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阎志坚

月刊

1009-2528

sxdk@263.net

010-58581402;58581401;58581400

100029

北京朝阳区惠新东街4号富盛大厦11层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Journal Leading Journal of Ideological & Theoretical Educa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性刊物。全国高校思想理论教育核心期刊、新闻出版署“中国期刊方阵”的“双效”期刊。主要服务于全国高校思想理论教育教师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坚持政确的理论导向,积极推进高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积极探索和反映高校“两得”教学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反映教育主管部门的全国高校思想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最新举措、动态和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

    宋友文
    102-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是新时代新征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基本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政课在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全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这就要求思政课建设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必须以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基础在于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关键在于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政课建设的重中之重,根本在于用党的创新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学生头脑,不断把党的创新理论的优势转化为立德树人的成效.

    思政课理论创新理论武装内涵式发展

    教学科研一体化:思政课教师职业发展的理性自觉与实践路径

    柳礼泉
    107-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学与科研是现代大学的中心工作和主要职能,思政课教师必须将其作为立身之本和职业使命,把握改革与创新的方向,秉承教学与科研相得益彰、相济互促的理念,坚持"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上课堂"的原则,做到教学问题科研化与科研成果教学化,进而实现教学科研一体化建设和整体化推进,才能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的胜任力和创造力.

    思政课教师教学科研一体化职业发展

    新时代青年精神生活的表现样态、发展趋向及其现实启示

    陈文娟曹子阳
    117-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精神生活表现为心理生活、文化生活、道德生活和信仰生活的统一.其中,心理生活反映精神生活的气象,文化生活勾勒精神生活的底色,道德生活标注精神生活的境界,信仰生活构成精神生活的灵魂.新时代青年精神生活主流向好,他们的心理生活稳定有序,文化生活丰富多彩,道德生活向上向善,信仰生活气充志足.但受资本逻辑、错误思潮和社会发展加速的影响,部分青年的精神生活表现出心理生活的安全感不足、文化生活的获得感有限、道德生活的幸福感缺失、信仰生活的意义感匮乏等情况.新时代促进青年精神生活高质量发展应进一步优化心理生活的总体建设,加强文化生活的价值引领,丰富道德生活的美好体验,激发信仰生活的内在动力,不断提升青年精神生活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和意义感.

    新时代青年精神生活心理生活文化生活道德生活信仰生活

    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准化:价值、困境与路径

    周远
    127-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准化提供了重要发展契机.数字技术通过赋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协同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科学化决策和全息化评价等,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统性、亲和力、针对性和实效性.数字技术在学生社区一站式集成、数智融合精准化资助、学情诊断智能化预警、社会实践针对性拓展等思想政治场域的应用,助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准化的实现.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准化过程中,也存在着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数字素养还需提升、数字平台机制仍要完善、数字场景应用不够丰富、数字安全风险面临挑战等问题.为此,需要通过提高师生数字化素养、集成数字化资源、优化数字化场景、护航数字化生态等路径,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准化水平.

    思想政治工作数字技术精准化

    新时代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作用探析

    曹桢
    135-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作用,应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劳动教育观为指导,以劳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内在要求为逻辑起点.新时代劳动教育具有更加注重与科技创新相结合、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更加注重内容和方式的多元化等时代特征.劳动教育的育人作用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等方面,应从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从娃娃抓起、全社会协同形成合力、开展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的实践锻炼、紧跟科技创新发展步伐等五个方面充分发挥劳动育人的作用.

    劳动劳动教育教育方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育人

    课程思政的价值本源与价值实现

    王莹
    144-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内在包含着任课教师的全员性、教育环节的全过程性、教育内容的全课程性的鲜明特征,立德树人、培根铸魂是其价值本源,实现知识传播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是其内在载体.课程思政的价值实现既要充分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征,深刻把握课程思政的价值本源与要求;又要积极探索有效实践进路,在明确课程价值导向、提高教师核心素养、建立健全协同机制、健全评价激励机制等方面下功夫求实效.

    课程思政思政课育人价值

    新时代坚持自信自立的考量依据、关键指向与实践要求

    武文豪
    151-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必须坚持自信自立,是习近平基于对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科学认知、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现实境遇的深度关切、对一部分人残存的民族自卑心理的有力破除而提出的重大原创性时代命题.在这一命题中,自信与自立分别具有深刻内涵和鲜明指向.其中,坚持自信,关键在于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明自信、历史自信;坚持自立,关键在于坚持发展道路自立、指导思想自立、精神状态自立、依靠力量自立.自信与自立相互契合、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集中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新时代,坚持自信自立,就要牢记初心使命,推进强国建设;进行文化创新,推进理论创造;注重激浊扬清,加强理论教育;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

    自信自立考量依据关键指向实践要求

    书讯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