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癌症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黄欧平

双月刊

1001-5930

syazzz@163.net

0791-88329442

330029

江西省南昌市北京东路519号

实用癌症杂志/Journal The Practical Journal of Canc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凭着对杂志精品意识的执着追求,编辑出版了今天这样一本学术先进、编校规范、印刷装帧独具风格的精品杂志,使它能在广阔的医学期刊领域里,拥有自己的一方天地,特别是在肿瘤学期刊园地里,亨有较高的声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恶性肿瘤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死亡的Logistic多因素分析

    吕园园郭森徐彤
    334-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合并冠心病(CH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125例恶性肿瘤合并CH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患者的临床结局将其划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恶性肿瘤合并CHD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125 例恶性肿瘤合并CHD患者中共有36 例死亡,死亡率为28.80%(36/125);125 例恶性肿瘤合并CHD患者中以淋巴瘤占比[42.40%(53/125)]最多,其次为胃癌[20.80%(26/125)]、肝癌[15.20%(19/125)]、前列腺癌[10.40%(13/125)]、子宫颈癌[7.20%(9/125)]等;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糖尿病、外周血管疾病、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治疗与恶性肿瘤合并CHD患者死亡无关(P>0.05);慢性肾脏病、脑钠肽(BNP)、血红蛋白(Hb)与恶性肿瘤合并CHD患者死亡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慢性肾脏病(β =2.193,OR =8.960,95%CI =3.601~22.296)、BNP≥568.8 pmol/L(β =2.388,OR =10.893,95%CI:4.071~29.143)、Hb≤129.4 g/L(β =2.048,OR =7.751,95%CI =3.048~19.714)为恶性肿瘤合并CHD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恶性肿瘤合并 CHD 患者以淋巴瘤最为多见,且死亡风险较高,与有慢性肾脏病、BNP≥568.8 pmol/L、Hb≤129.4 g/L相关,临床需高度重视上述危险因素,及时施以合理的防范措施,以尽可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冠心病恶性肿瘤危险因素淋巴瘤

    颏下岛状瓣在口腔癌根治术后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

    魏晓慧裴迎宾徐楠
    338-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颏下岛状瓣(SMIF)在口腔癌(OC)根治术后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100例OC根治术后软组织缺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 例)与观察组(50 例).对照组实施吻合血管游离前臂皮瓣修复,观察组实施SMIF修复,两组患者均观察到术后3 个月.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口腔开口度、吞咽与咀嚼功能、生活质量、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242.84±12.78)ml]少于对照组[(326.75±14.69)ml],手术与住院时间[(356.93±16.27)min、(13.29±2.82)d]短于对照组[(448.65±17.84)min、(17.48±3.46)d],而并发症发生率[6.00%(3/50)]低于对照组[20.00%(10/50)],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术后,两组口腔开口度、吞咽与咀嚼功能、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内的各维度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两组口腔开口度、吞咽与咀嚼功能与GQOLI-74 内各项维度的评分均较术前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MIF与吻合血管游离前臂皮瓣修复均能够有效改善OC根治术后软组织缺损患者口腔开口度,提高其吞咽与咀嚼功能、生活质量,但SMIF修复具备出血量更低、手术及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更少优点,值得临床大力推行.

    口腔癌软组织缺损颏下岛状瓣修复口腔开口度生活质量吞咽功能

    改良菱形皮瓣在面部基底细胞癌手术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张朝晖李振守李慧芳
    342-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改良菱形皮瓣在面部基底细胞癌手术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面部基底细胞癌96 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 =48)和联合组(n =48),常规组进行肿瘤切除术后使用常规植皮修复,联合组进行肿瘤切除术后使用改良菱形皮瓣缺损修复术.对比2 组围术期变化、疼痛程度、瘢痕变化、面部修复效果、满意评分、并发症变化.结果 与常规组相比,联合组切口长度、皮肤缺损面积较小,且创面愈合时长较短(P<0.05);与常规组相比,治疗后联合组疼痛程度、瘢痕变化分数较低(P<0.05);与常规组相比,联合组色泽、功能、美观度分值较高(P<0.05);与常规组相比,联合组面侧颧颊部、鼻部、额部、其他满意度分值较高(P<0.05).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58%(7/48),与常规组的31.25%(15/48)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改良菱形皮瓣应用于面部基底细胞癌手术缺损修复中可以改善围术期变化,降低疼痛,减少瘢痕,提高面部修复效果和满意度,并且可以减少并发症.

    面部基底细胞癌改良菱形皮瓣缺损修复

    瘤体刮除骨水泥填充保膝手术与瘤段切除肿瘤型假体置换术对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比较

    邢林卿胡明鑫徐长波董永浩...
    346-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瘤体刮除骨水泥填充保膝手术与瘤段切除肿瘤型假体置换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患者,将采用瘤段切除肿瘤型假体置换术治疗的患者纳入至置换组,将瘤体刮除骨水泥填充保膝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至保膝组.置换组26 例,保膝组34 例.收集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国际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保肢评分(musculo 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复发情况,单因素分析影响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的因素.结果 保膝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置换组,P<0.05,保膝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置换组,P<0.05,但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P>0.05.术前两组MSTS评分、HSS评分比较,P>0.05,术后6 个月及末次随访,保膝组MSTS评分、HSS评分均更高,P<0.05.通过末次随访发现,复发12 例(20.00%),未复发患者48 例(80.00%).单因素分析得出影响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的因素为Campanacci分级和肿瘤体积(P<0.05).结论 瘤体刮除骨水泥填充保膝手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较瘤段切除肿瘤型假体置换术疗效更优,其复发可能与病理分级或肿瘤体积相关.

    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瘤体刮除骨水泥填充保膝手术瘤段切除肿瘤型假体置换术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