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陆岩

双月刊

1672-9749

szhjy1985@163.com

0451-86390039

150080

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52号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our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办刊宗旨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主,立足龙江,面向全国,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规律,探讨前沿的教育理念,研究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及德育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指导工作,总结经验,沟通信息,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创新人才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的成效与提升——基于高校思政课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三进"的实效性考察

    胡芳
    66-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摸清高校思政课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的真实成效是充分发挥思政课作为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关键课程作用的实践前提.课题组构建入脑入心成效的"认知-认同-践行-信仰"四重维度的考量机制,经实证研究发现,高校思政课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在理论认知度、情感认同度、理论指导性、整体性成效上均取得非常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通过对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的症候分析,主要存在本领恐慌、主体缺位、方式单一、理论发散、深度匮乏、案例平庸等问题,这影响了入脑入心成效.故应以构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检验问题"的问题链教学体系为抓手,切实推进入脑入心提质增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思政课"的价值逻辑

    苏玉波董育余
    7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培养现代化人才提供强劲动力.通过探索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思政课"的价值旨趣、价值诉求、价值意蕴,形成系统化科学化的价值逻辑结构,标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价值遵循.在此基础上,以立足党指导思想的顶层设计、构筑"大思政课"主要阵地、拓宽多元场域传播渠道、完善质量评价机制等方面为着力点,构建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思政课"的实践进路,赓续高校师生的精神血脉,培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者和接班人.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大思政课伟大建党精神价值遵循

    伟大建党精神深度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目标、素材与方法

    马志霞廖贵彩
    8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坐标,更为时代新人精神世界的构建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然而,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却面临着"精神物化""意义虚化""状态颓化""价值淡化"等问题.将伟大建党精神所蕴含的育人资源全面贯穿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始末,将致力于用"求真""担当""斗争""奉献"等精神实现远大理想、人生真谛、精神力量、道德境界等方面的教育目标.具体需要结合教学内容精选承载伟大建党精神的"人""地""事""魂"等教学素材,同时,辅之以适切的专题讲授法、历史叙事法、启发互动法、实践教学法等方式以提升教学融通的实效性.

    伟大建党精神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融入精神世界教学设计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伟大建党精神论略

    彭红涯
    87-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在党创建过程中孕育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成功之道,是激发全党践行初心使命最持久最根本的精神力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赓续伟大的建党精神,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精神涵养功能,讲清楚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深刻内涵,探索讲好伟大建党精神的主要路径,有助于将伟大建党精神内化为青年大学生的信仰追求和思想引导,外化为行动自觉和实践依循.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

    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三个向度"

    赵金子张筱蕖
    9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有益于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了解党和国家最新理论成果和重大战略部署,激发其更加奋发有为的使命担当和创新创造.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历时性梳理、共时性比较是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向度;明确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依据、内涵特质、战略要义是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向度;立足广阔的视角、构建独特的话语体系、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是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向度.

    高校思政课中国式现代化向度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的建构

    冯刚郭修远
    98-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的需要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内在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性,也在客观上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不断发展.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建构首先应当始终面向党和国家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积极适应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任务变化,适配新时代大学生思想认知规律,不断提升育人效果,其次要从加强顶层设计、打破横向壁垒、巩固纵向衔接三个维度着手,不断增强方法协调性,构建立体育人方法体系,最后要通过内部衔接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性与协调性,通过外部配合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多样性与创新性,构建开放性的系统结构以应对复杂的环境与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新时代大学生

    以中国为方法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自主知识体系

    朱惠羽
    103-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中国为方法"命题的提出与热议,意味着发展中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正试图逐渐摆脱对于外来学术的"学徒状态",逐渐提出其本真的"主体性"要求.以中国为方法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亦即"以中国为方法,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目的"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其作为中国式现代化自主知识体系的构成要件,是中国式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实践范式与理论逻辑的生动展现,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党性特质.以中国为方法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自主知识体系,需要立足中国理论、聚焦中国实践、把握中华文明、着眼中国话语,推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转换升级.

    以中国为方法思想政治教育自主知识体系

    扎根理论介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理论探讨及实践路径

    史龙鳞钱文杰
    109-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扎根理论作为一种质性研究方法,能够衔接宏大理论与微观叙事,在呈现研究现象的本土特色、构建学科自主知识体系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将扎根理论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发现其在研究问题提出、研究设计规范、中层理论建构等维度上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有较好的适配性,对于改变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存在的"有议题少问题""有方法少设计""有解释少理论"三重困境具有积极探索意义.可以通过"产生研究问题、进行数据收集、实施数据处理、实现理论构建"的路径将扎根理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同时也应注意在理论触觉敏感、伦理关系影响、已知研究适用等方面存在的限度.

    扎根理论思想政治教育适用性路径

    党的初心使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进路——基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考察

    段治文刘宏伟
    115-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百年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历史,就是持之以恒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初心使命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坚守马克思主义的逻辑起点,而且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探索的内在指引,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与使命担当有机结合的精神内涵.就理论逻辑而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内蕴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之中,不仅表征出人民至上、民族本位及理论创新的价值意蕴与思想特质,并通过基于中国共产党实践活动而形成的"革命话语"得以科学阐释.初心使命乃是中国共产党历史活动的根本遵循,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逻辑进路,并成为通往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

    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大历史观视阈下中国共产党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历史逻辑与作用机理

    刘明明
    123-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大历史观的视野看,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推进革命和建设事业中,之所以能取得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争奇迹,创造由穷到富、由弱变强的发展奇迹,集中力量办大事是其重要的法宝.这一法宝存在的客观原因在于革命和建设力量不足.集中力量办大事体现的是我国社会整体制度的优势:党的领导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关键,也是积聚起亿万民众磅礴力量的中枢;民主集中制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效能保障,是决策民主与行动有效的高度统一;以人民为中心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价值逻辑,也是赢得广大民众支持办大事的根本前提.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集中力量办大事仍是我们党和国家攻克尖端科技、应对外部势力施压和实现祖国统一的不二法宝.

    百年大党集中力量办大事内在逻辑实现路径作用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