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沈阳工业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沈阳工业大学

郭雨梅

双月刊

1000-1646

sygdxb@163.com

024-25691039

110023

沈阳市铁西区南十三路1号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沈阳工业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以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为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该刊是由国家科技部批准的国家级刊物,创刊于1964年,现为双月刊。主要栏目有: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控制工程、信息科学与工程、建筑工程、经济管理、基础理论研究等。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辽宁省一级期刊,除被国际著名检索系统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收录外,从2004年起又成为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的刊源。此外,还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的刊源,并为《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的入网期刊,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同时,还与台湾大学保持刊物交换关系。该刊多次荣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深受国内外读者的好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计及温度累积效应的智能电网负荷预测算法

    杨小磊过夏明路轶张大伟...
    121-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温度累积效应对负荷变化造成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计及温度累积效应的智能电网负荷预测算法.将持续高温对电网负荷的影响计入预测模型中,并利用模块化神经网络保证了对温度累积效应学习的独立性和准确性.由三个子网络构成多模块神经网络的第一层,以温度、时间及负荷特征为输入参数,所得负荷预测的准确度可达 98.13%,且误差较修正前降低了 28.63%.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具有更高的预测准确性和运行效率.

    负荷预测智能电网温度累积效应温度修正神经网络多模块温度特征时间特征负荷特征

    基于磁耦合谐振的多自由度电机无线电能传输

    常雨芳尹帅帅黄文聪李飞...
    127-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多自由度电机无线电能传输中传输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基于磁耦合谐振的多自由度电机无线电能传输方法.该方法根据共振原理构建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模型,通过反射系数描述阻抗匹配状态,获取最佳负载阻抗;采用混沌优化算法优化电机线圈损耗率,实现多自由度电机无线电能传输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后,多自由度电机的电能输出功率达到了893 W,传输效率提升了0.10 以上,提高了电能输出功率和传输效率,方法有效,具备可行性.

    磁耦合谐振多自由度电机无线电能传输阻抗匹配最佳负载阻抗混沌算法反射系数线圈损耗

    云边协同下的电网脆弱线路辨识方法设计

    罗伟峰黄建华赖丹辉任彬华...
    132-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以单纯云计算为基础的电网脆弱线路辨识中,存在主节点计算压力大、耗时过高的问题,引入云边协同方法,设计了一种以云边协同为基础的电网脆弱线路辨识方法.以云边协同逻辑架构为基础,将云计算与边缘计算相融合,构建电网脆弱线路辨识模型.利用PageRank算法建立DNS缓存,整合云计算下的边缘设备数据源,以基尔霍夫定律为基础,计算不同线路的潮流值,根据潮流结果完成电网脆弱线路辨识.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电网中的脆弱线路辨识性能更强、耗时更短.

    云边协同最优潮流云计算边缘计算功率转移分布因子PageRank算法脆弱线路

    基于超导的小型化磁粒子成像系统仿真构建

    田育珅马少华王程松范霖...
    138-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磁粒子成像技术尚停留在实验室鼠用设备阶段,传统线材线圈过大,无法在可接受的设备体量内达到临床人体检测所需磁场强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超导技术构建高场强、小型化磁粒子成像设备的方法.采用高温超导MgB2 线圈替代传统铜线圈,构建磁粒子成像选择场与驱动场.结果表明,在达到相同磁通量的情况下,超导磁粒子成像系统可将两组功能区总质量降低为0.01 kg,设备体积缩小至7L.在此基础上,采用超导线圈构建梯度磁场还能够获得更高的变化斜率,使零磁扫描区边缘更为清晰规则,移动过程中形态更为稳定,平均直径缩小近二分之一.

    磁粒子成像小型化设备梯度磁场零磁区高温超导MgB2线圈选择场驱动场

    多模态马尔科夫决策泛在电力物联网大数据智能挖掘

    陈彬徐欢邹文景
    144-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泛在电力物联网结构复杂、数据多样且不确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态马尔科夫决策的泛在电力物联网大数据智能挖掘方法.该方法构建了一种基于最大熵的马尔科夫决策算法,对电力泛在物联网进行故障诊断和负荷预测,具有标记样本需求量小、置信度高的特点.通过结合电气量信息及开关量信息来提取电网数据特征,从而充分利用多模态数据样本.仿真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方法,所提方法能够有效识别出包括信息畸变在内的电网故障,提升电网故障诊断的准确率和电网负荷预测的精度.

    电网泛在电力物联网马尔科夫决策最大熵故障诊断负荷预测电气量开关量

    基于微服务的研发运维一体化关键技术

    刘叶楠罗欢袁进学
    150-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因软件发布的迭代频率难以满足软件交付的需求,提出了基于微服务的研发运维一体化关键技术.利用粗粒度实现微服务发布,基于容器的自动发现机制和微服务注册机制实现虚拟化技术,利用DevOps技术和敏捷开发方法论完成运维一体化.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生成时间均在10s以内,可靠性均保持在90%以上,在执行程序过程中占用的内存在50 MB波动,能够有效提高研发运维一体化运行效率,缩短部署时间,降低执行内存,确保可靠性,为研发运维一体化技术提供初步参考.

    微服务粗粒度研发平台运维一体化技术DevOps技术自动发现机制容器集群管理敏捷开发方法论

    基于Faster R-CNN图像处理的变电站异常设备红外检测方法

    蒋健刘年孙超
    157-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智能变电站内一次设备红外监测图像分析与处理智能化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Faster R-CNN的变电站异常设备红外检测图谱分析方法,并实现了变电站故障设备的智能识别和原因分析.将远程终端单元所采集到的红外图像进行预处理,并对图中的变电站设备进行识别;采用大津算法结合图像灰度值的特殊性对图像进行分割与图像配准;Faster R-CNN则用于对比判断设备是否处于故障状态并分析原因.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于多种故障设备的识别准确率均在90%以上,具有较优的鲁棒性.

    智能变电站一次设备故障检测红外图谱图像处理OSTU算法图像灰度值FasterR-CNN模型

    不锈钢表面Al/Cu涂层制备与第一性原理计算

    李德元李光全张楠楠
    165-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Al/Cu涂层中金属间化合物的生成顺序和形成机理,在304 不锈钢基体表面制备了Al/Cu涂层.对试样进行热处理使得Al/Cu涂层原位反应生成金属间化合物,随后测试了涂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Al-Cu金属间化合物的焓、熵、吉布斯自由能和热容等数据.将热力学和扩散动力学相结合,提出有效生成自由能模型来预测化合物在Al/Cu界面的生成顺序.结果表明:Al/Cu涂层中首先形成Al2 Cu相,在Al/Cu界面处出现了AlCu相,加热时间增加至20h后出现了富Cu的Al4 Cu9 相.由第一性原理计算得出,Al-Cu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顺序为Al2 Cu→AlCu→Al4 Cu9,与实验结果一致.此外,氧化实验结果表明,涂层具有良好高温抗氧化性能.

    Al/Cu涂层304不锈钢电弧喷涂等离子喷涂第一性原理计算金属间化合物抗高温氧化热处理

    Ni38Co25Cr15Fe10Al10Ti1Nb1非等原子比高熵合金的拉伸性能

    顾宏亮吴迪冉蓉杨泉灵...
    172-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FCC高熵合金的强度,利用真空电弧熔炼法制备了Ni38Co25Cr15Fe10Al10Ti1Nb1非等原子比高熵合金.结果表明:高熵合金的凝固组织由单相FCC结构组成,铸带具有典型枝晶结构且存在元素偏析.高熵合金具有较高的抗再结晶性能,退火温度为1 000℃时再结晶分数仅约为45.1%,退火温度为1050℃时发生完全再结晶,此时晶粒尺寸细小均匀,平均晶粒尺寸约为4.25 μm.退火Ni38Co25Cr15Fe10Al10Ti1Nb1 高熵合金具有优异的拉伸性能.经过1000℃退火后合金抗拉强度可达1640 MPa,伸长率约为20%,经过1050℃退火后合金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约为1580 MPa和28%.

    高熵合金热处理FCC结构组织演变再结晶行为晶粒尺寸强度伸长率

    孔洞对疲劳裂纹扩展路径的影响

    郑文涛陈晶华李田
    177-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孔洞位置和尺寸对疲劳裂纹扩展路径的影响,利用ABAQUS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改进CT试样的裂纹扩展仿真模型,采用扩展有限元法研究了在低周疲劳加载条件下Q235 钢圆孔与裂纹尖端的角度、距离以及圆孔半径对裂纹扩展路径的影响,并通过引入裂纹偏转系数来定量描述不同参数对裂纹扩展路径偏转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圆孔与裂纹尖端的夹角为45°时,裂纹偏转系数取得最大值;裂纹偏转系数随着孔洞半径的增加逐渐增大,随着圆孔与裂纹尖端距离的增大逐渐减小.

    孔洞裂纹扩展低周疲劳裂纹偏转行为扩展有限元法裂纹尖端应力场仿真模拟裂纹偏转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