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西交通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西交通科技
山西交通科技

赵队家

双月刊

1006-3528

0351-7074139

030006

山西省太原市学府街79号

山西交通科技/
查看更多>>由交通厅主管,是山西省交通行业创刊最早的一份综合性科技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CRIM模型的高速公路结构层介电常数估计方法

    周丽军王国忠
    4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速公路结构层铺设为水平分层填筑,铺设的材质复杂,不同结构层之间介电特性不一样,使得结构层的介电常数估计困难,病害定位不准确.为解决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CRIM模型的高速公路结构层介电常数估计方法.该方法通过常用的Brown模型、Looyenga模型以及CRIM模型对高速公路结构层介电常数进行估计分析,说明了 CRIM模型对高速公路层状铺设材质的适用性;同时利用已有配比模型的分析有效验证了公路不同铺设结构层具有不同的介电常数值.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选取单一经验介电常数值估计层深度的方法,所提出方法能够有效估计高速公路结构层不同层间的介电常数,尤其在潮湿的含水结构层中,提出方法对面层、基层介电常数的估计值误差比采用固定经验值计算的误差分别减少了 39.77%与72.38%.

    道路工程介电常数估计CRIM模型公路结构层Brown模型Looyenga模型

    城市过境公路改造为市政道路的设计方案研究

    郭炳锟
    5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既有城市过境公路向市政道路改造已成为主流趋势;为提升城市过境公路市政化改造能力,基于城市过境公路与市政道路在设计规范和交通组成方面的差异,重点从线形设计、纵断面设计及横断面设计三方面给出了具体的改造方案,为《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在城市过境公路市政化改造项目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城市过境公路市政化改造差异对比线形设计断面设计

    某公路滑坡成因分析及处治方案探讨

    李凯
    5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某国道K40+550-K40+750右侧挖方边坡在极端降雨天气影响下发生滑塌,通过对滑坡进行现场调查、地质钻探、航拍以及地形测量,建立滑坡地质模型,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气象水文等角度对滑坡成因进行分析,并对滑坡进行数值计算,根据计算结果采取合理工程措施对滑坡进行治理,为今后类似公路地质灾害处治提供参考.

    公路滑坡地质灾害数值计算工程措施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方案比选研究

    杨乔乔
    6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通式立体交叉作为高速公路路网的重要节点,其设计方案直接影响路网系统的运行效率,通过对离隰高速公路车鸣峪互通式立体交叉方案的设计研究,分析了互通式立体交叉的设计原则及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根据技术标准、交通量和其他控制因素,提出了 3个车鸣峪互通立交的比选方案,并结合互通功能、安全、造价等因素论述了多个方案的研究比选过程,最终确定了最优方案,对类似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方案的设计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方案比选

    城市道路与干线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方案比选研究

    田广予
    6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汾石高速孝义西互通A匝道与S340、府前街既有交叉的改建方案为例,通过对不同改建方案的研究,从交通转换功能、拆迁占地、工程造价及地方政府意见等方面进行比选,分析了在满足交通转换功能,保障主线行车顺畅的前提下,如何合理地选择交叉方案,确保交通组织明确,减少拆迁,且工程规模适中.

    城市道路干线公路互通立交方案设计

    基于加权TOPSIS评价法的路堑高边坡风险快速评估

    李海清
    6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路堑高边坡进行快速评估,有利于更快地了解边坡危险情况,加快项目进程.采用加权TOPSIS综合评价法,选取6处不同类型的路堑高边坡进行稳定性快速评估,最后借助有限元软件通过数值建模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软件仿真得出的边坡安全系数分布趋势与快速评估的结果整体相接近,关联性为0.817,表明基于加权TOPSIS的边坡稳定性评估能够起到预先评估的效果,可以作为对边坡稳定性进行预先评价的辅助手段之一.

    路堑高边坡加权TOPSIS风险评估安全系数

    山区高速公路复杂路段改扩建方案研究

    游晓英
    7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太旧高速公路桑掌至坡头段为研究对象,结合既有道路指标、构造物的分布及使用情况、周边采空区影响、河道防洪、村庄及文物分布等,统筹考虑行车安全性和旧路利用率等因素布设多个改扩建方案进行综合对比论证,合理确定改扩建方案,对山区高速公路复杂路段改扩建方案的选择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山区高速公路改扩建方案旧路利用率

    灌浆式半柔性路面材料的路用性能及应用研究

    徐超
    77-81,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首先通过室内试验对半柔性沥青混合料的材料特性、级配设计及路用性能进行研究,然后依托工程实际对灌浆式半柔性沥青路面的施工要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体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控制在20%左右,水泥浆体的水灰比控制在0.5,砂灰比控制在0.2以下时,混合料的配合比最优;半柔性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远大于1 000,车辙深度小于1 mm,随着温度的增加,动稳定度逐渐降低,车辙深度先增加后趋于平缓,60 ℃是混合料温度敏感性急剧变化的关键点;半柔性沥青混合料的浸水残留稳定度大于75%,且随着温度升高先增加后减少,45 ℃时达到峰值.

    半柔性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车辙深度浸水残留稳定度

    不同级配橡胶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研究

    李国
    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室内试验对比研究了 AC-13、SMA-13与AR-AC-13三种不同级配橡胶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并对SMA-13橡胶沥青混合料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普通AC-13 沥青混合料,不同级配橡胶沥青混合料在高低温、水稳定及抗疲劳性能等方面均得到了不同程度提升,其中高温性能提升最为显著,提升了约217%~337%、低温抗裂性能提升了约17.7%~89.3%、水稳定性能提升了约1.3%~19.5%、抗疲劳性能提升了约30.6%~186.8%;3种级配相比,SMA-13的高低温性能、抗疲劳性能表现最佳,相比于普通AC-13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提升了 337%、低温抗裂性能提升了约89.3%、抗疲劳性能提升了约186.8%,水稳定性能与AR-AC-13级配相近,提升了约15.6%,综合路用性能最佳.工程应用表明:路面上面层采用橡胶沥青混合料SMA-13后,路面平整度高,无车辙、裂缝、松散等病害产生,路面的综合路用性能优异,长期使用效果较好.

    橡胶沥青混合料级配路用性能室内试验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指标相关性分析

    郝文斌
    8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得到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及变化规律,对路龄小于3年的单条高速公路进行多次跟踪检测,对路龄大于3年的多条高速公路同时进行检测,得到了路面破损率、国际平整度指数、车辙、横向力系数、构造深度等指标值,分析了各项检测评价指标与路龄的关系以及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单路段各指标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多条路段之间国际平整度指数与车辙深度、路面结构强度系数相关性较为明显.

    道路工程沥青路面路面性能路面平整度路面车辙横向力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