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畅引婷

双月刊

1001-5957

skxb1973@126.com

0357-2051149

041004

山西省临汾市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山西省教育厅主管、山西师范大学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季刊。1973年创办以来,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坚持学术第一的用稿原则,在学术界和出版界生产了广泛的影响。被评为:第一、二、三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第六届华北地区优秀期刊;首届和第二届北方优秀期刊;1993年至今,连续多年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莫纪宏
    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概念.习近平在会议上的讲话中也强调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全面依法治国工作应当抓好的"十一个坚持"."十一个坚持"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精神和核心要义,为全面和系统地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内涵和科学地构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体系提供了明确的思想引领和政策指导."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博大精深,不仅在方法论上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在涉及的问题域方面也是紧紧围绕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各个方面展开的.作为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归纳和系统总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法治思想"体现了自身内在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高度统一,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纲领.当下,法学界在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过程中,应当抓住其基本精神和核心要义,积极开展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理化研究,努力探索和构建科学的"习近平法治思想"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十一个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法理学

    论中国共产党关于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性质定位的理论逻辑

    程竹汝
    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专门协商机构是对人民政协在我国协商民主体系和政治制度体系中独特性质和地位的揭示.理论渊源上,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的性质和地位是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理论、人民民主理论、国家治理现代化战略现实发展的必然逻辑:以广泛组织和动员人民当家作主为实践主题的人民民主理论、以团结和民主为实践主题的统一战线理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战略蕴含着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的性质和功能.本质上,专门协商机构是要凸显人民政协在新时代国家治理中独特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理论逻辑

    论新时代我国国家传播的新态势与新对策

    陈汝东
    23-2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力的增强促使中国努力提高其全球传播能力,而传播能力的提高也助推了国家影响力的扩大.为此,我国不断丰富国家传播的内容,提高国家宣传的强度,不断扩大传播的范围,产生了良好的国际效应.但是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家传播度量的增加,在中国的国家传播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遇到了一些新的阻力乃至挑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传播的效果,成为国家发展的隐忧.因此,密切关注国家传播的态势,适时提出并调整国家传播的技巧和策略,保障国家传播安全,既是改善国家传播效果的现实需要,也是国家传播学理论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文章试图对近年来我国国家传播领域的新态势特别是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加以剖析,并提出改善的建议和对策.

    国家传播趋势与挑战传播策略程度与数量

    合作型国家治理:社会结构变化中统一战线与国家治理的内在逻辑

    许奕锋
    2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和研判我国不同时期社会结构的发展变化,历来是我们党制定统一战线重大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也是建立、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的重要依据.建党以来,我国社会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等巨大变革的锻造和锤炼,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广范围和快速度的发展变化,这也使得统一战线的内部关系、性质地位、对象范围和时代使命等发生了明显变化,给统一战线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发挥好统一战线在社会结构变化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优势作用,是统一战线服务合作型国家治理的时代课题,也是我国统一战线性质的国家政权的内在要求和外在实践,全面考验着我们能否驾驭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能力和水平.在新的历史时代,国家治理基于社会结构变化处在了一个新的时空方位,统一战线积极响应新时代国家治理的战略新要求,担负着发挥优势、增进共识、凝聚力量、促进和谐等使命任务,成为国家治理的内在构成和重要部分,也为国家治理的中国方案承载并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价值.

    社会结构变化统一战线国家治理现代化合作型国家治理

    游士时代的道义

    何怀宏
    3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巨变的战国时代的基本动力和角色看,这个时代可以看作是一个"游士时代",而"士无定主"和"游者主事"正是使"游士时代"得以成立的两个基本条件.竞争的游士们各自向自己的目标国提出种种政道和富强之策,但究竟是追求急功近利的富国强兵之道,还是追求符合道义的长治久安之道,其间却有根本性质的差别.属于前者的主要有法家和纵横之士,属于后者的则主要有儒家、道家和墨家.相对而言,儒家是道义兼重,道家是重道轻义,墨家是重义轻道.若无道义或至少"逆取顺守",暴起者也容易暴终.道义虽然不一定能直接推动征伐取胜,但却可能决定最后的胜利者.

    游士时代道义儒家道家墨家

    "禁书"政治:清末北洋时期的《推背图》与社会治理

    李俊领
    43-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查禁谶纬图书是近代中国官方进行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宣统时期,旧本《推背图》成为多地民众认定清廷即将覆亡的"图谶"文本,清廷因此明令查禁该书.不过,由于新知识人的编创与出版商的营销,新编本《推背图》不仅推助革命宣传,而且参与塑造北洋时期社会各阶层的心态.新旧《推背图》的传播对于社会进步有正反两方面影响,而北洋政府视该书为"迷信""妖言",试图一禁了之,其查禁之策实则无助于实现社会"善治",反而销蚀了当政者治国的"民意"基础.由此可见,清廷与北洋政府一直延续治教合一的传统治理方略,始终俯视民间社会,对于信息传播多元化的新社会环境缺乏有效的调适与应对.

    《推背图》禁书谶纬文化社会治理

    历史唯物主义"重建"思潮的评判与展望

    沈江平
    54-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意于宏大理论体系建构的历史唯物主义在给后人留有阐释空间的同时也造就了一个旷世难题,西方马克思主义于此展开的诸种"重建""重构"和"重释"等理论活动总体上是给历史唯物主义的诠读形成了一层迷雾,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理论研究的方法视域和问题视域.如此看来,一部历史唯物主义"重建""重释"和"重构"史,既是一部"挑战史",也是一部"机遇"史.无论是机遇时代变迁还是经典作家文本文献的"重新发现"以及其他缘由的重新阐发,都必须以承认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和价值性为前提,以恪守理论的基本要义和核心观点为基础,脱离这个前提和基础必然是抽象的肯定和简单的否定,走上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老路,都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背离和否弃.总体而言,对待西方学者开启的历史唯物主义重建思潮,我们不能全盘否定,要予以批判地借鉴吸收.

    历史唯物主义重建文本现实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

    中西马克思主义两种辩证法理论范式的比较与反思

    竭长光张贝可
    63-72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客体相互作用"范式辩证法与国内教科书中的"物质—矛盾"范式辩证法在关于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唯物主义"性质、辩证法的"本体"以及如何评价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等问题上存在巨大分歧.二者的分歧凸显了深入思考以下问题的必要性:"辩证法"与"唯物论"的统一何以可能;"内因论"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的位置与意义;辩证法问题上的"马恩对立论"是否成立;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能动性"是否是一种"主体能动性";实践活动的"批判性""革命性"与"条件性"的关系;主体能动性逻辑与"矛盾"论哪个更适合于解释"复杂事物".关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将有助于推动国内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跃向新台阶.

    教科书辩证法范式卢卡奇主客体相互作用

    信息方式变迁与教育方式更新——兼论教育智能化的新挑战

    肖峰
    73-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现信息技术形态的信息方式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教育这一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从宏观的历史跨度上体现为信息方式的代际变迁必然导致教育方式的划时代更新.教育信息化是电子信息方式所造就的当代教育方式,而人工智能作为电子信息方式的新形态,进一步在教育信息化中衍生出教育智能化的新阶段,它更加凸显了教育信息化中的新特征,并对传统教育方式提出了新挑战.人工智能时代必将催生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教育本质观、教育主体观和教育功能观,它们是教育走向更美好未来的观念导引.

    教育方式信息方式人工智能教育信息化和智能化脑机接口

    民国时期大学教师管理制度演进:历程、逻辑与启示

    曲铁华龚旭凌
    8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国时期,我国大学教师管理制度经历了形成期(1912—1926)、成熟期(1927—1937)和完善期(1938—1949)三个阶段.在这一演进历程中,呈现出坚持政府主导与大学自主的博弈、坚持校长统率与教师参与的统一、坚持移植他国与本土化创新结合的演进逻辑.探究民国时期大学教师管理制度的全貌,对健全和完善我国当前教师管理制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一是优化聘任制度,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二是多方筹措资金,推动学术休假制度落地;三是明确薪酬战略,促进师资队伍有序流动.

    民国时期大学教师教师管理教师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