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陕西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陕西农业科学
陕西农业科学

霍学喜

双月刊

0488-5368

snkx@chinajournal.net.cn

029-87082550

712100

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林校区458号信箱

陕西农业科学/Journal Shaanxi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农业科技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登农业领域试验研究、讨论与建议、实用技术及经济研究等方面的论文。本刊为双月刊,每逢单月25日出版,用户可通过当地邮局订阅,也可向本编辑部直接订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留苗方式与密度对晋谷21号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王蓉张小雨李瑞梁鸡保...
    60-62,9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晋谷21 号设置4 个密度和4 种留苗方式,研究其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结果表明,密度是影响产量的显著因素,随着密度和留苗方式的增加,晋谷21 号穗长和穗粗呈降低趋势,产量在 2~3 株时表现最佳。晋谷 21 号旱地最佳种植密度为 12 000株/667 m2,留苗方式为2~3 株。

    谷子留苗方式密度农艺性状产量

    曲靖市周边稻田土壤-籽粒中Pb、Cd、Cu和Zn的风险评价

    李青
    6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田重金属污染导致的粮食安全已危机到人类健康,对农田重金属污染迁移累积到可食部分的风险评价亟待解决。本文研究对象为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黄泥河镇五乐滇东电厂附近的上评子、城里头、姜家扎外和普祥四个样品区域的土壤-籽粒,实验分别采集了土壤和水稻籽粒样品,测定了土壤和水稻籽粒中Pb、Cd、Cu、Zn的含量,对土壤及水稻籽粒中Pb、Cd、Cu、Zn进行单因子和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上评子和城里头采样区综合生态风险指数分别为 201。26 和 153。3,达到中等生态危害,而姜家扎外和普祥采样区土壤达到轻微生态危害。在上评子、城里头和普祥的采样点实验结果表明,水稻籽粒中构成重度污染的为Pb和Cd,构成轻度污染的为Zn,Cu未造成污染。而姜家扎外采样点水稻籽粒中构成重度污染的为Pb和Cd,Cu和Zn未达到污染水平。研究区域Cd为主要污染元素,达到重度污染,而Pb、Cu、Zn的Pi值<1,不能构成污染。通过对土壤-水稻籽粒的污染指数进行综合评价得出:该研究区域水稻的重金属污染综合指数都达到了重度污染水平。

    重金属污染土壤水稻风险评价

    长期施肥下红壤养分指标阈值研究

    包耀贤包斌强
    6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间呈S形而非线性生长效应,养分指标的阈值是科学施肥和土壤肥力综合评价之关键。近30 年的长期定位试验因大量的养分和产量梯度数据而成为养分指标阈值研究的最佳载体。本研究基于江西进贤红壤性稻田长期定位化肥、有机肥和旱地化肥试验监测数据,采用频率累积曲线、生长效应曲线和专家成果借鉴等多种方法,系统研究了有机质(OM)、全氮(TN)、速效氮(AN)、全磷(TP)、速效磷(AP)、全钾(TK)、速效钾(AK)和pH等8 项指标阈值。结果表明,养分指标与作物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生长效应关系,并得出相应模拟方程,评价指标阈值:OM 30 g/kg、TN 2。0 g/kg、AN 200 mg/kg、TP 1。2 g/kg、AP 20 mg/kg、TK 14 g/kg、AK 100 mg/kg、pH 4。5(下)/6。5(上),可供红壤区参考施肥和土壤肥力评价。

    长期施肥红壤土壤养分作物产量阈值

    氮肥对黑小麦"运黑161"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韩柏岳任爱霞孙敏高志强...
    7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不同施肥水平对黑小麦产量和氮利用率的影响,在洪洞县小麦试验基地开展大田试验。试验以"运黑 161"为供试品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设 0 kg/hm2(N0)、144 kg/hm2(N144)、192 kg/hm2(N192)、240 kg/hm2(N240)4 个施氮水平,研究黑小麦在不同氮肥水平下的株高、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氮利用率的变化。研究表明,与不施肥相比,施氮可增加黑小麦孕穗至成熟期株高。随施氮量的增加,成熟期穗数和穗粒数也增加,产量以施氮量240 kg/hm2 最高,达6 048。45 kg/hm2,较其它氮肥提高6。04%~134。30%,但与施氮量192 kg/hm2 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氮肥农学利用率以施氮量 192 kg/hm2最高,达16。26%。总之,施氮量为192 kg/hm2 更利于"运黑 161"降低氮肥投入,节约成本,实现产量和氮效率的同步提升。

    氮肥黑小麦产量品质氮效率

    不同杀虫剂对油菜花露尾甲成虫的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

    安蓉余昕康霓张振兰...
    80-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出防治陕西省冬油菜区油菜花露尾甲高效安全的杀虫剂,选用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25%溴氰菊酯乳油、20%呋虫胺水分散粒剂、30%噻虫嗪悬浮剂、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20%氯虫苯甲酰胺等6 种杀虫剂,采用浸虫法和田间小区试验分别对油菜花露尾甲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评价。结果表明:6 种药剂对油菜花露尾甲均有较高的毒力,24 h的LC50 值均低于 40 mg/L,其中 20%呋虫胺WG毒力最强,10%溴氰虫酰胺 OD 次之,30%噻虫嗪 SC 毒力最弱,LC50 分别为 5。236 mg/L、9。650 mg/L和35。078 mg/L,6 种杀虫剂毒力大小排序:20%呋虫胺WG>10%溴氰虫酰胺OD>25%溴氰菊酯EC>20%氯虫苯甲酰胺SC>5%高效氯氟氰菊酯EW>30%噻虫嗪SC。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6 种药剂在试验剂量下使用安全无药害,对油菜花露尾甲均有一定的防效,药后 1 d、3 d、7 d各处理防效分别达 79。3%~91。25%、88。24%~97。95%、72。47%~98。86%,其中20%呋虫胺WG3 000 倍液和10%溴氰虫酰胺OD4 000倍液效果最好,20%呋虫胺WG3 000 倍液 3d时防效是所有处理中最高的(97。95%),10%溴氰虫酰胺OD4 000 倍液7d时防效是所有处理中最高的(98。86%),且两种杀虫剂药后1d、3 d、7 d的防效均在85%以上。生产中选择防治油菜花露尾甲药剂应兼具速效性、持效性和对传粉益虫蜜蜂安全,可选20%呋虫胺WG或 10%溴氰虫酰胺OD在现蕾未开花时使用,20%氯虫苯甲酰胺SC在油菜进入花期后使用。

    杀虫剂油菜花露尾甲毒力测定田间药效

    商洛市平菇栽培及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

    党文丽刘阳郭帅帅邵鹏...
    8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商洛市作为我国平菇栽培的重要产区之一,拥有超过50 年的平菇人工栽培历史,商洛地区平菇产业不仅在农业经济方面取得显著成就,而且深受市场和消费者喜爱。本文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商洛市平菇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详细介绍了商洛市平菇目前主推的栽培的季节及品种选择、栽培配方、制袋、养菌管理、出菇管理、采收等内容,分析了平菇的常见病虫害,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这项研究为商洛地区平菇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技术支持。

    平菇商洛市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策略

    榆林市谷瘟病和谷子叶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赵艳群巩玉峰王富刚赵文忠...
    9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西北地区暖湿化进程的发展,陕西省在榆林市降雨明显增加,谷瘟病和谷子叶斑病普遍发生,对谷子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通过系统调查研究,明确了谷瘟病和叶斑病的发生特点、危害情况和发生原因,并提出了培育和引进抗病品种,强化预测预报,开展科学防控,加强宣传培训的综合防治措施,以减少病害损失,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谷瘟病谷子叶斑病发生原因防治技术

    双碳经济视角下推进乡村旅游生态化转型研究

    魏欣
    95-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力发展乡村生态化旅游是落实国家生态文明战略部署和双碳目标的重大举措,不仅是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实施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迫切需要。本文立足双碳经济视角,着重研究乡村旅游朝着生态化方向转型的目标及策略。通过分析相关数据和资料,发现当前乡村旅游行业普遍存在发展不均衡、生态环境损害与资源过度利用、产品与服务同质化倾向、政策支持与执行力度的不足等现实问题,为响应国家的双碳目标,就需对该行业进行生态化转型,提出构建低碳环保的乡村旅游模式、培育绿色发展的乡村经济体系、创新乡村旅游的产品与服务、加强乡村生态保护与可持续管理,推动乡村旅游的生态化转型。

    双碳经济乡村旅游生态化转型低碳环保

    数字农业+特色民俗文化推动农村产业创新初探

    张文欣
    100-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农村产业业态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如数字要素与农业要素融合水平不高、相关领域专业人才匮乏、农业生产经营布局不合理等,这些问题阻碍了我国农村产业的持续发展,也不利于我国"农业强国"目标的实现。本文基于数字农业与特色民俗文化融合视角,探索创新农村产业业态的方案,以期对农村现代化建设有所帮助。

    数字农业特色民俗文化农村产业业态

    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农业发展契机与路径

    朱晓丽
    104-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同时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数字农业的概念、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发展数字农业的建议和措施,以期为数字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乡村振兴数字农业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