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

陈学文

双月刊

1671-7414

xdjyyx@126.com

029-85216794,88466792

710068

西安市友谊西路256号陕西省人民医院内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Modern Laboratory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报道生物科学、医学、卫生学、免疫学、血液学、微生物学、病毒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医学实验室管理学等学科的基础研究和实验诊断方法学为重点,选登的文章包括医学各个方面的科研成果、工作经验和体会以及有关方面的国内外进展和发展趋势、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制等,包括论著、实验技术;综合报道;研究简报、经验交流; 仪器维护与排障;质量控制;综述、讲座、译文;检验与临床; 书评、书讯等。内容丰富,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实用性。 在广大专家、学者、作者、读者和广告厂商的热情支持下,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本刊已成为一个在检验医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性刊物。 继本刊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且被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等10多家国内大型检索系统收录以来,近年先后被美国化学文摘社《化学文摘》,美国《剑桥科学文摘(自然科学)》,波兰《哥白尼索引》,英国《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文摘》,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近期又被英国《全球健康》大型数据库列为收录期刊。 通讯地址:西安市友谊西路256号 陕西省人民医院内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编辑部 收 邮编:710068 杂志http;// E-mail: xdjyyx@126.com Tell: 029-85216794 88466792 国内发行:陕西省报刊发行局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广告许可证:陕工商广字6100004000018号 邮发代号:国内52-116/国外BM6452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425例儿童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病感染的临床分布、血清型及耐药性分析

    沈雨李冠霖
    118-122,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儿童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病(invasive pneumococcal disease,IPD)的感染分布、血清型及耐药性,为临床规范治疗IPD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儿科2019 年 3 月~2022年 11 月 425 例明确诊断为IPD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查阅患儿病历信息并收集临床资料,对送检保存的患儿肺炎链球菌菌株标本采用荚膜肿胀实验测定血清分型,并进行药物敏感度分析.结果 该研究共收集 425 例IPD患儿,平均年龄 2.16±0.93 岁;临床感染类型分析,菌血症性肺炎 189 例(44.47%),单纯血流感染 80 例(18.82%),化脓性脑膜炎 76 例(17.88%),感染性胸膜炎 11 例(2.59%),感染性腹膜炎 9 例(2.12%),骨关节感染 7 例(1.65%),感染性心内膜炎7例(1.65%),并发其他感染46例(10.82%);共检出14种血清型,血清型19F,19A,14,23F,6A和 6B检出率分别为 162 株(38.12%),90 株(21.18%),42 株(9.88%),38 株(8.94%),14 株(3.29%)和 8 株(1.88%);药敏试验提示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均较高,分别为 95.53%(406/425)和 99.53%(423/425);阿莫西林、头孢吡肟、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均较低,分别为 13.65%(58/425),19.06%(81/425)和 17.18%(73/425);脑脊液分离株与非脑脊液分离株两组比较提示对青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69.74%和 24.07%(χ2=59.59,P<0.05),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分别为50.00%和12.32%(χ2=57.44,P<0.05),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40.79%和29.23%(χ2=3.88,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在临床工作中加强IPD的培养鉴定和耐药性监测,根据药敏结果规范有效使用抗生素,最大限度降低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提高药物治疗的疗效.

    儿童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病细菌血清型耐药性

    健康献血者血浆可溶性糖蛋白A(GPA)在抗-M与抗-"Mia"抗体阳性及阴性中表达差异的分析研究

    梁延连邬林枫唐雄驰苏宇清...
    123-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健康献血者血浆中可溶性糖蛋白A(glycoprotein A,GPA)表达量与抗-M及抗-"Mia"抗体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22年2月9日~2023年2月15日的健康献血者血浆:不规则抗体阴性的NN型(Ⅰ组,n=118)与MM型(Ⅱ组,n=51),抗-M抗体阳性的NN型(Ⅲ组,n=145)与抗-"Mia"抗体阳性的随机型(Ⅳ组,n=87),分别检测 4组人不同个体血浆中GPA的含量,t检验分析GPA表达量的差异.结果 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血浆中GPA平均含量分别为:9.941±0.252,10.97±0.256,5.139±0.129 和 4.28±0.139ng/ml.Ⅰ组与Ⅱ组的GPA平均含量较高,Ⅲ组与Ⅳ组的GPA平均含量较低,显示GPA平均含量在不规则抗体阴性(Ⅰ组与Ⅱ组)的血浆中较高,在抗-M与抗-"Mia"抗体阳性(Ⅲ与Ⅳ组)的血浆中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含有抗-M与抗-"Mia"抗体的健康献血者血浆中GPA含量明显低于抗体阴性的群体.该研究结果为深入探讨血浆中GPA是否有中和抗-M与抗-"Mia"抗体的能力,提高疾病诊断与安全输血打下基础.

    糖蛋白AMN血型抗-M抗体抗-"Mia"抗体

    基于流式量子点微球技术的甲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初步应用分析

    夏成静李宝花郭燕妳周小合...
    126-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基于流式量子点微球技术的甲型流感病毒(FluA)和乙型流感病毒(FluB)抗原联检方法,为常见呼吸道病毒抗原多重检测打下基础.方法 分别使用自制的不同量子点编码微球和小鼠抗FluA/FluB核蛋白(NP)单克隆抗体进行偶联,在流式细胞仪上对已知浓度的甲乙型流感病毒抗原分别和同时进行检测,对检测条件进行优化,建立甲乙型流感病毒抗原联检方法,利用此方法对临床样本进行检测,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进行比对,验证此方法的临床性能.结果 建立了甲乙型流感病毒抗原联检方法,该方法的甲乙型流感病毒抗原的检出限分别为26.1 pg/ml和10.7 pg/ml,测量范围均为15.3~250 000 pg/ml.对临床样本检测,与qPCR比对一致性良好,阳性符合率为 57.4%,阴性符合率为 100%,总符合率 71.6%,并优于临床常用胶体金试剂(阳性符合率为 56.49%,阴性符合率为99.75%).结论 此流式量子点微球多重检测方法可以用于甲乙型流感病毒抗原的联检,其灵敏度较高、特异度好、检测范围广,可以为呼吸道常见病毒多重检测打下良好基础,在临床上具有应用前景.

    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量子点编码微球液相蛋白芯片

    自动化磁珠法提取血清脂溶性维生素应用LC-MS/MS检测的性能评价

    孔卓李春艳
    131-135,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自动化磁珠法提取血清脂溶性维生素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检测的性能.方法 收集 200 例临床剩余血清样本,采用自动化磁珠法提取血清中脂溶性维生素A,D2,D3,E和K;同时联合LC-MS/MS检测脂溶性维生素A,D2,D3,E和K的线性、定量限、精密度、正确度、携带污染率等性能指标以及基质效应.并比较此方法与传统萃取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自动化磁珠法提取脂溶性维生素A,D2,D3,E和K线性相关系数均>0.99;五种物质的定量限分别为 5,0.25,0.25,125 和 0.025 ng/ml;批内精密度和批间精密度分别为 0.66%~4.83%,0.15%~3.70%;平均加标回收率为 87.05%~111.11%;基质效应为 95.43%~99.07%;高-低值样本循环进样结果均值与低-低值样本循环进样结果均值之差,均小于低-低值样本循环进样结果均值的 3s;统计学结果显示自动化磁珠法和传统萃取法提取的脂溶性维生素结果相关性良好(r>0.99),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无显著偏倚.结论 自动化磁珠法提取脂溶性维生素的检测性能良好,有望提高样品通量和分析效率.

    自动化磁珠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脂溶性维生素

    基于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检测血清25(OH)D3的候选参考测量程序的建立及性能评价

    李敏于洪远李会强
    136-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基于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liquid phase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的血清 25 羟维生素D3[25-hydroxy vitamin D3,25(OH)D3]的候选参考测量程序.方法 采用同位素标准溶液为内标,液液萃取进行前处理,正离子电喷雾模式进行监测.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C62-A和EP15-A3 等文件,对方法的正确度、精密度、线性范围、定量限、检测下限、相对基质效应等进行验证.采用候选参考测量程序和质谱常规程序检测 40 份临床血清样本,评价两种方法的一致性.结果 候选方法的分析时间为15 min,通过色谱的等度洗脱可有效分离同分异构体3-epi-25(OH)D3,特异度好.测定参考实验室室间比对(RELA)样本,偏倚低于1.5%.批内精密度和批间精密度分别为0.75%~2.31%和1.28%~2.01%.定量限和检测下限分别为0.85 ng/ml和1.84 ng/ml.在2.5~220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无相对基质效应和携带污染.质谱常规程序与候选参考程序的相关性较好(r=0.982),但低浓度样本处的偏差超出卫健委临检中心室间质评的允许总误差±25%.结论 成功建立了基于LC-MS/MS技术的血清 25(OH)D3 的候选参考测量程序,分析性能符合要求,可用于临床常规方法的量值溯源.

    25羟维生素D3候选参考测量程序性能评价

    建立一种基于BAS化学发光技术检测血清β-hCG,Prog水平的抗生物素干扰方法

    陈龙郑详武
    141-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在基于生物素-链霉亲和素(biotin-avidin/streptavidin,BAS)的化学发光技术检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和孕酮(progesterone,Prog)时,建立一种简易、有效的抗生物素干扰方法.方法 采用两种浓度链霉亲和素磁珠(streptavidin coated magnetic micro particles,M)检测不同生物素浓度的高、中、低水平的β-hCG和Prog血清,通过回收试验评价两种浓度M的抗生物素干扰能力以及采用低浓度M的校准曲线时高浓度M检测的准确度.结果 ①β-hCG和Prog的抗生物素干扰能力在低浓度M(0.72 mg/ml)时分别为100 和 25 ng/ml,在高浓度M(1.44 mg/ml)时分别为 500 和 50 ng/ml.②使用和低浓度M相同的校准曲线时,高浓度M对于生物素浓度在 500 ng/ml以下的β-hCG三个水平的回收率均在90%~110%之间;对于生物素浓度在50 ng/ml以下的高、中水平的Prog,其回收率在90%~110%之间.结论 在基于BAS化学发光技术检测血清β-hCG和Prog时,采用高浓度M(1.44 mg/ml)是一种简易、有效且可靠的抗生物素干扰方法.

    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磁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孕酮

    基于临床病理特征和影像学及血清生物指标分析对肺结节性质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袁瑞汪桃利余文辉张书楠...
    146-151,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临床病理特征和影像学及血清生物指标分析构建肺结节(pulmonary nodules,PN)性质预测模型并验证,为肺癌早诊断和早治疗提供科学决策.方法 对 2019 年 1 月~2023 年 2 月深圳市中医医院胸外科和肿瘤科816例行手术切除或肺活检病理诊断明确的PN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剔除不符合纳入标准者113 例,余下 703 例纳入研究.该研究基于PN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年龄、性别、吸烟史、戒烟史、癌症家族史)、胸部影像学(结节最大直径、病变位置、边界清晰、分叶、毛刺、空泡、血管集束征、钙化、空气支气管征、肺气肿、结节性质及胸膜凹陷、结节数量)和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tin 19 fragment,CYFRA21-1)、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将上述病例随机分为建模组(n=552,良性237例,恶性315例)和验证组(n=151,良性85例,恶性66例).首先,对研究对象进行单变量分析以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的PN性质预测因子.然后,进行多变量回归分析以筛选PN性质的独立预测因子.最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PN性质的预测模型.再将验证组数据分别代入该模型与梅奥诊所(Mayo clinic,Mayo)模型、退伍军人事务(veterans affairs,VA)模型、Brock大学(Brock University,Brock)模型、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PKU)模型和广州医科大学(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GZMU)模型计算PN恶性概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根据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比较各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 单变量分析筛选的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包括年龄、癌症家族史、结节最大直径、结节性质、肺上叶、钙化、血管集束征、分叶、边界清晰、毛刺以及血清CEA,SCCA,CYFRA21-1等.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年龄、CEA,边界、CYFRA21-1,SCCA,肺上叶、结节最大直径、癌症家族史、毛刺、结节性质等为PN恶性的独立预测因子.该研究构建的PN性质预测模型方程如下:f(x)=ex/(1+ex),X=(-6.318 8+0.020 8年龄+0.527 4×CEA-0.928 4×边界+0.294 6×Cyfra21-1+0.294×结节最大直径+1.220 1×癌症家族史+0.573 2×肺上叶+0.064 8×SCCA +1.461 5×毛刺 +1.497 6×结节性质).该模型与Mayo 模型和VA 模型比较,AUC(0.799 vs 0.659,0.6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029,2.638,P=0.003,0.008).然而,该模型与Brock 模型、PKU 模型、GZMU 模型比较,AUC(0.799 vs 0.762,0.773,0.7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63,0.686,0.757,P=0.288,0.493,0.449).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PN性质预测模型较为准确可靠,可帮助临床实现早诊断和早干预,值得推广应用.

    肺结节临床病理特征影像学生物指标预测模型

    2012~2021年四川成都某医院临床患者血型意外抗体筛查结果与疾病类型分析

    杨俊龙张利肖洁黎欢...
    152-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某院住院患者血型意外抗体与疾病特征进行分析,为优化精准输血方案和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 2012 年 1 月~2021 年 12 月西部战区总医院患者意外抗体筛查和鉴定资料,患者年龄、性别、输血史、妊娠史和疾病诊断,分析意外抗体阳性率、构成比及疾病特征.结果 患者意外抗体筛查阳性率0.55%(1 736/315 456),女性高于男性(0.69%vs 0.44%,χ2=90.107,P<0.05),有输血史或(和)妊娠史患者高于无输血史或(和)妊娠史者(75.69%vs 22.81%,χ2=971.098,P<0.05),40~80岁患者占72.93%(1 266/1 736).意外抗体阳性患者主要为消化系统疾病、血液及造血器官免疫疾病、肿瘤、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病,占80.41%(1 396/1 736).91.88%(1 595/1 736)抗筛阳性患者做了抗体鉴定,意外抗体以Rh血型系统41.57%(663/1 595),Lewis血型系统11.22%(179/1 595)和MNS血型系统6.90%(110/1 595)为主,抗体特异性以抗-E[32.41%(517/1 595)]、抗-Lea[10.47%(167/1 595)]和抗-M[6.08%(97/1 595)]为主,其他抗体[35.8%(571/1 595)]以未检出特异性抗体为主.结论 患者血型意外抗体筛查结果与疾病类型分析对输血安全有重要意义,输血科应针对长期输血患者、女性、有妊娠史或输血史患者进行多抗原(RhCcDEe,Lea,M)匹配的精准输血,降低意外抗体发生率,提高临床输血安全.

    血型意外抗体抗体筛查抗体鉴定输血

    孕早期基于多因素回归分析构建妊娠期糖尿病预测模型及验证

    匡梦华卢聪匡梦娇
    158-161,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孕早期(12~13+6 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发生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 选取 2020 年 1~12 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定期产检并分娩的单胎孕妇 433 例,根据孕24~28 周 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分为GDM组(n=188)与非GDM组(n=245).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孕早期血清生化指标,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GDM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模型对GDM的预测价值.选取 2021 年 1~6 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产检的 95 例孕妇对模型效能进行验证.结果 与非GDM组比较,GDM组孕妇的孕前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3.41±11.17 kg/m2 vs 21.18±2.88 kg/m2),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γ-GGT)(16.61±10.62 U/L vs 14.00±8.35 U/L),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1.90±0.58 mmol/L vs 1.57±0.55 mmol/L),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Alc,HbAlc)(5.25%±0.47%vs 5.07%±0.34%),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4.68±0.47 mmol/L vs 4.36±0.36 mmol/L),LDL/HDL(1.53±0.49 vs 1.41±0.50),TG/HDL(2.93±0.59 vs 2.71±0.58)和TC/HDL(1.19±0.49 vs 0.95±0.45)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1.69±0.39 mmol/L vs 1.77±0.41 mmol/L)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13,2.818,5.874,4.582,17.701,2.458,3.815,5.310,-2.187,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前BMI,FBG,HbAlc,TG和TC/HDL均为预测GDM的独立危险因素(Waldχ2=4.48~35.549,均P<0.05),根据筛选出的危险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如下:Logit(P)=-20.562+0.085(BMI)+1.921(FBG)+1.57(HbAlc)+2.248(TG)-2.302(TC/HDL).该模型预测GDM的曲线下面积为0.800(95%CI:0.757~0.842),最佳截断值为0.352,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80.00%,66.00%.通过 95 例孕妇对模型进行验证,发现该模型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 84.50%,91.00%和 85.30%.结论 孕早期(12~13+6 周)通过BMI联合FBG,HbAlc,TG和TC/HDL构建的预测模型对于GDM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妊娠期糖尿病预测模型孕早期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滑液及滑膜组织中CCP/AST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朱玉光方丽佳黄素玲
    162-165,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关节滑液及滑膜组织中环瓜氨酸肽抗原特异性T细胞(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antigen-specific T cells,CCP/AST)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石家庄市中医院 2021 年 1 月~12 月 128 例RA患者为RA组,并取同期在该院因关节疼痛需做关节镜检查者 50 例为对照组.其中RA患者轻度组 46 例,中度组 52 例和重度组 30 例;通过蛋白印迹分析各组受试者滑膜组织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s,RF)和抗瓜氨酸蛋白抗体(anticitrullinated protein antibodies,ACPA)蛋白表达水平;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受试者关节滑液中CCP/AST频率;双重免疫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扫描观察滑膜组织中CCP/AST染色强度;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关节滑液、滑膜组织中CCP/AST表达与RF和ACPA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RA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患者滑膜组织中RF(1.01±0.01,1.53±0.03,2.01±0.08,2.66±0.12 kDa)和ACPA蛋白(1.03±0.01,1.61±0.03,2.04±0.10,2.59±0.13 kDa)依次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4.207,12.446,均P<0.05).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患者关节滑液中CCP/AST表达依次升高(8.26%±1.68%,22.46%±3.28%,33.58%±4.37%,46.15%±5.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5.306,P<0.05).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患者滑膜组织CCP/AST染色强度依次升高(1.05±0.26,1.35±0.89,2.04±0.56,2.78±0.1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0.67,P<0.05).RA患者关节滑液、滑膜组织中CCP/AST表达与RF呈明显正相关(r=0.861,0.934,均P<0.05),与ACPA呈明显正相关(r=0.854,0.913,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OR=3.241,95%CI:1.491~6.752)、糖尿病(OR=2.565,95%CI:1.126~5.813)以及关节滑液(OR=4.450,95%CI:1.652~11.622)、滑膜组织(OR=5.629,95%CI:2.474~12.390)中CCP/AST表达均为R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RA患者关节滑液及滑膜组织中CCP/AST呈现高表达,且与疾病活动度及关节破坏有关,可用于评估此类患者临床关节活动度及骨破坏程度.

    类风湿关节炎关节滑液滑膜组织环瓜氨酸肽抗原特异性T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