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数学教育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数学教育学报
天津师范大学 中国教育学会
数学教育学报

天津师范大学 中国教育学会

王梓坤

双月刊

1004-9894

sxjyxbbjb@163.com

022-23766679

300387

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3号天津师大129信箱

数学教育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的宗旨:服务于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及高等数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改革,确立现代数学教育观,倡导数学教育科学学术争鸣,推动我国数学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反映数学教育实践与改革的新成果,发挥对我国数学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指导作用。倾力将用得上的先进理论,可借鉴的素质教育改革实验措施,带有启迪性的学术争鸣,中学数学教改的丰硕成果,前瞻性的中学及高等数学教育改革理念与设想及实证性研究结论奉献给有志于数学教育事业及数学教育科研的大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及数学教育科研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述评与展望

    刘再平罗新兵雍龙泉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和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数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已成为当前数学教育研究的热点.以三十多年中国知网收录的相关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关于数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的概念界定、培养困境、识别标准、课程设置、师资建设、培养模式等进行了梳理.发现存在着本土研究不足、实践研究偏少、学科研究弱化、研究方法单一等问题.数学拔尖创新人才的未来研究应侧重于制度保障、概念界定、培养机构、师资培养、课程研究、早期识别、后期评价、教学实践、心理和生涯辅导、本土理论建构等方面.

    数学拔尖创新人才研究进展研究总结研究展望

    叉联问题解决中模式识别的认知模型

    李家铖卢晓怡石洁瑜黄健...
    7-13,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叉联问题是指属于多个类族的问题的复合,依赖多个作为知识的数学模式共同解决,其模式识别过程分为刺激审查、模式整合和模式评价 3 个阶段.研究旨在探索模式整合过程的心理机制,通过对 3 名高中教师和 3 名高中生出声思维的质性分析,以及分别对 100 名和 91 名高中生的两项问卷测试的量化检验,发现了解题者同时存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双向加工、分别存在因果形式或并列形式的两种模式整合规律,并基于知识表征理论作出了更深层次的解释.从而在理论方面完善了叉联问题模式识别过程的认知模型,在实践方面给出了叉联问题模式识别策略的教学启示.

    叉联问题模式识别模式整合认知模型知识表征

    高考数学科目地位的发展演变与未来展望

    唐琴
    1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考科目地位不仅与大中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密切相关,而且关乎民众的切身利益.1952 年建立高考制度以来的七十余年间,数学在高考中的地位经历过跌宕起伏,总体上呈现出趋于必要性、重要性以及一致性的特点.同时存在数学应作为必考科目还是选考科目、数学科目应采取文理分卷还是文理合卷、数学在不同招考科类的重要程度是否相同 3 个方面的争议问题.这些问题归根结蒂在于高校不同专业对数学知识的需求存在区别、高考数学对高中数学教学具有强势的引导作用,同时受制于高考科目改革的环境.为了更好地发挥高考数学功能、满足当前及未来社会对数学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未来高考数学科目地位的演变方向应为:延续必要性地位、承继重要性地位以及调整一致性地位,具体表现为数学应继续作为高考必考科目,高考数学试卷应逐渐从单一走向多元以及数学在高考各招考科类的重要程度应渐趋差异.

    高考高考数学拔尖创新人才科目地位高考改革

    数学核心素养导向下章起始课与章整理课的建构性分析——以华师大版"图形的相似"章起始课与章整理课的设计建构为例

    张定强申韩丽
    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学核心素养导向下探析数学章起始课与章整理课建构的内涵与价值,可以更清晰地理解和把握这两类课型的教育教学价值.从理念与原则、设计与实施、评价与反思等维度对章起始课与章整理课的建构进行比较性分析,可以有区别性地认知和分析这两类课型,进而互涉性地建构其课型以实现各自的建构目标.通过华师大版"图形的相似"一章对其起始课与整理课进行实践性建构例析,可以更加明晰这两类课型建构过程中的共同性和差异性,以例助推数学教育教学实践的变革.

    数学核心素养章起始课章整理课图形的相似

    新中国成立以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情意领域目标的回顾与分析

    陈敏张侨平金轩竹郭静...
    27-3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些情意因素作为学生素养的重要组成在落实素养导向的教育改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纲要或标准中的情意领域目标进行系统回顾与分析,发现在中国数学课程文件中很早便出现针对学生情意的培养要求,其具体内容和要求受社会发展影响,逐渐从集体主义取向转变为社会发展取向,再到学生发展取向的转变.直到 21 世纪初的课程改革,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情意领域的内容和角色才逐步变得具体和清晰,更关注数学学科特点,也更重视学生个体的情意发展和过程性目标.研究结果可为落实数学学科立德树人和素养导向的教学以及学生在数学方面的情意发展提供建议,包括应将立德树人内容具体融入现有情意领域目标体系,并重视教师情意素养的发展.

    立德树人数学课程纲要和标准情意领域数学课程改革

    个体和群体成就水平与数学积极情绪关系研究:基于TIMSS2019数据

    陈鑫郭萌
    32-3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愉悦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至关重要.使用TIMSS2019国际调查中 11个参与国家和地区的数学学科数据,探究了中学生个人成绩及班级学业水平对愉悦这一情绪的影响.结果表明:(1)个人成绩与数学愉悦呈正相关,而班级学业成就在除芬兰以外的所有样本中与愉悦呈负相关;(2)个人成绩在班级学业水平和愉悦间存在调节作用,但并不适用于中国香港、日本和韩国;(3)性别在班级学业水平和愉悦间的调节作用仅仅在中国台湾地区和芬兰样本中发现,并呈现出相反的结果.启示:(1)需要更多关注学生非认知因素在学习过程和结果中所扮演的角色;(2)一些在重点班级任教的教师,需要更加重视环境差异中同等能力水平学生在非认知表现上的差异;(3)学校可构建包含学生非认知能力发展指标在内的教师评价体系,提高教师的育人能力;(4)教师需要给予女生更多的学业鼓励和情感支持.

    数学成就愉悦大鱼小池塘效应多层线性模型TIMSS

    父母教育期望对初中生数学学业成就的影响:基于不同元认知特征的分析

    何雅涵王立东张玉环
    4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父母教育期望是影响子女学业成就的重要因素,研究主要关注不同元认知特征的初中生群体中,父母教育期望对学生数学学业成就的影响.采用数学测试、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了中国某中部城市八年级 1 127 名学生的数学学业成就、父母教育期望和数学元认知数据.利用潜在剖面模型,基于学生数学元认知知识、数学元认知体验和数学元认知监控 3 个维度的得分,将学生分为 4 类:低元认知组、元认知欠佳组、中等元认知组和高元认知组.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元认知特点的初中生群体中,父母教育期望对数学学业成就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元认知特点的初中生群体中,父母教育期望对数学学业成就均存在正向影响,但元认知水平越高的群体,父母教育期望的影响效应越小.

    父母教育期望数学学业成就数学元认知潜在剖面分析

    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研发历程回溯:循证视角下的个案研究

    刘启蒙董瑶瑶谢志勇刘坚...
    45-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证据的教材研发受到教材研究领域的重视,但如何通过循证研究建设数学教材的路径尚不清晰.研究运用"参与式行动研究""三角互证"等方法,回溯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的发展历程,厘清该套教材如何开展基于证据的教材研发的过程.研究综合使用半结构化访谈、焦点群体座谈、口语报告分析等多种方法采集过程性数据和文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教材研发过程包含了实践调研、基础研究、全面修订、试学试教、审读修改、排版和提交审定等多个环节.在教材研发过程中具备以下两方面特征,即形成完整的证据体系,让教材研发证据从碎片化走向系统化;不断完善"情境+问题串",突显教材的独特风格,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

    新世纪小学数学循证研究教材研发数学教材

    中国小学数学教材计数单位编写比较研究

    徐思迪史宁中
    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是小学数学最早接触的抽象概念,包括整数、分数和小数的认识,也包括这些数的大小比较.在当前的教材和教学中,这些概念始终是各有各的现实背景和表达形式,难以让学生感知数学的整体性,感悟数学抽象的层次性,形成和发展符号意识、数感和量感.为此,《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提出计数单位的概念,使学生感悟数概念和数运算的一致性.基于此,在中国小学数学教育百余年的历程中,甄选出 15 套教材进行研究,分析这些教材是否关注与如何表述整数、分数、小数的计数单位.研究发现:建立计数单位的概念至关重要;历年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关于整数、分数、小数计数单位的要求逐渐清晰;教材逐渐强调整数单位和小数单位,对分数单位的重视程度仍显不足;但都没有渗透数概念和数运算的一致性.

    整数分数小数计数单位教材比较研究

    近二十年中国数学师范生教育研究:演进、热点与展望

    李凯郭玉峰
    6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学师范生是未来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是实现新时代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对近二十年中国数学师范生教育研究发展趋势与热点主题进行深入探究,数学师范生教育研究演进划分为起步上升期、稳步发展期、逐步深化期 3个阶段.研究热点包括以下主题:(1)聚焦知识:探究数学学科知识与学科教学知识;(2)关注能力:探索教学实践能力与教师专业发展;(3)紧扣教学:探寻课程教学体系与数学教学模式.研究内容丰富、视角多元、方法多样,研究视野受时代发展与政策指引影响显著.未来中国数学师范生教育研究要立足研究热点,深化前沿问题探讨;聚焦专业发展,推进课程体系建设;强化研究方法,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数学师范生演进研究热点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