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阎志坚

月刊

1009-2528

sxdk@263.net

010-58581402;58581401;58581400

100029

北京朝阳区惠新东街4号富盛大厦11层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Journal Leading Journal of Ideological & Theoretical Educa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性刊物。全国高校思想理论教育核心期刊、新闻出版署“中国期刊方阵”的“双效”期刊。主要服务于全国高校思想理论教育教师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坚持政确的理论导向,积极推进高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积极探索和反映高校“两得”教学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反映教育主管部门的全国高校思想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最新举措、动态和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24年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修订说明

    顾海良
    4-1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4年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修订,以2021年7月特别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党的二十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为根据.这些理论创新的教学重点主要体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代主题的理论创新等十个方面,相对应地,新版教材教学内容做了调整和拓新,这是本次修订的重点.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在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基础上对新版修订教材的教学内容作出进一步的创新性探索.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024年版三中全会《决定》"两个结合"中国式现代化

    论塑造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体会

    程恩富罗玉辉
    1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遵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当前亟须塑造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新型生产关系,包括构建公有主体型的多种产权制度、劳动主体型的多种分配制度、国家主导型的多种调节制度、自力主导型的对外开放制度.同时,要以"四主型"经济制度为核心指引,进一步细化到具体的体制机制改革上,包括: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完善财税体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构建现代金融体系;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创新教育育人环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形成创新文化氛围;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造就高素质人才体系.通过完善"四主型"经济制度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对生产关系进行改造和革新,与此同时,也要为塑造新型生产关系建立一整套高效管用的保障机制,具体包括:坚持党对塑造新型生产关系的领导;健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型举国体制;全面深化改革,激活各要素生产活力;深化法治建设,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多措并举,才能充分激发新型生产关系的活力和潜能,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提升经济发展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新质生产力新型生产关系经济体制改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

    庞立生孙安民
    2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从根本上说就是要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中国理论,从而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推进党的创新理论的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和学科化建构.推进以党的创新理论为实质内容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创新,需要以彻底的理论思维,推进党的创新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并着重深入挖掘和阐释其中的原理性理论成果.

    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两个结合"与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关系

    柴奕
    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两个结合"创新论断是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重大成果,其内在机理为贯彻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思想指南、确立了行动纲领.贯彻执行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在要求,以"两个结合"赋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内涵."两个结合"与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形成内在的逻辑关系,"两个结合"为继续推动文化繁荣拓展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建设文化强国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揭示鲜明的奋斗指向.深化"两个结合"贯彻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必须按照新的实践要求,以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优异成绩,交出一份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满意答卷.

    "两个结合"新的文化使命逻辑关系实践要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祖国完全统一

    黄玮
    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的重要课题.深刻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四个与共"的科学内涵,才能牢固树立"四个不可"的共同信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站在历史正确一边",推动两岸对话沟通、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和文化交流,坚定反对"文化台独".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祖国完全统一两岸融合发展"文化台独"

    列宁在党的领导问题上对错误思潮的批判及其当代价值

    杨秀芹王进芬
    49-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列宁对党的领导问题上的错误思潮进行了批判,并在批判中提出了一系列丰富思想.包括:批判经济主义的"自发论",强调党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必须主动肩负起引领工人运动由自发走向自觉的领导使命;批判孟什维克放弃党的革命领导权的"策略上的机会主义",强调党必须掌握民主革命的领导权;批判要求组建"清一色的社会党人政府""工会领导经济""文化自治"等无政府主义思潮,强调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批判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将政党和阶级、群众和领袖对立起来的错误倾向,强调造就出有权威的领导核心是社会主义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批判"路标转换派"歪曲党的领导的"演变论",强调必须提高党领导经济的能力以确保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变成社会主义的俄国.列宁的这些思想对于新时代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列宁党的领导工人阶级国家政权社会主义

    新时期邓小平关于加强党的领导的理论贡献及其在新时代的推进与发展

    王炳林王富军
    59-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邓小平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关于加强党的领导的理论,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要突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要加强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和制度建设,为加强党的领导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新时代以来,习近平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党的领导理论,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邓小平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新时代

    邓小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贡献及新时代的继承发展

    丁晓强
    68-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邓小平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开创性地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制度体制、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动力、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要求和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原则与方向进行了重大的理论创新,作出了巨大的理论贡献,并为新时代的理论创新奠定了厚实的基础、打开了广阔的空间.进入新时代,习近平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的这些重大理论成果,接续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作出了新的理论贡献,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邓小平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式现代化

    "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逻辑演进与全面深化

    王海军秦立富
    77-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改革开放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转折,邓小平准确把握时代大势,沿着"改革的依据""改革的本质""改革的旗帜""改革的目的"构建起理解与把握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逻辑进路.邓小平推进改革开放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过程具有深刻的辩证唯物主义意蕴,体现了他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马克思主义普遍联系观点、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等的灵活应用.新时期改革开放与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具有一脉相承的逻辑关系,全面深化改革既是对新时期改革开放内在核心的传承,又在改革主题、总体布局、制度建设、对外开放和指导思想上实现深化和接续飞跃,要准确把握从新时期改革开放到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变"与"不变",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

    邓小平改革开放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

    在守正与创新中建好上好"形势与政策"课

    杨云霞
    87-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形势与政策"课作为一门思政课,既具有思政课的共同属性,也具有自身的特有属性,即意识形态属性鲜明、政策性强、导向性明确、时效性强、现实针对性突出、综合性强等.针对"形势与政策"课的特有属性,需要通过课程的守正创新实现课程教学的内涵式发展.其中针对守正的科学方法,需要把牢教育的"三个属性",将"形势与政策"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同步推进,讲好"内容支撑",用好"力量根基".针对创新的科学方法,需要通过全要素供给创新满足其时效性要求,通过实施问题导向式教学创新满足其针对性强的需求,通过多要素改革创新满足其综合性强的需求.

    "形势与政策"课特有属性守正创新内涵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