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癌症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黄欧平

双月刊

1001-5930

syazzz@163.net

0791-88329442

330029

江西省南昌市北京东路519号

实用癌症杂志/Journal The Practical Journal of Canc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凭着对杂志精品意识的执着追求,编辑出版了今天这样一本学术先进、编校规范、印刷装帧独具风格的精品杂志,使它能在广阔的医学期刊领域里,拥有自己的一方天地,特别是在肿瘤学期刊园地里,亨有较高的声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分子分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王文利安芳王晓瑞李晓丹...
    852-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分子分型子宫内膜癌(R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选取收治的85例EC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包括错配修复(MMR)蛋白检测、p53、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并按照ProMisE分子分型流程进行不同分子分型EC区分;统计不同分子分型在传统病理类型内占比,分析不同分子分型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85例RC患者中MMRd亚型26例(30.59%)、NSMP亚型36例(42.35%)、POLE突变型2例(2.35%)、p53abn型21例(24.71%);64例子宫内膜炎腺癌中MMRd亚型22例(34.38%)、NSMP 亚型 30 例(46.88%)、POLE 突变型 2 例(3.13%)、p53abn 型 10 例(15.63%);11 例浆液性癌中 NSMP亚型4例(36.36%)、p53abn型7例(63.64%);4例透明细胞癌中MMRd亚型3例(75.00%)、p53abn型1例(25.00%);3例癌肉瘤中p53abn型3例(100%);3例其他中MMRd亚型1例(33.33%)、NSMP亚型2例(66.67%);不同分子分型EC间肿瘤分期、病理类型、病理分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C的4种分子分型对疾病区分更为真实、客观,且不同分型在肿瘤分期、病理分级及病理类型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有助于临床制定个体化精准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临床病理特征分化程度疾病分期

    不同年龄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暴晓蕊任先丽杨利利
    856-858,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108例宫颈癌患者,按年龄不同分为青年组(<40岁,32例)、壮年组(40~60岁,46例)及老年组(>60岁,30例).所有入选研究对象均由专业人员收集年龄、疾病分期、主要临床症状、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浸润深度、肿瘤直径、分化程度、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资料,之后开展对比分析,获取不同年龄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差异性,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年龄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结果 3组疾病分期、主要临床症状、远处转移率、淋巴结转移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分期与年龄呈正相关(γ=0.315,P=0.002),远处转移率、淋巴结转移率与年龄呈负相关(γ=-0.286、-0.389,P=0.015、0.000).结论 不同年龄宫颈癌患者在疾病分期、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年龄越大则疾病分期越高,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则相反.

    宫颈癌年龄病理特征疾病分期分化程度

    腹腔镜下全面分期手术对早期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池玉杰蔡玉洁宋莺歌孙瑾励...
    859-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卵巢癌患者腹腔镜下全面分期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早期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术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将接受开腹全面分期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接受腹腔镜下全面分期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观察两组手术指标、应激反应、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盆腔淋巴结切除数较对照组多,术后1 d应激反应指标水平较对照组低,下床、肛门排气、引流管留置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在早期卵巢癌患者治疗中应用腹腔镜下全面分期手术,不仅创伤小、安全性高,而且患者应激反应轻,有助于促进术后恢复,缩短恢复时间.

    腹腔镜全面分期手术期卵巢癌应激反应术后恢复

    A-Tg、Tg减少指数对中低危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首次131I清甲疗效的预测价值

    杜帅格王朝栋苌哲宗石翔...
    863-8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Tg)、甲状腺球蛋白(Tg)减少指数对术后131I治疗的中低危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108例中低危分化型DTC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甲状腺癌根治术+术后131I治疗.根据患者首次131I治疗疗效分为成功组(88例)和失败组(20例),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A-Tg、Tg减少指数.采用ROC曲线、logistic回归分析A-Tg、Tg减少指数对疗效的预测效能,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与疗效的关系.结果 2组患者的A-Tg、Tg减少指数、性别、肿瘤直径、AJCC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手术方式、治疗剂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Tg、Tg减少指数及联合检测预测预后的AUC分别为0.755、0.844、0.882,敏感度分别为70.00%、90.00%、90.00%,特异度分别为77.27%、75.00%、76.14%.不同疗效患者A-Tg、Tg减少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g越高疗效越差,Tg减少指数越高疗效越好.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Tg、Tg减少指数、AJCC分期为DTC患者首次131I治疗中低危DTC患者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检测A-Tg、Tg减少指数可预测中低危DTC患者术后首次131I治疗效果,而且二者联合预测的效能更佳,能为此后治疗提供指导.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球蛋白减少指数中低危分化型甲状腺癌131碘治疗

    巨大肝血管瘤切除术中两种入肝血流阻断方法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肝功能的影响比较

    王越市武洋
    867-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巨大肝血管瘤切除术中Pringle阻断法与Glisson鞘外阻断法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肝功能的影响,为优化巨大肝血管瘤切除术中入肝血流阻断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108例行腹腔镜巨大肝血管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中入肝血流阻断方法的不同,将其中50例行Pringle阻断法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A组,将其余58例行Glisson鞘外阻断法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B组.统计2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血流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2组患者入肝血流阻断前(T0)、血流阻断后15 min(T1)、术毕时(T2)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术前及术后d3、d7时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分析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血流阻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住院时间短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T2时HR、MAP均较T0时提高,但B组T1、T2时HR、MAP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d3、d7,2组血清ALT、AST、TBIL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B组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Pringle阻断法比较,巨大肝血管瘤切除术中行Glisson鞘外阻断可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肝功能的影响较小.

    肝血管瘤肝血管瘤切除术Pringle阻断法Glisson鞘外阻断法肝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