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张喜德

双月刊

2096-1340

shxzhzs@163.com

029-38185250

712046

陕西省咸阳市世纪大道中段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haanxi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由陕西省教育厅主管,陕西中医学院主办的中医药学术刊物,注重中医药学术水平,主要报道国内外中医药学科最新科研、医疗成果和学术成就。重点面向从事医学教育、临床医师、科研研究的人员。办刊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以提高为主,兼顾普及,为中医教学、科研、医疗服务,面象教学、科研、医疗一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玄府气液理论治疗脱发

    闫可可邢赛伟席俊羽肖孟勇...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脱发症,属于中医"斑秃""油风"等范畴,是皮肤科中常见疾病.其病因多样、病机复杂,然笔者发现玄府郁闭是其基本病机,采用通玄补虚、辛香通玄、通玄润燥、通玄泻火之法,可取得良好疗效,并基于"玄府气液理论",说明脱发之病因病机、治则治法,为该病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玄府气液理论脱发病因病机治则治法

    五灵胶囊HPLC指纹图谱研究

    苏永健杜鑫刘红娜张小华...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五灵胶囊HPLC指纹图谱的方法.方法 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A)-0.1%磷酸(B),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10 nm;进样量:10μL.结果 测得指纹图谱的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均符合规定,10批样品HPLC指纹图谱中共确定16个共有峰,并确认其中6个峰分别为丹酚酸B、柴胡皂苷a、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丹参酮ⅡA、五味子乙素,相似度>0.980,样品图谱与对照图谱一致性好.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靠,明确了五灵胶囊中活性成分的分布差异,为五灵胶囊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五灵胶囊HPLC指纹图谱质量控制

    GC-MS法分析橘红蜜炙前后挥发性成分的变化

    隋利强王建徐惠龙
    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以GC-MS法分析橘红蜜炙前后挥发性成分的变化.方法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橘红、蜜橘红挥发油,用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组成及相对百分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橘红、蜜橘红中共检测到挥发性成分53种,其中,橘红蜜炙后新增成分12种,27种成分相对含量升高,5种成分相对含量降低.橘红蜜炙后α-蒎烯、α-石竹烯等药效成分含量升高,该变化与橘红蜜炙增强止咳、化痰作用有关.结论 橘红蜜炙后,挥发性成分变化明显,该结果可为橘红炮制原理研究提供参考.

    橘红蜜炙水蒸气蒸馏GC-MS挥发性成分

    板蓝根内源性肽的体外四种抗氧化活性研究

    何利思林妙娜蒋斌斌彭美顺...
    5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板蓝根内源性肽抗氧化活性情况.方法 采用固相萃取法分离纯化板蓝根的内源性肽,研究其对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超氧阴离子清除活性、羟自由基清除活性和还原力测试等四种体外抗氧化情况.结果 除超氧阴离子外,板蓝根内源肽对其余三种抗氧化活性较好,且具有良好的"量-效"关系.结论 板蓝根内源性肽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板蓝根内源性肽抗氧化活性自由基

    宁强县乌天麻和红天麻生药学研究

    赵璠崔启宁梁刚曹福麟...
    5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对陕西省宁强县天麻栽培基地乌天麻和红天麻的生物学特性及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特征和显微鉴别特征进行研究,完善陕产栽培乌天麻和红天麻的生药学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陕产天麻这一"秦药"品种奠定基础.方法 在产地和市场调查的基础上,采集和收集相关乌天麻、红天麻样品,进行生物学特性及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和显微鉴别研究.结果 乌天麻与红天麻在原植物形态及药材表面特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二者的药材及显微特征均符合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天麻项下的相关规定.结论 宁强县产的红天麻和乌天麻均为天麻的变形品种,可为完善陕产天麻生药及成药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天麻生物学特性生药性状显微特征

    腹针结合胃复春片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30例

    张晶晶孙培养王玲王婉云...
    6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腹针结合胃复春片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参与本次研究的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的分为对照组30例(单纯的予以胃复春片口服治疗方案)、治疗组30例(单纯的予以胃复春片口服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腹针治疗方案),治疗8周后(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两组主要症状积分及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后主要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前,两组主要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主要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3.33%),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针结合胃复春片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予以胃复春片治疗方案.结论 腹针结合胃复春片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显著、确切,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气虚型腹针结合胃复春片临床疗效

    温针灸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32例

    臧亮韩珊珊
    6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温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32),其中治疗组采用温针灸联合美沙拉嗪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联合美沙拉嗪治疗,两组取穴相同.通过对比两组的有效治疗率、改良Mayo评分、Baron内镜分级,评定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①两组患者临床综合疗效相比较,总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的治愈率为50%显著高于对照组治愈率18.75%(P<0.05);②治疗后治疗组改良Mayo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后治疗组Baron内镜分级中0级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温针灸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优于普通针刺联合美沙拉嗪.

    温针灸普通针刺溃疡性结肠炎

    天麻钩藤汤联合针刺治疗颈源性眩晕经验

    樊西玲
    7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天麻钩藤汤联合针刺治疗颈源性眩晕(source of cervical vertigo,SCV)的有效性,以期为临床治疗颈源性眩晕提供有效治法.方法 从颈源性眩晕病因病机分析天麻钩藤汤的配伍原则、现代药理,针刺原理、选穴原理以及临症经验,揭示天麻钩藤汤联合针刺治疗颈源性眩晕的本质.结果 通过理论与经验分析天麻钩藤汤联合针刺治疗颈源性眩晕在症状缓解上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 天麻钩藤汤联合针刺治疗颈源性眩晕确有良好疗效,值得临床应用推广与研究探讨.

    颈源性眩晕天麻钩藤汤针刺中医经验分析

    颊针缓解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结肠镜检查疼痛临床研究

    薛峰寇媛贺海峰付晓君...
    7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颊针疗法对肝气乘脾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 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患者在电子结肠镜检查中疼痛、完成率的影响.方法 2018年4月—2020年1月于陕西省中医医院脾胃病二科行电子结肠镜的肝气乘脾证IBS-D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于电子结肠镜检查开始前10 min给予颊针干预,并在检查过程中留针,选穴:双侧三焦穴、头穴.对照组常规行电子结肠镜检查.比较两组电子结肠镜检查的完成率、进镜时间、VAS评分,及检查过程中心率、血压变化.结果 治疗组中60人均完成结肠镜检查(完成率100%),对照组中54人完成结肠镜检查(完成率90%),治疗组检查完成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进镜时间、VAS评分、心率、血压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子结肠镜检查时配合颊针疗法干预,可缓解肝气乘脾证IBS-D患者在结肠镜检查中的疼痛及紧张情绪,提高耐受力、完成率,缩短进镜时间.

    颊针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电子结肠镜镇痛

    针刺结合个体化桥式运动治疗中风后痰热腑实型便秘临床研究

    贺阿利刘国强王晓霞
    7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个体化桥式运动治疗中风后痰热腑实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符合中风后痰热腑实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个体化桥式运动治疗,对照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便秘评分量表、生活质量问卷评分量表及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量表的变化.结果 ①两种治疗方法对改善中风后痰热腑实型便秘疗效相当,但在自主排便和排便费力程度两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②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问卷评分比较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Fua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对比: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均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改进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的比较,治疗组对其上、下肢功能活动的改进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①针刺结合个体化桥式运动治疗中风后痰热腑实型便秘疗效确定,能够改善患者大便情况,提高生活质量;②针刺结合个体化桥式运动的治疗方法,在改善中风患者便秘的同时,对于偏瘫肢体的康复优于单纯的针刺治疗,特别是对于患者下肢的康复有显著疗效;③针刺结合个体化桥式运动治疗中风后痰热腑实型便秘,无不良事件发生,安全性好.

    针刺个体化桥式运动中风痰热腑实便秘偏瘫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