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影响评价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

杨三明

双月刊

2095-6444

sxhs@cnki.net

023-67708865

401147

重庆市渝北区冉家坝旗山路252号

环境影响评价/Journal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页岩气开采废水处理污泥危险特性研究及鉴别要点

    周井刚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页岩气开发产生的废水中通常含有总溶解固体、有机物、重金属、油脂等物质,对此类废水处理后产生的污泥的合理处理处置是页岩气绿色发展的一大难题。选取国内某页岩气开采废水处理站产生的脱水污泥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主要成分进行分析,并按照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检测其浸出毒性和毒性物质含量。结果显示,污泥样品的主要成分为水、无机铝盐、无机铁盐,氯化物;样品浸出液重金属浓度、毒性有机物及毒性无机化合物含量均在危险性限值之内,得出该类脱水污泥不具有危险特性,不能被判定为危险废物的结论,并提出页岩气开采废水处理污泥危险特性鉴别需关注的要点。

    危险特性鉴别页岩气废水污泥

    MABR-AO耦合工艺处理乡镇低C/N比生活污水效果研究

    胡艺维何勇宋南川牛佳伟...
    69-7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针对村镇生活污水低碳氮比导致碳源不足、硝化-反硝化工艺动能不足、脱氮难度高导致脱氮效果不理想的问题,通过设计搭建膜曝气生物反应器(MABR)与传统AO工艺的耦合工艺系统,对村镇进水条件下的挂膜启动,处理低碳氮比(COD/TN为 4、3、2、1、0。5)污水,并对两种活性污泥的生物多样性检测分析。结果表明,MABR挂膜周期约 30 天,系统达到较为稳定的污染物去除效果;在低碳氮比进水条件下,MABR-AO耦合工艺比AO工艺有更好的脱氮能力,总氮(TN)平均去除率相比AO工艺提高 17。9%;MABR生物膜中OUTs更高,且脱氮类微生物占比高于AO工艺活性污泥,是脱氮能力更强的主要原因。该工艺运维简单,低碳氮比条件下总氮去除能力较强。

    MABR-AO耦合工艺乡镇污水低碳氮比

    山地城市生物滞留设施磷素富集与形态特征

    季晓晖何勇魏小兵魏泽军...
    7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滞留设施是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雨水管理设施,因其对雨水径流中污染物的净化作用而在全国海绵城市建设中普遍应用,以建成时间大于 5 年的生物滞留设施为对象,通过现场取样、检测、分析等方法,重点关注了生物滞留设施中磷污染物的富集与形态,以掌握其积累分布、形态转化。结果表明,生物滞留带总磷素在 0。36~0。76 g/kg之间,城市不同用地类型道路生物滞留带污染物含量相差较大,在建区域和城市交通道路生物滞留带中磷污染物主要富集在土壤深度为 0~10 cm的表层处,含量分别为 0。81 g/kg和 0。49 g/kg。在建区域、居住区、商业区道路磷素积累显著高于城市交通道路,磷素纵向分布主要在生物滞留带 0~10 cm深度富集;在生物滞留设施内部形态以钙磷(Ca-P)与有机磷形态为主;其形态转化路径则是以有机磷向无机磷,特别是交换态磷转化,不同区域内的磷素具有相似的富集、转化规律。

    生物滞留设施磷污染物分布特征

    城市公园水体富营养化的水生植物修复效果研究

    查伟孔巧灵王文豪曹有莉...
    78-8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针对城市公园水体富营养化问题,选取挺水植物再力花、浮水植物睡莲、沉水植物苦草等常见水生植被,对比分析其不同组合方式以及不同生长期对轻度、中度、重度富营养化水体营养盐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显示,3 种水生植物的 7种组合配置在不同生长期对水体营养盐均有去除效果,其中以再力花+睡莲+苦草组合方式效果最佳。尤其对于中度富营养化水体,该组合方式对总氮、总磷、氨氮、化学需氧量的去除率分别为 97。0%、89。2%、75。5%、58。2%。综合比较植被对总氮、总磷、氨氮、化学需氧量的去除效果,发现对总氮的去除效果最好,为 68。0%~97。0%,其次是总磷,为 72。2%~97。2%。此外,随着底物浓度的降低,去除率随植被的生长周期基本呈现下降的趋势。研究成果可为城市公园水体的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水生植物净化效果富营养化公园水体

    呼和浩特市不同下垫面雨水径流污染分析

    骆春会黄荣王尚杰许得鹏...
    8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对呼和浩特市中心城区雨水本底污染物浓度及绿地、广场、铺装、屋面、市政道路等五类下垫面的径流污染进行了监测和分析,以期在径流污染控制和雨水资源回用方面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分析结果表明COD、NH3-N、TN和TSS平均浓度均超过地表水Ⅳ类标准或雨水回用标准,BOD5 和TP浓度可基本满足地表水Ⅳ类标准。COD、TSS和BOD5 三者的相关性较高,可以通过对下垫面的清扫或维护降低径流污染物浓度,NH3-N和TN主要来源于雨水本底,可以通过控制空气质量降低浓度,控制好绿地中TP浓度可有效降低下垫面径流TP浓度,使其满足地表水Ⅳ类标准。

    呼和浩特不同下垫面雨水本底浓度径流污染浓度相关性

    德阳市2023年6-9月VOCs源分布与臭氧形成

    王春艳吴加禄关垚高韦韦...
    89-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德阳市 2023 年 6-9月臭氧及其前体物质NO2、VOCs的气象条件和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6-9 月德阳VOCs平均浓度为 39。52 ppbv。臭氧浓度的日时间序列变化呈单峰型分布,在 16∶00-18∶00 时达到峰值。此次臭氧重污染基本伴有高温、低湿、低风速等气象条件。采用正矩阵分解(PMF)受体模型进行VOCs源解析。移动源、固定燃烧源和工艺过程源是VOCs的主要来源,对VOCs的贡献率分别为 21。00%、17。40%和 14。96%。臭氧生成潜势(OFP)值表明,主要活性物质为OVOCs和烯烃,以丙醛和乙烯为代表。

    VOCs臭氧生成潜势源解析臭氧

    锚定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

    前插1页

    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为发展 "明底线" "划边框"——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就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答记者问

    生态环境部官网
    封2页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