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思想战线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思想战线
思想战线

王文光

双月刊

1001-778X

sxzx@ynu.edu.cn

0871-5031473

650091

昆明市翠湖北路2号

思想战线/Journal Thinking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宗旨,追踪学科前沿,突出边疆民族特色,推动学术创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价值观

    王岩熊峰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开启了人类现代化的应然价值诉求,即倡导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价值,实现人的自由、平等和幸福.然而,自工业革命以来,以资本逻辑为主导的西方式现代化始终坚持资本至上的价值理念,崇尚理性至上的价值标准,恪守零和博弈的价值取向,逐渐偏离了现代化价值观的应然指向,造成现代化价值观的现实悖论.与西方式现代化不同,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价值观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核心要义,在价值维度形成了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共同富裕的价值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准则、和平发展的价值取向等基本内涵.因此,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价值观具有人民性、连续性、包容性、和平性等主要特性.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价值观对于引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深化人类文明的交流与互鉴、绘就人类现代化新世界图景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独特价值观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及时代价值探赜

    徐玉生曾子星
    13-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所构成的科学理论体系.溯及其生成过程,以党的十八大、建党95周年、党的二十大、2023年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为时间节点,历经筑基、生发、充盈、形成等四个阶段.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在理论价值维度,习近平文化思想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篇,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夯实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在实践价值维度,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了中华民族走向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明确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行动指南,提供了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化动力.

    习近平文化思想生成过程理论价值实践价值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路向

    张娅
    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打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作为空间,需要在中华文明发展的时代走向中把握其来路和去路,进而找到进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之所以可能,源于其历史、理论和实践共铸的时代来路所提供的深刻依据,即源于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源于马克思主义赋予中华文明的生机和活力、源于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的实践基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之所以重要,在于其时代去路所内涵的民族性目标、社会主义目标和现代性目标的积极指向,即以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助力民族复兴、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型文明高扬科学社会主义价值、以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现实路径,在于明确其方向、方位和方法,即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以"两个大局"把准文明互动关系、以"两个结合"为根本方法遵循.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国式现代化时代路向

    农牧交错地带:认识中华文明统一性的一个视角

    麻国庆张斯齐
    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文明统一性的基础来源于各民族之间形成的你来我往、我来你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统一关系.农牧交错地带同时并存农耕与游牧两种生计方式,这种互补循环的关系使不同经济文化类型在此区域内发生碰撞,在保留各自特质的同时又融合为一种独特的生计方式,在此基础上衍生出该地区特有的以嵌入和共享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结构和文化形式.农牧业生计方式的共生与融合带来经济方式的趋同化,加速了社会一体化进程.农牧交错地带的发展变化,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牧交错地带共生共融嵌入中华文明统一性

    共同富裕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作用机制研究

    杨明洪袁子媚
    3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同富裕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内涵相连、理论同源、建设同步,在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共同富裕提供了目标指引、过程增进以及结果导向.共同富裕作为奋斗目标,其内涵的共同体意蕴和人民富强目标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指明方向并提供行动准则;同时,共同富裕作为一种过程,分别以"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实践不断增进中华民族的共同性和认同度;此外,共同富裕作为结果状态,强化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族际纽带、自然淡化了族际界限和塑造了中华民族外在形象和影响力.

    中华民族共同体共同富裕共同性

    榫卯联结: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的传统文化根基

    红梅
    5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是当前基层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历史上自发形成的北京市古北口河西村、西城区牛街社区和云南郑家庄进行调研和观察,认为民族互嵌式社区的自发形成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从社会结构和心理认同上与中华传统文化中榫卯结构的文化精髓有异曲同工的相似表达."道法自然与天人合一""和谐共存与互补共生""中和思想与以柔克刚""和而不同与守正创新"的理念成为各民族互嵌生活的认知和遵循.榫卯联结的传统文化思想,其核心在于各元素既独立存在,又相互支撑,形成稳定与和谐的整体.这一思想理念在河西村、牛街和郑家庄千百年的存续中得到了较为鲜明的体现,可以从经济生产互嵌、生活环境互嵌、乡村管理互嵌、文化交融互嵌、心理相依互嵌五个维度来梳理和实证.在新时代,民族互嵌式社区高质量发展的文化路径主要从文化内容维度、文化传播维度和文化创新维度展开,包括榫卯联结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是建设和谐共生、充满活力的民族互嵌式社区的文化根基.

    榫卯联结传统文化思想民族互嵌式社区和谐共生文化融合

    新家庭主义与当代青年婚育行为研究

    汪永涛
    6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代青年在婚育行为上越来越多元化、理性化,并且群体内部存在分化.从新家庭主义的分析框架入手,可将青年婚育行为分为四种类型:保守型婚育、自我型婚育、焦虑型婚育和逃避型婚育.现代家庭面对压缩现代性的挑战,形成新家庭主义应对策略.新家庭主义包括经济、伦理、情感、自我四个维度.家庭在发挥其韧性以支撑家庭高强度的发展目标时,出现高度失衡的代际关系、密集型养育方式的不堪重负,家长多重身份焦虑等困境.家庭内部风险不断积聚,逐渐显示其脆弱性,家庭越来越难以承载心灵的自由和幸福.青年由此对家庭价值和意义进行反思,对家文化进行解构,并建构一套新的人生价值和意义体系,造成新家庭主义悖论.

    青年婚育行为新家庭主义家文化

    陆海双城、要素同构与精神返乡——《子归城》的"一带一路"书写叙事

    郑亮
    73-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子归城》是刘岸历经十三载呕心沥血出来的辉煌之作,溢出了一般小说的时空规约,在虚拟与现实、沿海与内陆、古老与当下的双重向度上完成了对"一带一路"故事的宏大构建,将西域百年来的人文与风土变迁以及当下居住地的切身体验一并融入叙事之中.在对故事脉络进行展开的同时,刘岸将诸多极具代表性、地域性的要素加入文本,通过与这些带有亲历性经验的要素进行精神合谋来达到情感上的融通,使有关历史与现实的叙事充满诗性,摆脱了化约式写作刻意堆砌意象的泛化与空心化.有关子归古城往事的追忆与诉说是一次精神返乡书写,以对故乡的浪漫想象去契合曾经失落又重新拾起的个体与群体的互动经历.

    《子归城》时空框架一带一路精神返乡

    清至民国时期粤盐销滇研究

    赵小平胡薇薇
    8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上,云南开化府、广南府等滇东南地区因距滇盐产地较远,滇盐经常供不敷销,商民往往通过从邻省购买粤盐和从边岸市场购买越南海盐来解决缺盐问题.清乾隆五年(1740年),官府层面借销粤盐开始,并持续近两百年,其中,滇粤"铜盐互易"成为云南与广东省际贸易的特殊案例,此举既同时解决了滇东南地区食盐短缺和广东铸钱原材料缺乏问题,还赋予了维护本国盐、铜市场正常运行,加强边岸地区治理能力的职责,意义重大.民国时期,借销粤盐虽然时借时停,但仍然值得我们关注.

    粤盐销滇省际贸易边疆治理

    论明代的钱粮考课与地方施政实态

    李园
    98-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钱粮考课作为官员政绩考核与财政管理的结合,是维系国家财政运行的重要制度设计.明代,钱粮考课在定位上经历了两次重要调整,一是洪武中后期,随着国家赋税征收政策从开源转向守成,钱粮考课目的逐渐从追求赋税总量增长向不亏原额的"赋役完欠"转变.二是明中叶以来,因地方逋赋和财政压力,中央改变了明初抚民与钱粮并重的政绩认定原则,逐渐将钱粮完欠置于地方政绩考核的中心地位.通过户部介入、编订钱粮完解册薄和扩大参罚范围等措施,强化钱粮考课力度,形成地方省—道—府—州—县一体参罚模式.在考课标准上,形成一种既部分妥协于地方征收实际,又区分于财政分配内轻重缓急的变动标准.在明代后期专于催科的考课体制下,地方施政压力主要来自于钱粮完欠,地方官员的职责以及施政重心呈现"财政化"倾向.

    职官考课钱粮完欠催科地方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