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电网与清洁能源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网与清洁能源
电网与清洁能源

孙强

月刊

1674-3814

psce@vip.163.com

029-87504085 87504086

710065

西安市高新区科技六路15号汇金国际5楼548室

电网与清洁能源/Journal Advances of Power System & Hydroelectric Engineering北大核心CSTPCDCSCD
查看更多>>《电网与清洁能源》原名《电网与水力发电进展》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西北电网有限公司主管、主办的唯一一个立足西北、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开放型电力科技期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 61-1474/TK,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674-3814,月刊。 《电网与清洁能源》杂志的办刊宗旨是广泛开展电网和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的学术研究,传播和推广行业新技术和新成果应用,促进电力和能源事业的发展,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动力支持。 在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国家电网公司大力支持下,《电网与清洁能源》依托西北电网技术中心和风电研究中心,组建了十余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组成的专家顾问委员会,和电网、清洁能源领域专业学会、协会和科研院所、知名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杂志未来茁壮成长开辟了无限发展空间。 《电网与清洁能源》是国家权威部门解读电网与清洁能源发展政策、引领发展方向的路标,是著名院士专家和权威专业人士发布技术研究成果、开展技术交流的平台,是广大企业高管和专业技术人员掌握前沿技术、了解技术动态的窗口,是相关知名企业展示技术实力、推介高端产品的舞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计及下垂特性的换流器静态传输功率极限分析

    徐鹏王潇潇赵伟李佳朋...
    1-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计及下垂特性的换流器静态传输功率极限进行了分析研究。推导了计及下垂控制的换流器静态传输功率极限的近似解析解;提出了一种在公共连接点处无功补偿装置的配置方法;考虑到换流器作为电力电子器件所具有的容量限制,并结合交流系统的电压变化,分析了计及下垂特性的新能源并网换流器的稳定运行边界;探究了交流系统电压、无功功率参考值、下垂系数以及无功补偿装置容量的变化对换流器传输功率极限的影响规律。

    新能源并网静态传输功率极限下垂控制换流器

    基于双DQN算法的机器人手臂带电作业精准导航研究

    李宁何义良赵建辉刘兆威...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电网带电作业机器人手臂的精准导航,提出全局加权奖励机制,建立基于全局加权奖励机制和双深度Q网络算法的机器人手臂精准导航模型,解决了Q值过估计和更新效率低的问题。研究仿真机器人手臂跨线作业避障和导航,结果表明:学习率最佳值为 0。005,全局加权奖励机制相比当前状态即时奖励,更能够提高Q值更新效率;基于全局加权奖励机制和双深度Q网络算法建立跨线作业模型,得到收敛后的偏差降为±6。45。基于全局加权奖励机制和双深度Q网络算法建立机器人手臂精准导航模型,其收敛速度和准确性都有所提升,实现了机器人带电作业的精准导航。

    带电作业机械臂深度强化学习双深度Q网络精准导航

    基于模糊延时反馈的互联电力系统混沌控制方法

    李建华朱敏捷周灵刚
    16-2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现有方法对电力系统振荡混沌的控制效果,基于模糊延时反馈,设计一种互联电力系统混沌控制方法。先构建互联电力系统数学模型,再设计基于模糊延时反馈的混沌控制器;以信号差值微分及信号延时差值为控制器的输入,避免求取反馈增益;利用粒子群算法优化控制器参数,并通过优化的控制器对互联电力系统的混沌进行控制。搭建一个混合输电系统作为实验互联电力系统,通过该系统测试所提方法的应用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设计方法的混沌控制性能良好,证明该方法是一种具有抗干扰性能的控制方法。

    模糊延时反馈互联电力系统电磁功率扰动混沌控制负荷扰动频率

    动态直流微电网故障分析及保护方案研究

    邢晓敏潘尧坤李贻涛
    2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考虑新兴的动态直流微电网技术能够根据电网运行需求灵活改变网络拓扑,以及分布式电源的出力不确定性对保护的影响,针对各影响因素的时变特性,借助智能电子设备(intelligent electronic devices,IED),设计了基于过电流的自适应纵联保护方案。以双极性直流微电网为研究对象,分析故障电流特性,并定量分析各因素对保护的影响;使用改进过电流检测判据检测短路故障,通过智能电子设备间的通信实现故障线路定位,该保护方案能够在直流微电网运行状态变化后能及时更新保护整定值,且具有一定的抗过渡电阻性能;利用MATLAB/Simulink搭建了辐射型双极性直流微电网模型,验证了所提保护方案的有效性。

    动态直流微电网分布式电源故障检测IED自适应保护

    中压电缆瞬时电弧击穿故障行波测距研究

    郭王勇王毅松黄墀志秦卉...
    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压电力电缆瞬时性电弧可为永久性故障提供预警。为研究中性点经低电阻接地系统的电缆瞬时性电弧故障信号与行波测距,提出一种基于磁流体动力学与曲线拟合的电弧非线性时变电阻等效方法。首先,通过多物理场仿真获取瞬时性电弧的信号与燃弧时长,并分析电导与温度变化。然后,对电导变化曲线进行拟合,获取数学解析式,构建中性点经低电阻接地的 10 kV电缆线路模型,使用可变电阻元件代替电弧,并通过解析式计算得到等效电阻。最后,对电缆线路的瞬时性电弧故障信号进行仿真,并通过监测电缆双端金属屏蔽层电流行波,基于小波变换提取行波到达时间,实现故障点定位。通过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定位误差小于0。5%。

    瞬时性电弧行波测距非线性电阻等效磁流体动力学模型中压电力电缆

    基于卫星导航的超高压输电线路无人机高效有序巡检研究

    姜诚黄和燕张兴华刘洪驿...
    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无人机对于超高压输电线路的巡检效果,保证巡检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研究基于卫星导航的超高压输电线路无人机高效有序巡检方法。采用卫星导航中的GPS导航方法,控制无人机巡检导航位置;基于惯性导航模型实时获取无人机位置和航向信息;依据这些信息,在确定路径导航约束的基础上,建立超高压输电线路高效有序巡检路径导航优化目标函数;通过圆弧段串联法平滑处理巡检路径导航结果,同时完成巡检轨迹安全性校验。测试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精准控制无人机到达指定的巡检点位置,且X、Y、Z 3 个方向上巡检路径与理想路径之间的误差均低于 10 cm,巡检时安全距离均控制在 0。6~0。7 m之间,可完成不同环境下的线路巡检任务。

    卫星导航超高压输电线路无人机有序巡检

    基于配置协调优化的多站融合供电调峰运行方法研究

    黄匀飞魏志文余江盛袁灿培...
    4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多站融合造成的供电区域配电网功率波动和调峰压力,研究一种基于配置协调优化的多站融合供电调峰运行方法。在多站融合供电区域架构的基础上,提出多站融合供电区域储能调峰控制策略,并结合该策略创建多站融合供电区域储能容量配置协调优化模型;以多站融合协调运行总效益最优为目标函数,在光伏电站出力、储能电站出力和充电站约束条件下,利用量子万有引力搜索算法求解所建模型,获得多站融合协调运行总效益最优时的供电区域储能配置容量,实现多站融合供电调峰运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获得满足不同极限场景的多站融合供电区域储能容量配置方案,并能实现用电负荷高峰期和低谷期的有效调峰。

    配置协调优化多站融合供电调峰运行储能容量目标函数量子万有引力

    基于模糊评价法的电缆主动检修新策略

    苏国强刘合金张林利杭民...
    54-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电缆数量庞大且检修覆盖能力有限的问题,研究了基于模糊评价的电缆绝缘状态主动检修新策略。以敏感度系数和影响程度为指标,评估了运行年限、敷设方式、负荷类型及长度与电缆绝缘状态之间的相关性;使用信息熵来量化系统的无序程度,构建基于互信息法的权重系数分配方法,得到了检修急迫性指数评价指标;通过某故障电缆的典型应用案例,确认了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估模型的可信度。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客观地评估电缆绝缘状态,为电缆的检修急迫性提供了参考依据。

    配网电缆模糊评价法主动检修高危电缆检修急迫性指数

    轨道交通冲击直流对电网变压器偏磁影响

    计蕴宁杜宇于泽刘禹志...
    64-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城市地铁过站时冲击泄漏电流引起的临近电网变压器偏磁问题,研究了冲击直流对变压器振动噪声的传播干扰。基于电磁-机械-声耦合原理,建立三相变压器仿真模型,分析不同场景下冲击直流对变压器构件的振动加速度及噪声的影响情况,总结了冲击直流与漏磁、振动加速度及噪声的关联规律。搭建了动模试验平台,测量不同程度的冲击直流下变压器振动、噪声数据,并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变压器构件的振动加速度、声压均随直流水平上升而增大;与绕组相比,铁芯受直流干扰影响更大,并且铁芯主柱振动噪声强于旁柱。

    城市地铁电网变压器冲击电流多物理场耦合偏磁影响故障辨识

    基于改进事件触发机制的电力系统负荷频率控制

    孙冉王建波郭泓佐黎量子...
    75-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电力系统中冗余信息的传输对网络资源利用率的不利影响,基于粒子群和人工鱼群算法,提出了改进事件触发机制的电力系统负荷频率控制(load frequency control,LFC)。针对事件触发阈值与其对于事件触发机制性能的影响,分别改进了粒子群和人工鱼群算法,在算法的前期采用改进的鱼群算法,在算法的后期利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以系统性能为优化目标对事件触发阈值进行优化设计,减少了冗余信息的传输,增加了网络资源的利用率。构造改进的Lyapunov泛函,利用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建立了LFC系统[H∞]稳定的充分条件。构建 2 区域LFC系统以及IEEE-39 节点仿真模型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算法能够节省网络通信资源,降低多区域电力系统间的信息传输频率。

    事件触发机制LFC系统粒子群算法人工鱼群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