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妇产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妇产科杂志
四川省医学会
实用妇产科杂志

四川省医学会

赵霞

月刊

1003-6946

JPOG1985@163.com

028-86136595

610041

成都市青羊区上汪家拐街39号

实用妇产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Practical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立足临床,坚持实用,以解决各种临床实际问题,提高妇产科计划生育医务工作者的医疗技术水平为宗旨,创刊18年来,不但使每日从事大量临床工作的专家们爱不释手,也为广大妇产科医生提供了极为实用的临床指导,多年来,妇产科医生们一致认为,《实用妇产科杂志》不但看得懂,学得会,而且用得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停经33+1周,胎动减少3天,腹痛5+小时

    王晓燕李莉周玮
    192-194页

    《2019SOGC妊娠期肥胖管理指南》解读

    桂顺平漆洪波
    195-199页

    孕早期空腹血糖对妊娠期糖尿病的预测价值

    韩文莉
    200-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尿病是导致母儿不良结局的常见妊娠期合并症.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经济的发展,肥胖和高龄孕妇的增加,近年来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GDM多于妊娠24~28周进行糖耐量试验诊断,这就大大缩短了对GDM患者人群进行干预以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时间窗口.目前关于孕早期空腹血糖(FPG)的测定对预测GDM的价值得到了广泛研究,孕早期FPG值对预测GDM发生风险是可行且有价值的,利用孕早期FPG预测GDM经济、方便、可操作性强、可重复率高,且更容易被患者接受.但目前各研究针对孕早期FPG预测GDM最佳界值尚无统一的结论,结果集中在FPG为4.6~ 5.6 mmol/L.建议对高危人群充分重视,早期干预,尽量降低GDM的发生率,从而避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孕早期空腹血糖预测妊娠期糖尿病

    雌激素及其受体在产后抑郁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荣小凡
    204-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雌激素及其受体在产后抑郁(PPD)发展机制中有重要作用,参与PPD发生的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相关因素众多,作用途径复杂.本文对雌激素及其受体在PPD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着重阐明雌激素与神经递质间(主要包括谷氨酸能神经系统、多巴胺、γ-氨基丁酸、5-羟色胺)的交互作用,雌激素α受体、β受体及核受体与PPD发生的关系,以及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DNA片段长度、DNA重复序列及单核苷酸多态性)在PP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产后抑郁雌激素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

    早期子宫颈癌脉管间隙及宫旁浸润危险因素1245例分析

    熊莉莉张涛红余慧胡娇娇...
    208-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子宫颈癌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ymph-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及宫旁浸润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接受手术治疗1245例早期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根据是否LVSI及宫旁浸润分为LVSI组、无LVSI组和宫旁浸润组、无宫旁浸润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脉管及宫旁浸润危险因素.结果:1245例LVSI率14.1% (175/1245),宫旁浸润率1.85% (23/1245).单因素分析显示LVSI的发生与病灶类型、病理类型、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子宫颈浸润深度、淋巴转移、切缘阳性、宫旁浸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淋巴转移情况分层分析发现,在淋巴未转移组LVSI的发生率与年龄、病灶类型、病理类型、子宫颈浸润深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类型为内生型、病理为鳞癌、子宫颈深肌层浸润和淋巴转移相较于非内生型、非鳞癌、子宫颈浸润浅肌层、无淋巴转移早期子宫颈癌患者是发生LVSI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宫旁浸润与病灶类型、子宫颈浸润深度、累及阴道、累及宫体下段、切缘阳性、淋巴转移、LVSI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病灶类型为内生型、累及宫体下段、淋巴转移相较于非内生型、未累及宫体下段、无淋巴转移的早期子宫颈癌患者是发生宫旁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子宫颈深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内生型的子宫颈鳞癌患者更可能发生LVSI;病灶类型为内生型、累及宫体下段、淋巴转移的患者更可能发生宫旁浸润.

    子宫颈癌脉管浸润宫旁浸润危险因素

    前置血管围产结局130例分析

    刘娜王晓东廖华余海燕...
    214-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前置血管临床特点、孕期管理及围产儿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5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分娩的130例前置血管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高危因素、孕期管理及围产儿结局.结果:130例前置血管患者占我院同期分娩产妇的1.86‰.108例(83.1%)单胎,22例(16.9%)多胎,自然受孕109例(83.8%),辅助受孕21例(16.2%),其中妊娠合并帆状胎盘(68.5%)和前置胎盘(33.8%)占多数,96.2%产前诊断前置血管的患者合并至少一个高危因素.产前诊断111例,70.3%中孕期诊断,29.7%晚孕期诊断,诊断后行严密监测,入院孕周(33.7±2.2周),分娩孕周为35.0±1.6周,34~37周分娩77例.130例分娩活产儿150个,活产儿中存活145个,其出生体质量为2422.8±462.5 g,74例(51.0%)转NICU,在NICU住院时间为8(1~49)天.产前诊断组中,多胎妊娠病例的入院孕周、分娩孕周较单胎早,早产率和新生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单胎妊娠病例(P<0.05).产前诊断组与产时产后诊断组新生儿早产率为87.8%与55.6% (P <0.05),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2.4%和7.4% (P =0.220).结论:规范产前检查、早期诊断、严密监护胎儿情况并适时终止妊娠有助于改善前置血管孕妇围产儿结局.

    前置血管高危因素孕期管理围产儿结局

    宫腔粘连术后应用三腔导管负压冲洗引流装置的临床疗效观察

    封全灵段畅杨晴晴张林东...
    219-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宫腔三腔导管负压冲洗引流装置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收集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并经宫腔镜检查确诊为中、重度宫腔粘连,近期有生育要求并愿意治疗和随访的患者6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A组30例,术后放置宫腔三腔导管负压冲洗引流装置治疗;B组30例术后放置二腔球囊导管治疗.观察时间为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再粘连率、内膜恢复情况、月经评分及妊娠率.结果:在二次宫腔镜探查时A组有效率为93.3%,B组为8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粘连率分别为6.7%及16.7%.术后6个月A组内膜厚度及术后经量评分中位数值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阴道总引流液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宫腔感染率、脱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应用宫腔三腔导管负压冲洗引流装置相比普通二腔球囊,可降低患者再粘连率,增加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改善月经情况.

    宫腔三腔导管负压冲洗引流装置中重度宫腔粘连预后

    子宫单切口与双切口术式在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应用

    刘小晖董燕刘小玲张玉芳...
    223-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子宫单切口与子宫双切口在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甘肃省妇幼保健院住院剖宫产手术分娩,根据术前超声检查评分诊断并在术中确诊为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孕妇共136例,根据术前、术中的评估,采用子宫下段单切口术式的94例(69.1%)为子宫单切口组、采用子宫双切口术式的42例(30.9%)为子宫双切口组.收集两组孕妇的年龄、孕次、剖宫产次数、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及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围产儿结局等资料,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子宫双切口组与子宫单切口组在前置胎盘严重程度、孕妇的年龄、孕次、流产次数、既往剖宫产次数、终止妊娠的孕周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单切口组与子宫双切口组孕妇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852.74±1060.26 ml、1578.26±916.53ml、输红细胞量分别为1549.56±986.36ml、1052.35±589.69 ml、手术时间分别为125.30±36.63分钟、148.42±40.75分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切除子宫单切口组12例,双切口组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35,P=0.334).子宫单切口组与子宫双切口组在术后凝血功能异常的发生、住院时及术后发热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在膀胱损伤的发生、术后24小时出血、新生儿Agpar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双切口应用于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手术中,能够减少术中出血、保留子宫及降低术后凝血功能异常的发生.

    子宫单切口子宫双切口凶险性前置胎盘出血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在无创产前筛查非整倍体高风险中的应用价值

    史杨时盼来白周现吴庆华...
    227-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在无创产前筛查(NIPr)提示非整倍体高风险胎儿的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41例NIPT提示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高风险的孕妇,经羊膜腔或绒毛穿刺获取胎儿细胞,进行CMA分析.对于NIPT提示21-三体和性染色体非整倍体高风险的孕妇根据筛查原因(高龄筛查组、唐筛异常或超声软指标异常组、非高龄筛查组)进行组间NIPT阳性预测值的比较,并对CMA检测提示有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NV)的病例进行致病性分析.结果:NIPT对于染色体非整倍体总的阳性预测值为76.3%.NIPT对于21-三体、18-三体、13-三体和性染色体非整倍体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5.0%、88.8%、75.0%和53.3%.经CMA分析确认,在101例NIPT提示21-三体高风险病例中,以高龄筛查组阳性预测值最高(100.0%),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90例NIPT提示性染色体非整倍体高风险病例中,仍以高龄筛查组阳性预测值最高(61.9%),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o02).12例NIPT提示染色体非整倍体高风险经CMA检测存在CNV.结论:对于21-三体和性染色体非整倍体,不同人群中高龄组的NIPT阳性预测值最为显著,临床上对于此类人群,更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做好跟踪随访.CMA较传统的染色体核型分析能额外检出CNV,更能提高染色体结构异常的检出率.

    无创产前筛查染色体微阵列非整倍体产前诊断

    宫腔镜下美奥舒与电切术治疗胎盘植入的临床疗效分析

    邓嘉黄钰芙韦雪莉孙信...
    231-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比宫腔镜下美奥舒与电切术治疗胎盘植入的临床疗效,分析其临床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收治的51例胎盘植入患者,根据患者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其中进行宫腔镜下美奥舒清宫手术的有27例(简称美奥舒组),进行宫腔镜下妊娠物电切术的有24例(简称电切镜组).对比美奥舒组与电切镜组的一般资料、术中情况、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等,分析宫腔境下美奥舒清宫术的临床治疗价值.结果:随访时间6个月,美奥舒组与电切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美奥舒组的手术一次清除率(92.59%)及术后月经恢复率(74.07%)均高于电切镜组(66.67%,4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宫腔镜下美奥舒清宫术治疗胎盘植入,既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又能最大化的保护子宫内膜,为后续有生育要求的妇女带来了希望.

    美奥舒宫腔镜下电切术胎盘植入月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