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张积玉

双月刊

1672-4283

xuebao@snnu.edu.cn

029-85308849

710062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199号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教育部直属高校陕西师大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双月刊。创刊40多年来,始终关注学术前沿,注重探索创新,已在文史有关基础学科及西部研究方面形成特色,学术质量稳步提高,社会影响日益扩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虚拟数字人的传播风险与社会行动者治理

    郭栋
    122-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虚拟数字人日益嵌入社会结构当中,加剧当下社会的媒介化程度,在其迅速应用于内容生产领域的同时,还出现了内容失当和传播伦理等问题.虚拟数字人是非人之物(non-human),但该场景中的社会行动者——中之人既是自然人,又为内容把关模式的创新提供一个可行的视角.中之人被视为法律责任的主体之一,作为新型把关主体,其隐匿于后台,把关的创新体现在主体、对象、策略和价值引导等方面,呈现出中介化和弥散化的特点,相关主体性的建构还需与主流文化同频共振,以求把关主体的价值观和"善治"有机融合.

    虚拟数字人传播风险智能传播社会行动者

    中国环境软法治理的法治思考与优化路径

    潘佳
    130-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境治理现代化对完善环境规范体系提出了新的拓展要求,于是中国环境法在实施中涌现出大量的软法规范.环境软法的存在有其特定的时代诉求,包括传统向环境公共治理模式的转变,单一向多元环境治理主体的拓展,环境硬法向外部治理工具的延伸,以及国际环境软法对中国智慧的日渐依赖.基于颁布主体之不同,环境软法可分为国家规制型、行业规制型和社会规制型3种类型.实践表明,中国环境软法的不同面向在引领立法、灵活实施及包容式参与方面确立了其在环境规范体系中的独特功能价值.然而,环境硬法的"不硬"导致软法侵蚀硬法,适用随意性较大,实施效力不足,以及软硬法不协调等问题的出现,致使环境软法陷入实施困境.基于此,中国环境软法治理应遵循现代法治的诉求,从约束效能、形成机制、实施机制和软硬法协调共治4个方面予以针对性优化,真正实现环境软法的良法善治.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环境软法环境治理软硬法协调

    再流转中土地经营权的登记效力规则研究

    袁文全牛小玉
    142-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再流转中的两种土地经营权在登记能力、登记效力上采区分原则.再流转阶段,基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土地经营权承继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规则而采登记对抗效力,"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应解释为未登记可以对抗恶意第三人以及能对抗善意第三人的必要条件为已登记,登记对抗效力表现为登记公示相较于其他公示方式的优先性与相对公信力,占有使用及向发包人备案作为认定第三人善意的实质调查内容在司法实践中发挥作用.以其他方式承包取得的土地经营权再流转须"经依法登记取得权属证书"为管理性规定,同时暗含登记连续性的目的,采登记生效效力的形式正当性在于此类土地经营权再流转的物权变动在实证法上的相对独立性,进而适用不动产物权公示的原则性规定,实质正当性在于通过市场机制高效利用农村"四荒地"土地资源的价值取向.另外,可结合此类土地经营权再流转的特殊规制目的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用益物权土地经营权再流转登记对抗效力登记生效效力

    国际中文教育资源建设背景下的对外中文词典编纂研究

    赵学清付露
    153-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外中文词典是中文二语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必备工具,也是国际中文教育基础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中文教育资源发展要求对外中文词典应立足现有成果,以词典用户为中心,凸显词典的外向型和学习型特征.针对词典使用率低、数字化滞后的现实困境,我们需要吸收语言学、词典学等学科的前沿理论,借鉴其他辞书、教学资源的数字化经验,不断完善对外中文词典的编纂实践和推广工作.同时,应利用科技赋能,加快对外中文词典数字化转型的步伐;抓住"中文+职业技能"教育趋势带来的机遇,丰富词典类型,为新形势下国际中文学习者多元的资源需求提供精准服务.

    国际中文教育教学资源中文学习词典中文二语学习者

    中国—东盟教育共同体视域下的国际中文教育及其未来发展进路

    董洪杰石琳
    164-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一东盟教育共同体的建立为"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国际中文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现阶段应聚焦国际中文教育在国家战略、区域发展、事业发展以及个人能力发展等方面的时代要求,总结国际中文教育发展事业中的政策制定及其阶段性特征,在宏观层面构建一个强有力的政策治理体系,为中观层面的政策实施提供机制保障.同时,从微观层面着眼于教育合作的多方参与者,关注参与人员的规模、交流活动的成效以及教育发展的态势等.未来,还应从完善语言治理体系、构建项目合作集群、探索师资队伍建设、着力立体化人才培养、加强数智战略对接等方面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教育合作共同体背景下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一东盟教育共同体国际中文教育区域国别研究语言政策

    征稿启事

    封2,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