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郭学鹏

半月刊

2095-428X

syqk@xxmu.edu.cn

0373-3029144,3831456

453003

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医学院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Applied Clinical Pediatric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20年来,严格遵守国家的出版法规及条例,执行出版编辑规范,始终坚持突出实用为主,理论联系实践,注重基础与临床相结合,报道儿科领域新的科研成果、新理论、新技术、新进展,为促进我国儿科医学领域的学术交流服务为办刊宗旨。2005年本刊的总被引频次1417,在18种妇、儿科医学类期刊中列第4位,在1606种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列第79位;影响因子0.659,在18种妇、儿科医学类期刊中列第6位,在1606种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列第221位;即年指标0.155,在8种儿科学类期刊中仅次于《中华儿科杂志》,位居第2位,其他学术期刊指标均较去年明显提高。目前已连续四次进入北京大学图书馆主编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3年被俄罗斯《文摘杂志》收录,2005年又被美国《化学文摘》收录。2004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期刊。我刊已被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Quick全文资料管理系统(FTME)、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和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中国医学文摘:儿科学分册》等多种权威性数据库与文摘期刊作为固定收录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对儿童肛肠疾病术后大便失禁的治疗效果及对患儿心理的影响

    韩光辉张海洋饶旺苏丹...
    460-4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对儿童肛肠疾病术后大便失禁的治疗效果及对患儿心理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21年7月至2023年4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因肛肠疾病术后大便失禁就诊的37例患儿,采用加拿大Laborie生物反馈治疗仪进行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并每天进行不少于200次的盆底肌收缩功能锻炼.分别测量其治疗前、1个疗程结束时、治疗1个月及1年时的肛管电流强度、肛管基础运动肌电值、肛管收缩肌电差值及肛门持续收缩时间.选取10例健康同龄儿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长处和困难问卷对大便失禁的患儿在治疗前、治疗1年时分别进行心理评估.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与独立样本t检验对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大便失禁患儿治疗前、1个疗程结束时、治疗1个月时、治疗1年时肛管电流强度值分别为(11.32±1.92)mA、(10.22±1.28)mA、(8.45±1.09)mA、(7.80±1.23)mA,肛管基础运动肌电值分别为(235.58±55.03)μV、(185.65±34.30)μV、(124.81±36.56)μV、(93.99±28.29)μV,肛管收缩肌电差值分别为(45.64±20.38)μv、(64.20±16.59)μV、(93.63±25.53)μV、(109.83±26.95)µV,肛门持续收缩时间分别为(1.27±0.43)s、(1.58±0.40)s、(2.04±0.39)s、(2.47±0.38)s.将治疗前、1个疗程结束时、治疗1个月时数据与健康对照组[(7.20±1.09)mA、(88.65±21.76)μV、(120.73±27.57)µV、(2.68±0.29)s]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年与治疗前、治疗1个月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治疗1年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情绪症状、多动症状、同伴交往、亲社会行为及困难总分评分治疗前后比较[(3.46±1.88)分比(2.59±1.32)分、(5.78±2.12)分比(3.70±1.78)分、(3.05±1.72)分比(2.49±1.30)分、(7.30±1.54)分比(8.27±1.39)分、(21.57±4.57)分比(18.54±3.1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是治疗儿童肛肠疾病术后大便失禁的一种可靠且无创伤的有效方法,且能有效改善患儿因大便失禁造成的心理及行为问题.

    大便失禁肛肠疾病,术后盆底肌训练生物反馈心理评估儿童

    2个持续性苗勒管综合征家族中AMHR2的新突变

    王利霞李小瑜徐亚如王敬梓...
    465-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持续性苗勒管综合征(PMDS)是拥有正常46,XY染色体核型的男性,因缺乏有活性的抗苗勒管激素(AMH)或AMH受体Ⅱ型(AMHR2)缺陷,导致外生殖器表现正常而体内持续存在苗勒管结构(子宫、输卵管、阴道上部).常见致病因素为AMH和AMHR2基因突变,以常染色体隐性方式遗传.本研究报告2个PMDS家族,第1例患儿因隐睾症于2019年5月入院诊治,发现存在苗勒管衍生物,基因测序分析报告AMHR2基因新发现1个错义突变(c.579G>T;p.W193C)和1个剪切突变(c.622-3C>A;splicing).其父亲为错义突变(c.579G>T;p.W193C),其母亲为剪切突变(c.622-3C>A;splicing).第2例患儿因双侧隐睾、右侧睾丸横过异位于2023年3月入院诊治,发现2个睾丸间未退化的苗勒管衍生物,血清AMH水平升高(565.00 μg/L),基因测序分析报告AMHR2基因新发缺失突变(c.835_837del;p.Leu279del).其父亲和母亲均为缺失突变(c.835_837del;p.Leu279del).本研究报告2个新的AMHR2基因突变,扩展了这种罕见疾病的突变位点,建议隐睾症的鉴别诊断考虑PMDS,尽早手术并依据个体解剖特点处理苗勒管衍生物.

    持续性苗勒管综合征AMHR2基因隐睾睾丸横过异位

    儿童反应性关节炎的诊治进展

    李会珍徐金苹曹兰芳
    469-4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反应性关节炎(ReA)泛指远离关节部位的微生物感染后发生的无菌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本病的疾病谱很广,依据临床发病特点,可分为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相关性ReA、急性风湿热(ARF)、链球菌感染后反应性关节炎(PSRA)三类.除关节炎外,可伴有胃肠道、皮肤、眼、心脏病变等关节外表现.与成人不同,儿童ReA的发病过程更加复杂.HLA-B27相关性ReA更多见于胃肠道及呼吸系统感染后发生,中轴和骶髂关节累及少见,髋关节及外周关节受累和附着点炎更为常见.ARF最常见于5~15岁的儿童及青少年,以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炎为主要特点.儿童PSRA的发病持续时间较成人短,现就儿童ReA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诊治进展及预后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医师对儿童ReA的认识.

    儿童反应性关节炎诊断治疗

    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胶质细胞病研究进展

    田艳梅罗蓉蔡浅云
    473-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胶质细胞病(GFAP-A)是一种新型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可累及大脑、小脑、视神经和脊髓的任一区域,以脑炎、脑膜脑炎、脑脊髓炎最为常见.患者常以头痛、发热、意识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视力损害等为表现,主要以脑脊液和血清中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抗体阳性作为诊断依据.该病对糖皮质激素敏感,70%的患者予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预后良好,约1/5的患者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需长期予免疫抑制剂治疗.现通过综合分析国内外研究进展,总结GFAP-A可能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以期加深对该病的认识,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脑炎脊髓炎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胶质细胞病研究进展

    关于《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免收审稿费的通知

    476页

    免疫细胞在IgA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周蔚然刘雪梅董琳琳张洪霞...
    477-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IgA肾病是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应答是发病的关键环节,多种免疫细胞参与IgA肾病的发生发展,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不同细胞亚群直接或间接作用,可导致持续的免疫损伤.现从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两个方面阐述免疫细胞在IgA肾病中的作用,旨在为IgA肾病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IgA肾病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T细胞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对病例报告、综述类文章的补充要求

    48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