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思想理论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思想理论教育
思想理论教育

江彦桥

月刊

1007-192X

sxlljy@vip.163.com

021-64185958

200032

上海市茶陵北路21号

思想理论教育/Journal Ideological & Theoretical Education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思想理论教育》是由中共上海市科技教育工作委员会主管,上海市科教系统思想理论教育研究会、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5年1月改为半月刊,上半月为综合版,下半月为行动版(面向中小学、幼儿园)。上半月(综合)版以“聚焦德育研究前沿,荟萃德育实践方略,展示学校办学理念,指导师生健康成长”为宗旨,努力推介加强与改进思想道德建设的精品力作,彰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是一本集学术性、前瞻性、指导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党建与德育研究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开展有效的情感教学?

    刘丙元魏晓娟
    7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效开展情感教学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也是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提升教学实效性的必由之路.无论是把情感作为教学目标和任务,还是把情感视为促进学生意义建构的动力机制,抑或使情感成为增强思政课教学黏性的有效路径,只有从教学逻辑的角度理解情感并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自觉贯彻这一逻辑,才能更有效地彰显情感的教育教学意义.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充分发挥情感的建构性作用,把增进情感认同作为关键着力点,是思政课情感教学需要贯彻的基本教学原则.通过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唤醒学生的正性情感,引发学生的高峰体验,进行焦点式的师生情感互动,教师具备真诚而深沉的教育情感等,是思政课情感教学需要运用好的基本心理规律.

    思想政治理论课情感教学教学实效性

    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的内在逻辑及二级学科设置述论

    王广义郭志强
    7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的形成符合学科建设规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规律和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同时面向人才培养的使命任务、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责任与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研究的根本目的,其生成逻辑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有机统一.要在历史和现实的辩证统一中理解中共党史党建学的学科设置和内在逻辑.在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中把握中共党史党建学发展的基本进路,坚持党性第一的原则,依据"思路、基础、任务、目标"的建设逻辑,强化问题意识、建强学科队伍、加强人才培养、锚定服务实践,久久为功,推进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发展.

    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学科设置学科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分析的创新逻辑与方法建构

    刘宏达彭嘉琪
    8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想政治教育解释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离不开一定的分析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定性分析为主、以定量分析为辅,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但长期以来存在定量分析不足的问题.在与大数据的深度融合之中,思想政治教育定量分析能力得以极大提升,既推动定性分析有效性的提升,也推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创新.基于行为数据、思想信息、要素关系和规律趋势等维度的大数据分析,可以探索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分析的方法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视域下数字身份的构建

    黄铭心
    89-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时代,数字身份将为"数字思政"带来新的发展动能.数字身份可以推动人的交往实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它与实体身份存在"对望"、"对立"与"对话"的逻辑关联,具有身份"数字化"与数字"身份化"的价值向度.未来,数字身份呈现"区块链+数字身份"的技术进阶、虚拟出场与现实在场的自我同一、个性表达与深度交互的技术赋权、价值塑造与全面发展的育人本真等发展走向.基于此,要主动应对思想政治教育数字身份构建与治理的现实隐忧,从重塑数字育人的思维共识、融入教育教学的模式变革、提升教育主体的数字能力、健全监管治理的风险规约等方面构建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数字身份.

    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数字身份

    新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行动取向

    沈贵鹏
    95-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部等17部门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强调整体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通过"五育并举"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开展一体化的心理服务,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贯彻落实该项行动计划,既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方法的运用,也要强调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立德树人的切入点和生长点.从心理育人角度审视,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还存在矫正性偏好、价值中立、学科模式以及单纯的心理学取向等误区.为此,需要进一步确立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地位,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五育的融合,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彰显心理育人的价值.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育人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学生个人信息保护:场景、风险与应对

    于增尊王羽
    100-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对学生个人信息的掌握和使用,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贯穿育人过程始终.但由于法律规范、思想认识、制度建设等方面的不足,高校在收集、存储、使用学生个人信息等环节存在不合理不完善之处.加强学生个人信息保护,高校应当制定具体的制度规范,建立学生个人信息全生命周期保护机制,增强思想政治工作者保护学生个人信息的责任意识,增强学生保护自己个人信息的权利意识.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学生个人信息保护

    "狂奔的人":青年寻求时空感知的悖谬及其对策——以"特种兵式旅游"为例

    叶锦华王艺腾
    105-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速社会的来临与数字媒介的全面渗透,在为人们提供多彩生活体验的同时也型塑着人们的时空观.尽管"特种兵式旅游"作为青年群体试图摆脱虚拟生活凌驾于现实生活的生存境遇,进而重建时空感知的积极尝试,但其内在具有三重悖谬:以体验取代经验,信息过载带来时空感知的虚化;以经历替代阅历,需求满载带来时空感知的泛化;以过场取代在场,身心超载带来时空感知的错乱.社会技术变革大背景下,符号消费驱动的"报复性狂欢"、科技加速驱动的"错失恐惧症"、计算理性驱动的"自我工具化",是引发上述悖谬的多重时代成因.对此,要引导青年提升媒介素养,平衡虚拟与现实世界的关系;调整生活方式,增加人生体验的深度与厚度;摆脱速度情结,恢复对时间的自主掌控能力.

    特种兵式旅游时空感知加速社会数字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