥青水平。再生沥青混合料在RAP掺量为30%~50%的条件下,未掺加复合生物再生剂的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及水稳定性均不满足规范要求;掺加再生剂后,随着RAP掺量的增加,再生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及水稳定性降低,高温稳定性能提高,当RAP掺量为30%时,再生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及水稳定性与新拌混合料相当,高温稳定性能优于新拌沥青。

    再生沥青复合生物再生剂餐厨废油增塑剂路用性能

    高效破乳剂混凝剂去除兰炭废水中COD的研究

    马子昂张安龙王先宝赵萌...
    319-321,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考察破乳剂种类、投加量、pH值以及混凝剂种类、投加量、pH值对兰炭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破乳剂采用脂肪氨聚氧乙烯醚类破乳剂,最佳投加量为3 g/L,pH值为6,COD去除率为34。2%,含油量去除率为62。3%,混凝剂为有机胺混凝剂,最佳投加量为5 mg/L,pH值为6,COD去除率为52%。

    兰炭废水高分子有机破乳剂絮凝剂COD去除率

    氧化钙活化过硫酸盐修复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

    程爱华程岩李晓军
    32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氧化钙活化过硫酸盐氧化法修复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考察了过硫酸钠投加量、过硫酸钠与氧化钙投加比、水土比等对修复效果的影响,探讨了机理。结果表明,在过硫酸钠投加量2。5 mmol/g,氧化钙与过硫酸钠投加比2∶5,水土比3∶1的条件下,汞、砷的钝化率分别为81%和83%,存在形态由弱酸提取态转化为更为稳定的残渣态,氯仿、苯、总石油烃和1,2,3-三氯丙烷的去除率分别为99%,98%,82%,80%。氧化钙一方面,催化过硫酸盐,产生硫酸根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氧化重金属、降解有机污染物。另一方面,通过物理固封和吸附、络合、沉淀作用钝化汞、砷。研究为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土壤修复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氧化钙过硫酸盐

    CMC-Na复合纳米SiO2煤炭阻燃抑尘剂的制备及应用

    赵美寒来水利王睿琦胡雯...
    327-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煤炭储运中的扬尘污染及自燃问题,以改性纳米二氧化硅(SiO2)、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主要原料,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表面活性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一种高分子煤炭阻燃抑尘剂。采用FTIR、XRD、SEM、TG等对产品的结构进行了分析表征,并对其阻燃性能、成膜柔韧性、保水性、抗风蚀性、接触角、渗透性等应用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的阻燃抑尘剂成膜柔韧;添加此阻燃抑尘剂的煤样在高温燃烧时CO释放量比添加水的煤样降低了 63。6%,阻燃性能显著提高,保水性提高了 53。4%,抗风蚀性提高了 43。1%,满足了煤炭储运中防尘的需求;阻燃抑尘剂在煤表面的接触角比水降低了 36。46°,渗透速率是水的5倍,具有良好的渗透固结性能。

    纳米二氧化硅羧甲基纤维素钠阻燃抑尘剂固结层

    溶剂萃取法自铝材抛光废液中分离去除硫酸及其机理的研究

    陈慧李世鑫宾丽英汤兵...
    332-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利用溶剂萃取体系自铝材抛光废液中分离去除硫酸并纯化提取磷酸的工艺。系统考察三烷基胺(N235)浓度、萃取温度、相比、振荡时间等因素对萃取率的影响,并用McCabe-Thiele图解法预测理论阶段数,结果表明在相比为O/A=2的三个理论阶段后,98%以上的H2SO4将被去除。设计了一系列串级实验进行三级逆流萃取模拟,得到H2SO4的萃取率为95。40%,H3PO4的萃取率仅为3。33%。结果表明该体系对硫酸具有较高选择性,可实现H3PO4与H2SO4的高效分离。通过机理研究可知,萃取配合物以H2SO4·2[N235]形式存在,H2SO4通过与N235形成离子对络合物被萃取进入有机相中。

    溶剂萃取法N235铝材抛光废液硫酸磷酸

    S-ZVI处理亚甲基蓝染料废水的好氧实验研究

    高秀红张馨月王鑫桐魏明蝶...
    337-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零价铁与Na2S在厌氧条件下制备硫化零价铁(S-ZVI)颗粒,并对其处理亚甲基蓝废水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ZVI表面粗糙附有硫化物薄膜,具有壳核结构;S-ZVI颗粒对亚甲基蓝的去除率随着S/Fe比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当S/Fe比为0。025时对亚甲基蓝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为98。02%,整体反应在150 min基本达吸附平衡,且遵循伪二级动力学反应;在应用S-ZVI去除亚甲基蓝废水时最佳pH在6~8之间。好氧条件对亚甲基蓝的去除率为厌氧的1。46倍,氧的存在有助于提高S-ZVI对亚甲基蓝的去除效果。

    硫化亚甲基蓝伪二级动力学有氧反应硫铁比

    稻壳生物炭/过硫酸盐降解水中四环素的研究

    杨威王国相陈俊楠郭全...
    341-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稻壳为原料,制备了稻壳生物炭,并运用FTIR、XRD等进行表征,详细研究了稻壳生物炭/过硫酸盐体系对水中四环素的去除效果和机制,并对四环素降解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稻壳生物炭对过硫酸盐具有良好的活化性能,能协同过硫酸盐实现四环素的高效去除。稻壳生物炭/过硫酸盐体系对四环素的去除率显著高于单一生物炭、过硫酸盐体系和活性炭/过硫酸盐体系。稻壳生物炭/过硫酸盐体系降解100 mL浓度10 mg/L四环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生物炭投加量3 g/L,过硫酸盐投加量12 mmol/L,反应温度60 ℃,初始溶液pH为5。5,反应时间为120 min。该条件下,四环素的去除率达93。9%。FTIR证实,制备的稻壳生物炭表面富含羟基、羧基等含氧官能团,可活化过硫酸盐产生更多硫酸根自由基。此外,水中共存阴离子对降解过程存在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动力学分析表明,四环素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自由基猝灭实验证实,反应体系主导自由基为硫酸根自由基。

    生物炭过硫酸盐四环素稻壳反应机制

    "蛋壳-膜"结构的NiCo2S4/rGO复合材料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黄立志陈娜丽谈本刚黄晓雪...
    346-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氧化石墨烯(GO)为原料,MOFs材料ZIF-67为牺牲模板,制备了 NiCo2S4/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复合材料,采用SEM、TEM、XRD、XPS和Raman测试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所制NiCo2S4/rGO复合材料具有"蛋壳-膜"结构,在1 A/g的电流密度下,比电容为1 350 F/g,电流密度增至20 A/g时比电容的保持率为46。93%,是纯NiCo2S4的1。28倍;3 000次循环后比电容保持率为99。4%,高于纯NiCo2S4活化后的。

    NiCo2S4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超级电容器

    碳纤维增强环氧体育用复合材料热机械性能研究

    王枫
    351-3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纤维缠绕技术制备了单向UD-CFRP、双向2D-CFRP以及单向和双向组合UD+2D-CFRP的复合材料,探究碳纤维及其官能团的取向对碳纤维增强聚合物(CFRP)复合材料的热机械性能影响。结果表明,CER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机械性能与碳纤维排列方向有关,单一排列的UD-CFRP有更好的力学性能和热机械性能。

    碳纤维增强层间剪切强度固化度界面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