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思想理论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思想理论教育
思想理论教育

江彦桥

月刊

1007-192X

sxlljy@vip.163.com

021-64185958

200032

上海市茶陵北路21号

思想理论教育/Journal Ideological & Theoretical Education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思想理论教育》是由中共上海市科技教育工作委员会主管,上海市科教系统思想理论教育研究会、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5年1月改为半月刊,上半月为综合版,下半月为行动版(面向中小学、幼儿园)。上半月(综合)版以“聚焦德育研究前沿,荟萃德育实践方略,展示学校办学理念,指导师生健康成长”为宗旨,努力推介加强与改进思想道德建设的精品力作,彰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是一本集学术性、前瞻性、指导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党建与德育研究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党的百年奋斗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蔡志强陈梦琳
    4-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凝结了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百年奋斗的主题.党的百年奋斗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提出的"两个确立",总结的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与历史经验是新时代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遵循.新时代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聚全民族共识,面对艰难险阻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以严密组织、严明纪律和成熟定型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引领社会创造,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在实现党在各个历史阶段的目标任务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百年理想信念教育的科学性论析

    韩丽颖
    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的科学性集中体现为对理想信念内涵本质、理论认知、实践方略的科学把握.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丰富理想信念教育的科学内涵,持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的科学理解;统筹教育引导与自觉建构、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当前任务与长远目标的辩证关系,不断深化对理想信念教育的规律性认识;紧紧抓住理论教育、情感熏陶、实践养成三个关键环节,不断创新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方法,大力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科学化水平.

    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教育科学性

    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多维生成

    廖小琴
    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时代新人的培养要求、意识形态斗争的尖锐复杂、青年的健康成长成才决定了新时代推动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要遵循青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加强中外理想信念教育经验借鉴,在探索构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的科学模式中推动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在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具体生成过程中,要把握好知识教育、价值认同和信念(信仰)实践各个环节及其内在转化规律,同时注重反馈评估阶段的制度评价、效果评估和社会评价的促进提升作用.

    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实践内涵、理路与策略

    冯建军
    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是新时代对理想信念教育的新要求,常态化体现在理想信念教育的稳定性、长期性和日常性上,制度化体现在理想信念教育的规律性、规范性和系统性上,常态化与制度化二者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实践的内在理路在于内容的整体化、目标的一体化、场景的生活化、方法的活动化、方式的常态化、主体的协同化、评价的制度化、结果的长效化.理想信念教育要通过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协同共育、制度保障等措施,确保理想信念教育的常态化实施、制度化运行.

    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论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有效方法

    鲍金
    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要读懂读透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并把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作为生活习惯和精神追求,就需要明晰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有效方法.具体来说,重复性阅读是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基础方法,参考性阅读是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重要支撑,问题性阅读是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深化途径,体系性阅读是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高阶标准.坚持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有效方法,对于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有着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重复性阅读参考性阅读问题性阅读体系性阅读

    关于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内涵的规律性阐释

    韩喜平郝婧智
    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整体上皆是中国劳动者精神面貌的代表,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中国化表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劳动行为的价值升华.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新时代打造高素质劳动者大军的价值引领,明晰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理论逻辑是弘扬这三种精神的前提基础.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从生发基础来看,生发于生产劳动的现实实践性;从价值旨趣来看,指向人与社会协同发展的全面性;从性质归属来看,扎根于社会生活的鲜明人民性;从变化特征来看,立足于时代需求的历史发展性.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论爱国主义的忠诚之维

    高景柱
    4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忠诚是分析爱国主义理论的一个有益视角,爱国主义是公民对自己国家的热爱与忠诚.倘若国家要成为爱国主义忠诚的对象,它必须满足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国家的价值观以及信奉的原则本身是值得公民忠诚的;二是公民热爱的国家是自己的国家,公民身份是爱国主义的必要条件.爱国主义忠诚主要强调爱国者忠诚于自己的国家并拥有针对同胞的特殊义务.爱国主义忠诚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一种流动的忠诚,有可能处于变动之中,为了国家的稳定,人们必须采取强化爱国主义忠诚的措施.

    国家爱国主义忠诚

    系统思维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整合优化

    胡洪彬
    5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有效运转的重要基础.从系统思维的角度看,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一个涵盖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社会、历史、权力、物质、文化、制度、组织和人才资源等多重要素的综合范畴,这些要素整体上可归纳为根基性、护航性和保障性三层架构.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系统配置,主要通过党和国家的"主导型"、社会公众的"辅助型"以及党和国家同社会公众的"协同型"三种模式展开.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整合优化,必须基于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资源输入、内部运行和资源输出三大视角,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资源的开源和节流,并做好对各类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科学管理、信息反馈和绩效评价,由此才能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中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效能的不断提升.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系统思维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数字化变革

    王莎
    6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面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进程中,运用数字思维与技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创新将成为必然趋势.应从内在属性、内容要素、价值取向和技术方法层面,论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数字化变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为数字化赋能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改革明确逻辑起点;以确立传统经验与现代方法相统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统一、目标导向与过程导向相统一、外化数字样态与内在人的发展相统一为目标和原则,引导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数字化变革;从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评价指标体系、搭建数字化评价系统、形成数字化评价长效运行机制、完善数字化评价制度保障方面完成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数字化变革路径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数字化变革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的核心议题辨析

    刘静
    69-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回到体系本身"即主张回到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这一问题的"来处",基于对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体系本质的认识,对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践进行反思.在理论层面,应从思政课课程体系的系统构成及特点出发,重新审视作为"一门课"的思政课的课程定位、课程功能以及学科立场,分析思政课与其他课程的逻辑关系以及由此带来的思政课学科识别度、"大思政"课程建设等理论问题.在实践层面,应构建全社会参与的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治理与管理机制;构建良好的学校思政课教学实践系统.同时,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应进一步提升研究成果的学术理论性,为优化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政策设计、实施路径提供新的阐释角度和分析框架.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