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张积玉

双月刊

1672-4283

xuebao@snnu.edu.cn

029-85308849

710062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199号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教育部直属高校陕西师大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双月刊。创刊40多年来,始终关注学术前沿,注重探索创新,已在文史有关基础学科及西部研究方面形成特色,学术质量稳步提高,社会影响日益扩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整体性把握

    王军旗刘东阳
    5-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是百年大党在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进程中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整体性,要从理论渊源、基本特征和原始创新3个视角进行把握和理解.第1个视角着力回答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源于哪里,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源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沃土之中;第2个视角着力回答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特在何处,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具有历史性、人民性、时代性、科学性、战略性等基本特征;第3个视角着力回答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新在何方,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原始创新,表现在确立了现代化理论研究的新范式、取得了对现代化规律认识的新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新境界及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论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新质生产力形成的促生作用

    蒋万胜杨倩
    1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当前科学技术创新和发展的前沿性、颠覆性成果,其以文本生成、图像生成、语音生成、视频生成4项核心功能服务于社会发展的教育、商业、医疗等多个领域,能够提高社会生产活动的智能化、现代化、科技化水平.在当前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生成式人工智能既作为影响新质生产力形成的要素性条件之一——新型劳动工具,又作为创新性技术条件来发挥自身优势.它通过提高生产的智能化水平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进程,实现绿色化生产以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增加生产创新性科技投入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孕育产业新样态以拓宽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从多层面、多角度对新质生产力发展起促生作用.它既可以为我国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变生产力要素、变革生产力水平提供重要途径,又可以为我国推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

    生成式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科学技术智能化工具

    数字经济驱动新质生产力涌现的理论逻辑

    王艳柯倩郭玥玥
    2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生产要素、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视角,探讨数字经济驱动新质生产力涌现的理论逻辑.研究发现:数字经济通过数据要素驱动、数实融合和新旧动能转换机制推动新质生产力的涌现.数字经济通过充分发挥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上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通过数实融合实现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规模效应、通过释放旧动能和新动能的增长效应,加快传统生产要素向新质生产要素转变,促进企业以满足消费者新质需求和研发新质产品为目标,进行集成创新、数字创新、自发创新及颠覆式创新,形成新质技术,从而驱动新质生产力的涌现.因此应当以挖掘数据要素价值、促进数实融合、推动新旧动能平稳转换等为政策抓手,刺激新质生产力.

    数字经济新质生产力数据要素数实融合

    西周格(霸)姬簋中的立君争讼与"先王之刑"

    王沛
    39-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格(霸)姬簋铭文事关西周霸氏立君之争.格(霸)姬主张其子为君,晋人伸主张其甥为君.王朝贵族鬼、((䟑))叔、鼐父、师父、微史共同审讯此案,之后将相关情况陈告伯偯父,伯偯父进行裁决.宣判由史官系统之长尹氏做出,其下属史官告知格(霸)姬.尹氏及其下属保子津在对格(霸)姬的嘉勉礼仪中宣布判决结果,实际是对格(霸)姬及其子合法拥有霸氏首领地位的宣示.格(霸)姬簋铭文显示在审判环节要依据"先王之刑"的做法,将金文中有关遵循"先王之刑"表述的年代提前到了周穆王、周恭王时代.不仅如此,格(霸)姬簋铭文还是目前所见在审判实践中运用"先王之刑"的唯一实例.山西大河口 2002号墓地出土的格(霸)姬簋与霸姬盘、盉铭文显示了周穆王时期王朝法权全面扩张的现象,这种扩张包含有立法与司法两个方面,并与周穆王时期的法制变革相关.

    格(霸)姬簋"先王之刑"君位继承法制变革

    "朱圉山""崦嵫山"得名与秦人西迁考论

    董芬芬
    49-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华简《系年》谓周成王"西迁商盖之民于邾圉"为秦先人,此"邾圉"即"朱圉",指甘肃天水甘谷西南的朱圉山."邾"与"朱"相通,朱圉山之"朱"即"邾",指邾娄.早期邾娄诸族居于东奄之地,战败后有部分西迁至朱圉山一带,"朱圉"意为邾娄聚居之地.神话传说中的崦嵫山应为朱圉山,"崦嵫"意为东奄人聚居之地."朱圉山""崦嵫山"两个名称都是东奄邾娄西迁的群体记忆.秦人与东奄诸族的凤鸟崇拜,是伏羲风姓、八卦的体现与变迁.伏羲文化源于秦陇,盛于关中、中原,炎黄之战后随炎帝部族向四方传播,无论部族如何分化、迁徙,伏羲的八卦标志始终可辨.西迁至朱圉山一带的东奄邾娄,在伏羲文化的发祥地苦心经营,最终发展壮大.秦人的迁徙、来源是反映早期华夏民族分化与融合的个案,体现的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和演进格局.

    朱圉山崦嵫山"秦人东来说"秦人西迁凤鸟崇拜伏羲八卦

    苏联氢弹研制科学理论基础的奠定——核聚变理论工作(1946-1953)

    张广翔高腾
    5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1946-1953年间,苏联4个科研团队的核聚变理论工作,既是苏联氢弹研制的首要工作,也是苏联核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氢弹研制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库尔恰托夫团队负责分析情报信息并向政府提供建议,对其他小组的工作进行管理并开展了少许的理论研究工作;泽利多维奇小组是苏联最早对轻核聚变可行性进行研究的团队,开展了与"管式构型"氢弹相关的核聚变理论工作;朗道小组从工作伊始就探索核聚变理论的实际应用问题,就两种构型的氢弹开展了重要的理论计算工作;塔姆小组提出并完善了"层式构型"氢弹的设计构想,并开展了与此相关的核聚变理论工作,在苏联首枚氢弹的研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们开展的核聚变理论工作为苏联氢弹研制的设计理论、技术理论等理论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在热核装药的选择、引爆问题、爆炸过程、能量释放以及试爆工作等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核聚变理论工作不仅为苏联氢弹研制的成功提供了理论保障,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还加深了核裂变理论的相关研究,进而构建并强化了苏联核武体系的科学理论基础,而且还进一步改进了对原子弹、氢弹的研发工作,大大增强了苏联的国防力量.

    核聚变理论工作核物理研究氢弹研制苏联科学家苏联核计划

    16-19世纪西伯利亚布哈拉人:移民进程与地位变迁

    康丽娜
    7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16-18世纪,俄国吞并西伯利亚汗国以后采取鼓励和吸引外来移民政策,加之贸易需求的驱动促使布哈拉人成为移民西伯利亚的主体,同时后者凭借商业优势和宗教文化不断谋求经济社会地位的提升.跨入19世纪,随着中亚地缘政治环境及其与俄国关系发生"剧烈震荡",布哈拉人向西伯利亚的移民进程呈现出抛物线式的下滑轨迹,西伯利亚布哈拉人的经济地位也随之下降,而相较之下其社会地位相对稳定.这一变迁过程一则反映出布哈拉人为推动西伯利亚社会进步所做的努力,二则勾勒出俄国与中亚交往互动的质变轨迹,三则映射出近代欧亚区域贸易格局的演进趋势.

    俄国西伯利亚布哈拉人贸易特权中亚移民

    数字政府建设是否促进省级共同富裕?——基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门槛效应研究

    李鹏丁洲范静
    84-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6-2021年27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门槛模型、空间滞后模型及量化分析方法,考察数字政府建设促进共同富裕度的线性关系、门槛效应、空间溢出效应,结果发现:数字政府建设可以促进省级共同富裕度且具有区域异质性;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数字政府建设促进省级共同富裕度具有显著的非线性门槛关系,当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达到门槛值后,其对数字政府建设促进省级共同富裕度才具有正向影响;数字政府建设促进共同富裕度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能显著提升相邻省份的共同富裕度.数字政府建设除了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共同富裕度外,更重要的是实现社会公正和发展共享的关键作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制约着数字政府建设和省级共同富裕度的成效发挥;要善于使用数字政府建设促进共同富裕的空间溢出效应,同相邻省份共同实现区域数字政府建设水平提升,一同实现共同富裕.

    数字政府共同富裕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数字创业助力农民增收的理论模型、典型案例和政策建议

    吴宸梓白永秀王泽润
    95-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以数字技术与创业活动交叉融合为特点的数字创业为农村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数字创业作为农村创业发展的新形态,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途径,它具有数字性、包容性、内生性和示范性等鲜明特征.农村数字创业是以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农民增收致富的需要和数字技术发展的推动为动因,以创业主体、中介载体和支撑体系为其核心要素,通过三大核心要素的深度融合,形成良好的数字创业生态环境,以创业促进农民实现增收的目标.进一步推进数字创业助力农民增收,应加强创业主体的能力建设、优化中介载体的服务功能,完善支撑体系的内容结构,促进三大要素的协同发展,让数字创业惠及更多农民.

    数字技术数字创业乡村振兴农村创业农民增收

    何以"造血"?信息支持视角下健康贫困的演化逻辑与治理路径

    陈娟孙琪
    109-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下实存的健康治理理念与举措正面临着适配性危机.立足于精准扶贫全面决胜背景,我国已进入相对贫困治理时期,但现有研究仍拘囿于强调"输血"式为主的工具性支持,忽视了媒介化社会背景下信息支持的适时性与内生性.作为对"造血"式治理路径的探索,本研究以信息支持为视角,尝试剖释相对贫困人群健康贫困的演化逻辑及其阶段性矛盾,并提出信息赋能健康贫困治理的实践进路.研究认为,相对贫困人群可能因健康认知匮乏而诱发疾病威胁,并由于知识—行为差距再度返贫,而固有的健康信息回避倾向则会使其陷入新的滞贫危机.因此,有必要在致病前普及以"治未病"为主的预防性健康信息,增进健康认知;在致病后传递有效应对信息,提升自我效能;还应面向因病滞贫人群,加大其疾病致因接触,以降低个体脆弱性,通过专业的信息支持逐渐弥合不同群体间的健康不平等,最终实现健康贫困治理"关口前移".

    信息支持健康贫困"造血"式治理相对贫困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