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沈阳工业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沈阳工业大学

郭雨梅

双月刊

1000-1646

sygdxb@163.com

024-25691039

110023

沈阳市铁西区南十三路1号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沈阳工业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以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为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该刊是由国家科技部批准的国家级刊物,创刊于1964年,现为双月刊。主要栏目有: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控制工程、信息科学与工程、建筑工程、经济管理、基础理论研究等。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辽宁省一级期刊,除被国际著名检索系统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收录外,从2004年起又成为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的刊源。此外,还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的刊源,并为《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的入网期刊,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同时,还与台湾大学保持刊物交换关系。该刊多次荣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深受国内外读者的好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激光定向能量沉积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应用进展

    刘伟军张凯王慧儒卞宏友...
    631-6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激光定向能量沉积(LDED)技术作为一种前沿增材制造技术,在材料加工和产品制造领域展现出显著优势,综述了LDED技术的发展历程、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及其在多个工业领域的应用现状.LDED技术能够有效提升材料利用率、缩短制造周期,并实现复杂零件的直接制造,尤其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和医疗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通过仿真分析、在线监测和闭环控制策略,LDED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成形精度和产品质量.随着LDED技术的成熟和优化,该技术有望在降低成本、提升性能以及推动制造业绿色转型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增材制造激光定向能量沉积金属材料加工修复再制造工艺研究材料性能模拟与仿真在线监测

    往复压缩机进气阀气量无级调节技术现状及展望

    王德喜崔玮琳洪晓吴海琦...
    646-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往复压缩机供气与需求不匹配是导致能耗高的主要原因,进气阀气量无级调节技术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手段,其实现方式包括直线网状部分行程顶开式调节系统和旋转杯状全程可控式调节系统.直线网状部分行程顶开式调节系统可以实现对压缩气量的精准连续调节,本质为液压传动控制,但存在通流面积小、阻力损失大、撞击严重、执行系统复杂及故障点多等缺陷.旋转杯状全程可控式调节系统是一种新型气量无级调节技术,其本质为机电一体化,原理是通过伺服电机对杯状阀进行精准调控,具有通流面积大、阻力损失小、开阀无摩擦、关阀摩擦行程小及运动部件无撞击等优点.对2 种调节系统的理论、结构、控制系统、能效进行了全面的综述,指出旋转杯状全程可控式调节系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应从旋转杯状全程可控式调节系统的理论研究、结构优化、材料研制及智能系统开发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进气阀气量无级调节直线网状阀旋转杯状阀部分行程顶开式调节全程可控式调节能效分析

    数字化增材制造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邢飞刘琦
    654-6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数字化为基础的工业物联网(IIoT)使制造业进入了高效率、高可靠、低成本的智能制造时代.近年来,增材制造作为一种新型制造方法,在航空航天、流程工业、模具制造、汽车制造等领域呈现出广泛应用前景.增材制造过程中以大数据为基础的高性能计算和分析处理对平衡"质量-效率-成本"尤为重要.立足于数字化智能制造,对增材制造云平台的实现原理、云增材制造工业软件体系进行了深入剖析,阐述了数字化增材制造的挑战和潜力.

    增材制造数字化云平台工业物联网云计算云制造工业软件数字孪生

    复杂装备运维系统数字孪生应用框架

    魏喆张凯王忠凯许铎...
    665-6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前复杂装备运维系统急需实现智能化转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与深度学习技术相结合的复杂装备运维系统数字孪生框架,建立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复杂装备运维系统数字孪生理论和应用框架.在理论层面,结合深度学习构建了多层次的运维系统数字孪生框架;在应用层面,基于"知识-数据-模型"并行驱动的形式,构建了运维系统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孪生应用框架;在数据角度,提出了一种理论框架与NST模型结合的应用形式,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针对动车组的非稳态时间序列数据,NST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

    数字孪生深度学习复杂装备理论框架应用框架全生命周期时间序列智能化

    长输油气管道内检测技术

    杨理践石萌耿浩
    676-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管道内检测技术是长输油气管道内检测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长输油气管道缺陷检测、评估与完整性评价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能源行业的高速发展,管道成为能源输送的最有效载体,这对管道内检测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应运而生多种新的检测方法与解决方案.梳理了长输油气管道内检测技术的发展过程,阐述了长输油气管道内检测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针对长输油气管道内检测现存在的问题,对新技术、新方法的原理、应用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管道内检测行业的未来展望.

    油气管道内检测技术缺陷检测漏磁检测超声检测涡流检测裂纹检测应力检测

    DoS攻击下抛物型多智能体系统的输出反馈领导-跟随一致性

    刘艳军昝文广唐丽
    685-6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抛物型多智能体系统(MASs)在拒绝服务(DoS)攻击下的一致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输出反馈方法的MASs领导-跟随一致性控制协议来应对恶意攻击者发起的DoS攻击,从而实现智能体在无向通信拓扑图上的领导-跟随一致性.对DoS攻击的频率和持续时间进行了分析,利用Lyapunov稳定性定理推导了抛物型偏微分系统的稳定条件,证明了触发时间间隔不为零,避免了芝诺行为的发生,并通过仿真算例验证了理论结果的有效性.

    多智能体系统拒绝服务攻击输出反馈方法偏微分系统攻击频率攻击持续时间Lyapunov稳定性定理

    基于SE-Hardnet网络的无人机图像目标匹配算法

    苏文博房群忠徐保树张程硕...
    693-70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无人机对目标进行匹配定位过程中,面临图像旋转变化及视角尺寸过小导致的图像特征提取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候选区域检测与SE-Hardnet特征提取网络的无人机目标图像匹配算法.通过Edge Boxes算法检测候选区域,结合SE-Hardnet网络进行特征提取,实现了目标图像的精确匹配.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图像发生角度、尺寸变化时,具有更高的匹配正确率和鲁棒性,在近距离条件下图片数据集中的匹配正确率比现阶段图像匹配算法高 8%~11%.为无人机目标定位提供了一种可行和有效的手段.

    图像匹配候选区域检测EdgeBoxes算法特征提取注意力机制SE-Hardnet网络相似性度量无人机目标定位

    原子制造过程的可视化与原位检测

    李陈叶茂尹奎波徐涛...
    702-7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原子制造是指将能量直接作用于原子,对原子进行精准可控去除、增加等操作,从而调控材料结构和性质的技术.为实现原子制造的精准性和可控性,跨尺度的实时观察与检测势在必行.原位透射电子显微技术不仅能在原子尺度下实时研究纳米材料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而且可以构建原子级器件并实现其性能的原位检测.简要综述了原位透射电子显微技术在纳米/原子精度的加工、器件构建及原位检测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提出了当前原位透射电子显微技术在原子制造过程的可视化与原位检测领域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原子制造可视化原子尺度加工原位检测原位透射电子显微镜纳米材料实时观察

    高居里温度BaTiO3基无铅热敏陶瓷的研究进展

    王占杰金忱
    710-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钛酸钡(BaTiO3)基正温度系数电阻(PTCR)陶瓷材料由于具有独特的电阻-温度特性,被广泛用于制作各种热敏电阻器件.随着电子材料及元器件无铅化的要求日益迫切,高居里温度BaTiO3基PTCR陶瓷的无铅化是必然发展趋势.介绍了PTCR效应的物理机制、BaTiO3 基PTCR陶瓷材料的性能指标及其影响因素,综述了高居里温度无铅BaTiO3 基PTCR陶瓷材料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提高无铅BaTiO3 基PTCR陶瓷材料性能的策略与途径,以促进这一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钛酸钡热敏电阻PTCR效应高居里温度无铅化发展化学组成微结构

    智能建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展望

    张春巍鲍德仁孙丽
    722-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工业4.0 背景下,建筑业进入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和工业化发展时代.智能建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是推动传统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然而智能建造技术存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发展过程中协同性不足、评价标准体系和数据管理制度缺乏、智能建造模式不兼容及初始投入成本高等问题,因而限制了建筑业在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总结了智能建造技术的内核特征,并分别综述了BIM技术、AR/VR技术、区块链、建筑3D打印、建筑机器人、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新兴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为推动智能建造技术更广泛的应用,提出建立统一的智能建造评价体系、提升数据安全、节约成本和加强多学科交叉应用等方面的建议,思考并回答了土木工程学科的未来发展问题,指出智能建造技术是土木工程行业的新质生产力.

    智能建造建筑全生命周期BIM技术建筑3D打印建筑机器人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