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思想教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思想教育研究
思想教育研究

陈曦

月刊

1002-5707

sx@ustb.edu.cn

010-62332831 62334268

100083

北京科技大学内

思想教育研究/Journal Studies In Ideological Educa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的会刊。经过20多年的建设,已经成为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性刊物,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核心期刊,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趣缘型互联网群组的意识形态风险透视与应对理路

    陈志勇邱萍
    7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趣缘型互联网群组是基于共同兴趣爱好或价值观念的群体在网络虚拟空间因"趣"成群的网络样态,是组员集兴趣爱好、交友娱乐、资源分享、学习探讨、情感交流、身份认同于一身的归属地和承载地.然而,在内容、组织和传播向度上分别存在流量至上消解主流思想认同、圈群样态冲击主流舆论格局、错误思潮撕裂主流价值共识等意识形态风险.因此,应从价值引领、组织协同、技术赋能等方面着力,推动主流文化与群组文化的内容互构,汇聚建设群组主流意识形态监管合力,实现主流意识形态在群组的破圈传播.

    趣缘型互联网群组意识形态风险透视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推进新时代青年精神生活现代化探析

    黄小茹李芳青
    80-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和青年精神生活是辩证统一的.中国式现代化为青年精神生活奠定了现实基础、提出了时代要求.青年精神生活的现代化又能够反过来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凝聚精神力量、凝聚实践伟力.立足中国式现代化整体视域,可以从精神高度、精神品质、精神状态、精神家园四重维度系统把握新时代青年精神生活的内涵与逻辑,坚持以信仰为基、以价值为标、以实践为线、以文化为蕴,深化推进青年精神生活现代化,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注入强劲青春动力.

    中国式现代化新时代青年精神生活

    2023年度网络思想理论状况分析与思考

    李艳艳赵珠旋
    87-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联网改变了人的存在方式,延伸并拓展了人的生活空间,深刻影响了思想理论状况.2023年网络思想理论领域的基本状况包括,以人民为中心的网络文明建设取得新突破,对重点领域、重点群体的网络思想理论指导加强,网络社会情绪得到精准引导.网络空间的思想理论热点聚焦中国式现代化、人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展望2024年,党的思想理论将继续成为网络热点,人民群众对于高质量发展的讨论不断深化,此外,网络议题将更加关注青年人生存发展的处境.

    互联网思想理论网络文明

    新年贺词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机理、特征与路径

    陶倩李静
    95-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在元旦前夕发表的新年贺词,既是对全国各族人民表达美好祝福的重要形式,也是在全体人民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习近平的新年贺词蕴含丰富的时间、仪式和文化意蕴,彰显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有助于使民众增进爱国主义认知、涵育爱国主义情感、强化爱国主义行为.回顾习近平的新年贺词,其在增进国家认同、激励团结奋斗和提振民众信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我们需要在宣传教育、整合资源和支持保障等方面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走深走实,以此更好地彰显新年贺词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

    新年贺词爱国主义教育价值

    准确把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颁布的重要意义、突出特点和功能指向

    雷娜
    103-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颁布是新时代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突破,在爱国主义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准确把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主要从填补爱国主义教育立法空白、形成道德和法律上的协同及强化公民的国家意识和爱国观念来明确其颁布意义.通过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鲜明的政治导向性、思想引导和文化涵养的结合性、依法管理利用红色资源及加强一体化推进等突出特点来领悟其逻辑建构.通过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功能指向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全面落实的立体格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价值意蕴突出特点实践指向

    增强党员意识是强党性的必然要求

    郑传芳周晨露
    109-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性是政党性质、使命、宗旨、纪律的集中反映,党性是可衡量的、党性修养的渐进性以及党性锻炼的长期性是其主要特点.党员意识是党员对党的性质宗旨、目标使命以及党员的权利义务、职责纪律、言行规范等内容的自觉把握,具有政治性、人民性、纪律性.党员意识是党性的思想前提、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强化党性必然要求增强党员意识.新征程上,全体党员要牢牢把握"强党性"这一总要求,在加强理论学习、加强党性修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不断坚定党的理想信念,着力增强宗旨意识、纪律意识和担当意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党性党员意识主题教育

    智能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体角色及调适

    潘建红刘歌
    113-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智能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正发生深刻变化.教师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教学方式等方面面临新的角色要求.然而,智能时代带来的转变导致智能技术迭代速度与技术获取的不匹配、技术扩张与人文价值导引的冲突、信息泛滥及碎片化与知识重构的障碍等一系列角色的困境.为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坚定政治方向、坚持立德树人、革新思维理念、提升数字素养、注重人文关怀等调适之路.

    智能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体角色调适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转化的中介因素及作用机理——基于扎根理论研究法

    李晓娟马建青
    118-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知行转化机理的探索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知行脱节问题.运用扎根理论的方法研究发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转化系统主要包含3个中介因素——社会引导力、环境驱动力和个体内生力.这三大作用力位于系统的不同层面,由外而内相互作用形成合力.其中个体内生力来自个体的心理微观环境,它所包含的各个要素形成一个独立的微观运作系统,体现了个体由知到行转化的内在机理和心理主线.社会引导力、环境驱动力最终通过个体内生力起作用.知能否转化为行、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行,受以上三大作用力的合力方向、合力大小的直接影响.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扎根理论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青年数字素养生成研究

    梁钦沙星雨
    124-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年数字素养生成是构建新兴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图景的内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为青年数字素养生成提供实践经验,二者具有价值共契性、原则共通性以及资源共享性.在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采用"内因激发+外因催化"的方式,以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引领激活数字主体、以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精神赋能数字技术、以思想政治教育数字转型形塑数字环境、以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性建设数字文化、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巩固数字教育,促使青年成为数字时代合格的数字公民.

    思想政治教育青年数字素养生成路径

    中国古典诗词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现实路径

    孙硕
    130-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能够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展现新的时代价值.实现这样的价值,需要挖掘其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包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仁爱共济、立己达人的社会关爱,正心笃志、崇德弘毅的人格修养.通过将中国古典诗词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思政、校园文化、生活实践等途径,实现其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这对于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富有中国心、饱含中国情、充满中国味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古典诗词诗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