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癌症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黄欧平

双月刊

1001-5930

syazzz@163.net

0791-88329442

330029

江西省南昌市北京东路519号

实用癌症杂志/Journal The Practical Journal of Canc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凭着对杂志精品意识的执着追求,编辑出版了今天这样一本学术先进、编校规范、印刷装帧独具风格的精品杂志,使它能在广阔的医学期刊领域里,拥有自己的一方天地,特别是在肿瘤学期刊园地里,亨有较高的声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CYFRA21-1、CA125、NSE在脑膜癌脑脊液中的表达及其临床预测价值分析

    苗果韩冰石磊
    1260-1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糖类抗原125(CA12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脑膜癌脑脊液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脑膜癌124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124例结核性脑膜炎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脑脊液CYFRA21-1、CA125、NSE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脑脊液CY-FRA21-1、CA125、NSE的相关性;采用COX回归分析脑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来分析脑脊液CYFRA21-1、CA125、NSE水平对脑膜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脑脊液CYFRA21-1、CA125、NS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根据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知,脑脊液CYFRA21-1与CA125,CYFRA21-1与NSE,CA125 与 NSE 水平均呈正相关(γ=0.524,0.531,0.516,P<0.05).脑脊液 CYFRA21-1、CA125、NSE 水平与 KPS 评分有关(P<0.05).预后死亡组脑脊液CYFRA21-1、CA125、NSE水平显著高于预后生存组(P<0.05).根据COX回归分析表明,CYFRA21-1、CA125、NSE高表达是影响脑膜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根据ROC曲线得知,脑脊液CY-FRA21-1预测脑膜癌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14,CA125预测脑膜癌患者预后的AUC为0.853,NSE预测脑膜癌患者预后的AUC为0.849,三者联合预测脑膜癌患者预后的AUC为0.959,三者联合优于CYFRA21-1、CA125、NSE各自单独预测(Z 联合vs CYFRA21-1=3.632、Z联合vs CA125=2.852、Z联合vs NSE=2.889,P 均<0.05).结论 CYFRA21-1、CA125、NSE在脑膜癌患者脑脊液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并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三者联合可提高脑膜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脑脊液细胞角蛋白19片段糖类抗原12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脑膜癌预测

    脑脊液miR-139-5p水平对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分析

    马世杰赵舒杨董文争
    1265-1268,13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脑脊液miR-139-5p水平对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将55例脑胶质瘤患者纳入研究,同时将20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术后2周行腰椎穿刺术收集脑脊液样本,采用PCR检测脑脊液miR-139-5p水平.胶质瘤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及未复发组.结果 胶质瘤患者脑脊液miR-139-5p相对表达量为(0.76±0.20),显著低于对照组(1.00±0.16)(P<0.001).根据随访情况将胶质瘤患者分为复发组(n=10)及未复发组(n=45),两组患者在平均年龄、性别分布及肿瘤位置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肿瘤直径、WHO分期、手术是否完全切除及miR-139-5p水平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肿瘤直径大、WHO分期晚、手术未能完全切除病灶及miR-139-5p水平低的脑胶质瘤患者较肿瘤直径小、WHO分期早、手术完全切除病灶及miR-139-5p水平高的患者术后更易出现复发.MiR-139-5p水平与肿瘤直径及WHO分期显著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脑脊液miR-139-5p水平对胶质瘤患者术后复发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其预测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8,95%CI为0.8039~0.9916.结论 脑胶质瘤患者脑脊液miR-139-5p水平可能通过调控胶质瘤的进展影响患者预后.脑脊液miR-139-5p水平对患者术后复发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胶质瘤脑脊液miR-139-5p术后复发预测价值

    3D腹腔镜手术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围术期指标及甲状腺激素的影响

    裴艳红王永波张勤
    1269-1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3D腹腔镜手术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96例DT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行2D腹腔镜手术,观察组行3D腹腔镜手术,观察到术后3个月.对比2组围术期指标、甲状腺激素水平、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6.23±2.41)ml]少于对照组[(23.49±3.78)ml],手术时间[(54.72±4.63)min]短于对照组[(67.58±6.2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住院时间、并发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术后,2组间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2组的FT3、FT4低于术前,TSH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D腹腔镜手术与3D腹腔镜手术均可有效治疗DTC患者,但都会对患者的甲状腺功能产生一定影响,但3D腹腔镜手术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值得临床大力推行.

    分化型甲状腺癌3D腹腔镜手术围术期甲状腺激素

    超声引导下双侧喉上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对甲状腺癌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郑英迎徐鹏
    1272-1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超声引导下双侧喉上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对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该研究为一项前瞻性研究,将84例行甲状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纳入此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行常规静脉全麻,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双侧喉上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比较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30 min、插管时、拔管时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应激反应指标[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比较2组麻醉苏醒后3 h、12 h、24 h时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及术后72 h内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麻醉诱导前30 min、插管时、拔管时2组HR、MAP均有所升高,但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插管时、拔管时HR、MAP较低(P<0.05).麻醉诱导前30 min、插管时、拔管时2组E、NE水平均升高,但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插管时、拔管时E、NE水平较低(P<0.05).麻醉苏醒后3 h、12 h、24 h,2组VAS评分均有所升高,但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各时点VAS评分较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72 h内麻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双侧喉上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可减轻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术后镇痛效果,且有助于减少患者术后麻醉不良反应发生.

    甲状腺癌根治术静脉全麻超声引导喉上神经阻滞应激反应

    经剑突下三孔胸腔镜手术对前纵隔肿瘤患者围术期指标、应激反应及并发症的影响

    陈颖李伟刘长增段东奎...
    1276-1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经剑突下三孔胸腔镜手术对前纵隔肿瘤患者围术期指标、应激反应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胸腔镜下前纵隔肿瘤切除术的患者68例,根据入路不同分为A、B 2组,各34例,A组为经侧胸入路,B组为经剑突下三孔入路.对比2组围术期指标、应激反应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在围术期指标方面,2组手术时长、手术失血量、引流天数、术后住院时长无统计学差异,而术后首次下地时间和术后止痛药使用时长则为经剑突下三孔入路组显著短于经侧胸入路组(P<0.05),且经剑突下三孔入路组术后d2、d3的VAS评分更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疼痛相关应激反应指标方面,2组患者术后Cor、PGE2、SP血清学指标均高于正常值,但经侧胸入路组较经剑突下三孔入路组更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并发症方面,2组患者在肺部感染、肺漏气、心律失常、肺不张、胸腔积液及皮肤感觉异常情况方面无统计学差异,而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则为经剑突下三孔入路组显著低于经侧胸入路组(P<0.05).结论 经剑突下三孔胸腔镜手术治疗前纵隔肿瘤能明显减轻患者围术期的疼痛,降低术后应激反应强度,并且能有效减少肺不张、胸腔积液及皮肤感觉异常方面的并发症发生率.

    胸腔镜前纵隔肿瘤经剑突下入路围术期指标应激反应并发症

    血清CA125、CYFRA21-1、CEA、NSE及AL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肺癌患者骨转移的预测价值

    赵鑫刘燕子杨静康丽霞...
    1280-1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碱性磷酸酶(AL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肺癌患者骨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肺癌患者104例为观察组,并根据是否发生骨转移分为骨转移组(50例)和无骨转移组(54例).同时选取100例肺部良性病变者为对照组.收集肺癌患者临床资料,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CA125、CYFRA21-1、CEA、NSE及ALP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A125、CYFRA21-1、CEA、NSE、ALP对肺癌患者骨转移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肺癌患者骨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CA125、CYFRA21-1、CEA、NSE、ALP水平显著升高(P<0.05).骨转移组中临床分期Ⅲ-Ⅳ期患者占比、有淋巴结转移患者占比及血清CA125、CYFRA21-1、CEA、NSE、ALP水平显著高于无骨转移组(P<0.05).血清CA125、CYFRA21-1、CEA、NSE、ALP预测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AUC分别为0.818、0.816、0.739、0.770、0.771,5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AUC为0.955,敏感度、特异度、AUC均显著高于各肿瘤标志物单独检测(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125、CYFRA21-1、CEA、NSE、ALP是影响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清CA125、CYFRA21-1、CEA、NSE、AL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肺癌患者骨转移的预测具有较高的价值,联合诊断效能更高.

    原发性肺癌骨转移血清糖类抗原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癌胚抗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碱性磷酸酶

    血清MMP-9、IL-6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电视辅助胸腔镜术后复发风险的预测分析

    董玉倩王亚南
    1285-1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电视辅助胸腔镜(VATS)术前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对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择NSCLC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VATS治疗,术后随访2年,以复发作为随访终点事件,记录复发情况,将复发患者纳入复发组,未复发患者纳入未复发组.患者术前均接受血清MMP-9、IL-6检查,分析血清MMP-9、IL-6对NSCLC患者VATS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98例NSCLC患者VATS术后随访2年,期间复发29例,复发率为29.59%;复发组TNM分期Ⅰ~Ⅲ期占比、术前血清MMP-9、IL-6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MP-9、IL-6水平与NSCLC患者VATS术后复发呈正相关,特别当血清MMP-9>421.715 ng/L、IL-6>11.025 ng/L时,NSCLC患者VATS术后复发风险随MMP-9、IL-6水平升高而升高;绘制ROC曲线,NSCLC患者VATS术前血清MMP-9、IL-6水平单独、联合预测术后复发的AUC均>0.70,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 NSCLC患者VATS术前血清MMP-9、IL-6水平可能是术后复发风险因子,可能对早期预测术后复发风险有一定价值.

    非小细胞肺癌电视辅助胸腔镜基质金属蛋白酶-9白细胞介素-6复发

    血清CA125、CA199、CYFRA-21及CEA联合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脑转移的诊断价值

    许慧婧袁萍郑婷婷
    1290-12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癌胚抗原(CEA)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脑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NSCLC患者共96例,根据其是否存在脑转移将其划分为转移组(32例)及未转移组(64例);另将行体检的75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健康组.抽取全部研究对象的晨起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CA125、CA199、CYFRA-21及CEA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CA125、CA199、CYFRA-21、CEA联合检测对NSCLC患者脑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 转移组的CA125、CA199、CYFRA-21、CEA水平高于未转移组、健康组,且未转移组的CA125、CA199、CYFRA-21、CEA水平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结果显示,CA125、CA199、CYFRA-21、CEA联合检测诊断NSCLC患者脑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高于CA125、CA199、CYFRA-21、CEA单独诊断.结论 CA125、CA199、CYFRA-21、CEA在出现脑转移的NSCL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较高,四者联合检测能够有效诊断出患者是否存在脑转移,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受试者工作曲线细胞角蛋白19片段癌胚抗原

    贝伐珠单抗联合TP化疗方案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及预后观察

    梁博闻朋浩朱敏敏任中海...
    1293-1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TP(紫杉醇+顺铂)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晚期NSCLC患者78例,随机分为A组(39例,予以TP化疗方案)和B组(39例,予以TP化疗方案+贝伐珠单抗).比较2组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和血清肿瘤标志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水平.记录治疗期间肝肾功能损害、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自实施治疗日始对患者进行随访,统计2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结果 B组ORR、DCR分别为58.97%、89.74%,分别高于A组的35.90%、71.79%(P<0.05).治疗后2组血清VEGF、CYFRA21-1、CEA水平均降低,且B组低于A组(P<0.05).2组肝、肾功能损害,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B组5年生存率为20.51%,与A组(12.82%)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B组的中位PFS长于A组(8.9 vs 7.2个月)(P<0.05);B组的中位OS长于A组(25.6 vs 17.9个月)(P<0.05).结论 相比于TP化疗方案治疗晚期NSCLC,联合贝伐珠单抗可提高ORR和DCR,延长PFS和OS,且可降低VEGF、CYFRA21-1、CEA肿瘤标志物水平.

    晚期NSCLC贝伐珠单抗TP化疗方案疗效预后

    肺癌七项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侯卫科
    1297-13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肺癌七项自身抗体检测在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肺癌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收治的良性肺结节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集血液进行抑癌基因53(p53)、干细胞转录因子2(SOX2)、肿瘤睾丸抗原7(GAGE7)、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人癌抗原(Cage)、黑色素瘤抗原A1(MAGEA1)、肿瘤抗原4-5(Gbu4-5)检测,比较2组各抗体间差异;并依据肺癌肿瘤分期分为Ⅰ~Ⅱ、Ⅲ~Ⅳ期患者,比较2组各抗体间水平差异;绘制ROC曲线,分析各抗体及联合检测鉴别诊断良恶性肺结节的临床价值.结果 观察组p53、SOX2、GAGE7、PGP9.5、Cage、MAGEA1、Gbu4-5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5例肺癌患者中Ⅰ~Ⅱ期 29 例,Ⅲ~Ⅳ期 16 例;Ⅲ~Ⅳ期患者 p53、SOX2、GAGE7、PGP9.5、Cage、MAGEA1、Gbu4-5 水平高于 Ⅰ~Ⅱ 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显示,联合肺癌七项自身抗体检测鉴别诊断肺结节良恶性价值更高.结论 肺癌七项自身抗体检测在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价值高,可提高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有助于后续针对性治疗工作的开展.

    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肺癌七项自身抗体ROC曲线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