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肝脏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肝脏病杂志
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
实用肝脏病杂志

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

周天仇

双月刊

1672-5069

sygzbzz@foxmail.com

0551-65142835

230031

合肥市长江西路424号

实用肝脏病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Hepat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科技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医学期刊。该刊以从事肝脏疾病基础和临床研究及防治的医务工作者为主要对象,报道各类肝脏疾病(包括各类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及其它肝脏疾病)的临床内外科诊疗实践经验和最新科研成果;介绍国内外本专业新技术、新疗法、新进展;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脏疾病的思路和方法;开展学术讨论。本刊的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政策,以临床为主,突出实用性,注重普及和提高相结合,兼顾医学继续教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危险因素和PBMC CD36/mTORC1信号通路变化研究

    张迎迎魏珂乐丁鹤郭慧杰...
    8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危险因素,分析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化抗原(CD)36/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1(mTORC1)信号通路水平变化。方法 2020 年7 月~2023 年12月我院诊治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 82 例,其中并发SBP者 43 例。取腹水培养,进行细菌鉴定,采用PCR法检测PBMC CD36/mTORC1 mRNA水平。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并发SBP的危险因素。结果 在本组43 例SBP患者中,分离出病原菌8 株(9。8%),其中科氏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各1 株,大肠埃希菌2 株,肺炎克雷伯菌2 株和阴沟杆菌 2 株;SBP 患者既往SBP 发生史、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INR、MELD评分及 PBMC CD36 和mTORC1 mRNA水平分别为51。2%、(45。7±5。2)μmol/L、(21。7±3。1)g/L、(1。5±0。5)、(24。9±7。5)、(3。2±0。8)和(2。4±0。7),与肝硬化组[分别为18。0%、(12。3±1。4)μmol/L、(35。3±5。4)g/L、(1。2±0。3)、(12。8±3。7)、(1。4±0。5)和(1。1±0。4)]比,差异显著(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BP 发生史、血清总胆红素、ALB、MELD评分及PBMC CD36 和mTORC1 水平为影响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SB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SBP患者PBMC CD36/mTORC1 信号通路表达上调,其在SBP发生过程中的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失代偿期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分化抗原36/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1信号通路

    肝细胞癌组织HOXC9和KIF4A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何圣科蒲江汉冯海玲吴大平...
    8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癌组织同源盒基因C9(HOXC9)和驱动蛋白家族成员4A(KIF4A)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8 年1 月~2021 年1 月我院收治的86 例HCC患者,行肝叶手术治疗,取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组织HOXC9 和KIF4A蛋白表达。随访 2 年。结果 HCC癌组织HOXC9 和KIF4A高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9。8%和51。2%,均显著高于癌旁肝组织的15。1%和1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6 例肿瘤细胞低/中分化、40 例Ⅱb/Ⅲb期TNM分期、38 例有肿瘤包膜侵犯和37 例微血管侵犯患者癌组织HOXC9 蛋白高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8。6%、85。0%、71。1%和83。8%,均显著高于30 例高分化、46 例Ⅰa/Ⅱa期TNM分期、48 例无肿瘤包膜侵犯和49 例无微血管侵犯患者癌组织(分别为53。3%、56。5%、47。9%和59。2%,P<0。05);肿瘤细胞低/中分化、Ⅱb/Ⅲb期TNM分期、肿瘤包膜侵犯和微血管侵犯患者癌组织KIF4A蛋白高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0。7%、80。0%、60。5%和89。2%,也显著高于对应组癌组织表达(分别为 33。3%、26。1%、43。8%和 22。4%,P<0。05);在随访结束时,86 例患者生存 38 例(44。2%),死亡48 例(55。8%);60 例癌组织HOXC9 蛋白高表达患者生存时间为 14。0(7。8,26。7)个月,显著短于 26 例HOXC9 蛋白低表达患者[27。0(18。8,30。5)个月,P<0。05];44 例癌组织KIF4A蛋白高表达患者生存时间为 9。0(7。0,26。3)个月,也显著短于 42 例 HOXC9 蛋白低表达患者[15。3(26。0,28。8)个月,P<0。05]。结论 HCC 患者癌组织HOXC9 和KIF4A蛋白高表达可能与肿瘤细胞恶性程度相关,并影响肝叶手术治疗后预后,值得深入研究。

    肝细胞癌同源盒基因C9驱动蛋白家族成员4A肝叶切除术预后

    超声造影与增强CT检查诊断小肝癌效能比较

    郝永欣孟祥安骆允高美丽...
    8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比较超声造影(CEUS)与增强CT诊断对小肝细胞癌(HCC)的效能。方法 2020 年 1 月~2022 年6 月我院诊治的104 肝脏小结节患者,病灶直径≤3。0 cm。均接受CEUS和增强CT检查,以穿刺活检或手术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应用2018 年版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I-RADS)对肝脏小结节分类,分析CEUS与增强CT诊断小肝癌的效能。结果 CEUS与增强CT对肝脏小结节分类有 93 例(89。4%)一致,一致性良好(Kappa系数=0。749,P<0。05);在104 肝脏小结节患者中,经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为HCC者42 例(高分化29 例,低分化13 例),肝脏良性结节62例;Kappa一致性检验显示,CEUS与增强CT诊断小肝癌均有较高的效能(P均<0。05),CEUS与增强CT以LR-4/LR-5为判断HCC的标准,与金标准诊断的一致性较高(Kappa=0。861 和Kappa=0。803),显示CEUS的诊断效能稍优于增强CT诊断;高分化HCC患者CEUS检查达峰时间和开始廓清时间分别为(29。4±4。8)s和(62。4±5。7)s,均显著长于低分化者[分别为(25。0±4。3)s和(51。8±5。2)s,P均<0。05]。结论 CEUS和增强CT检查诊断小肝癌均有较高的效能,在某些情况下,CEUS检查可能更具优越性,对评估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可能有帮助。

    肝细胞癌超声造影增强CT诊断

    影响肝细胞癌患者肿瘤微血管侵犯的多因素分析

    许梁梁宏伟杜圣黄爱娜...
    9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肝细胞癌(HCC)患者微血管侵犯(MVI)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8 年3 月~2022 年3 月我院诊治的HCC患者206 例,均接受MRI检查和肝段或肝叶切除术治疗,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MVI。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CC患者MVI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在206 例HCC患者中,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MVI 50 例(24。3%);MVI组肿瘤直径≥5 cm和肿瘤细胞低分化分别为 56。0%和 58。0%,均显著高于非MVI组的 32。7%和35。3%(P<0。05),而两组血清AFP水平400 ng/mL、Child-Pugh B级和肿瘤包膜是否完整占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果显示,肿瘤≥5 cm和肿瘤细胞呈低分化为HCC患者并发MVI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66,OR=1。141,均P<0。05)。结论 肿瘤直径大和细胞低分化为影响HCC患者并发MVI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进行影像学检查了解肿瘤大小或可初步判断HCC患者是否存在MVI而进行必要的治疗准备可能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

    肝细胞癌磁共振成像肝叶切除术微血管侵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卡瑞利珠单克隆抗体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疗效及预后分析

    叶萌萌邓泽润张韬
    96-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卡瑞利珠单克隆抗体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的疗效及其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2019 年6 月~2021 年10 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中晚期HCC患者117 例,其中联合治疗组65 例接受卡瑞利珠单克隆抗体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另52 例接受阿帕替尼治疗。根据mRECIST评价肿瘤治疗效果,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无进展生存期(PFS)及其影响因素,应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PFS的因素。结果 随访12 月,联合治疗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 44。7%和 66。2%,显著高于阿帕替尼治疗组的 15。4%和42。3%(P<0。05);在治疗3 个月末,联合治疗组血小板(PLT)计数为 81。0(51。5,145。5)×109/L,显著低于单药治疗组[107。0(69。5,191。0)×109/L,P<0。05];联合治疗组PFS为 10。6(95%CI:9。986~11。16)个月,显著长于阿帕替尼组的7。9(95%CI:6。84~8。944)个月(Log-rank=12。807,P<0。05);体力活动状态(PS)、Child-Pugh评分、CNLC分期、有无肝硬化、门脉癌栓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影响PFS的因素(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hild-Pugh B级(HR=2。379,P=0。021)和伴有门脉癌栓(HR=3。481,P=0。003)是影响中晚期HCC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TACE(HR=0。528,P=0。034)则是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应用卡瑞利珠单克隆抗体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HCC患者能有效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时间。对于肿瘤负荷较大的患者,加用TACE联合治疗可以帮助临床获益。

    肝细胞癌卡瑞利珠单克隆抗体阿帕替尼治疗晚期

    不同入肝血流阻断技术下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近期效果研究

    范明杨龙金亮周景师...
    101-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入肝血流阻断技术腹腔镜肝切除术(LH)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效果。方法 2021 年2 月~2022 年11 月我院收治的PLC患者132 例,均行LH术治疗。术中,69 例观察组采用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对照组63 例采用间歇性全入肝血流阻断。常规测量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使用超声检测门静脉血流速度(PVV)。结果 观察组手术输血率、手术时间和住院日分别为15。9%、(240。3±42。9)min和(14。7±2。3)d,与对照组[分别为19。1%、(231。7±39。5)min和(15。0±2。9)d]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观察组肝血流阻断时间为(0。0±0。0)min,显著短于对照组[(26。8±7。1)min,P<0。05],术中出血量为(301。2±52。5)mL,显著少于对照组[(369。8±59。4)mL,P<0。05];在术后7d,观察组HR、MAP和PVV分别为(79。1±7。2)次/min、(80。7±3。6)mmHg和(21。3±2。0)cm/s,与对照组[分别为(78。9±6。8)次/min、(81。9±4。1)mmHg和(20。9±1。9)cm/s]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18。4±3。5)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24。9±5。7)μmol/L,P<0。05],而白蛋白水平为(35。3±5。4)g/L,显著高于对照组[(32。0±4。6)g/L,P<0。05];术后,两组腹腔积液、切口感染、胆汁漏、肺部感染和腹腔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2。9%对3。2%,P>0。05)。结论 在行LH手术时,采用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安全有效,但采取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能缩短肝血流阻断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对术后肝功能损伤较轻。

    原发性肝癌入肝血流阻断腹腔镜肝切除术并发症治疗

    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疗效及发生放射性肝损伤影响因素分析

    包天舒杜野牧姚善文冯鹤云...
    105-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采用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疗效和放射性肝损伤(RILI)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9 年4 月~2022 年4 月我院诊治的PLC患者85 例,均接受3DCRT治疗。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考核疗效,根据报道的标准诊断RILI。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PLC患者接受3D-CRT治疗疗效和RILI发生的因素。结果 经3D-CRT治疗,本组获得客观缓解 50 例(58。8%);客观缓解组TNM Ⅳ期和Child-Pugh B级占比分别为36。0%和14。0%,均显著低于非客观缓解组的60。0%和48。6%(P<0。05),而单次剂量为3~4Gy和总剂量为50~60 Gy占比分别为52。0%和68。0%,均显著高于非客观缓解组的28。6%和45。7%(P<0。05);本组发生RILI者15 例(17。7%);RILI组TNM Ⅳ期和Child-Pugh B级、单次剂量为 3~4Gy和总剂量 50~60 Gy占比分别为 80。0%、93。0%、73。3%和86。7%,均显著高于无RILI组(分别为38。6%、14。3%、35。7%和52。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TNM分期、Child-Pugh分级、单次剂量和总剂量均为影响 3DCRT 治疗的疗效和发生 RILI 的因素(OR=5。078、4。988、4。600、4。850、4。963、5。043、5。150、4。740,P<0。05)。结论 PLC患者接受3DCRT治疗的疗效和RILI的发生受TNM分期、Child-Pugh分级、单次剂量和总剂量的影响,临床在制定放疗计划时,要充分考虑以上敏感因素,以保证提高疗效并显著降低RILI的发生。

    原发性肝癌三维适形放疗放射性肝损伤治疗影响因素

    CT和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和评估原发性肝癌患者微血管浸润价值研究

    丁建华张波邓国莉
    109-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使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和评估原发性肝癌(PLC)患者微血管浸润(MVI)的价值。方法 2020 年1 月~2023 年1 月我院收治的PLC患者 50 例,术前均接受腹部CT和MRI检查,记录肿瘤边缘模糊征象、瘤内新月征、静脉浸润的双预测因子(TTPVI)、门静脉癌栓(PVTT)和表观弥散系数(ADC)。行肝叶切除术治疗,取术后组织行病理学检查诊断MVI。结果 经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肝细胞癌(HCC)32 例和胆管细胞癌18 例,存在MVI者29 例,无MVI者21 例;CT检查MVI患者肿瘤边缘模糊、局部外凸结节、包膜不完整、多结节融合、瘤内新月征、TTPVI和PVTT等影像学征象占比分别为82。8%、17。2%、31。0%、17。2%、13。8%、65。5%和17。2%,显著高于无MVI患者(分别为14。3%、4。8%、4。8%、4。8%、0。0%、9。5%和 0。0%,P<0。05);MRI检查MVI患者肿瘤边缘模糊、局部结节、包膜不完整、多结节融合、瘤内新月征、TTPVI和PVTT等影像学征象占比为 89。7%、24。1%、37。9%、27。6%、13。8%、72。4%和24。1%,显著高于无MVI患者(分别为 23。8%、9。5%、9。5%、9。5%、0。0%、14。3%和0。0%,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T和MRI检查发现病灶边缘模糊、TTPVI和PVTT是PLC患者发生MVI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CT和MRI动态增强扫描可通过特殊征象判断PLC患者MVI的存在,可帮助临床医生做出合理的诊治策略。

    原发性肝癌微血管浸润影像学检查诊断

    肝脏小血管瘤患者MRI动态增强和弥散成像表现特征

    贾素兰卢昊宁杜静波
    113-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肝脏血管瘤(HH)病灶MRI动态增强和弥散成像表现特征。方法 2022 年1 月~2023 年3 月我院诊断的肿瘤直径≤2 cm的HH患者113 例,所有患者接受肝脏MRI动态增强和弥散成像扫描,分析MRI动态增强和弥散成像表现,记录表观弥散系数(ADC)及最大上升斜率(MSI)、正性增强积分(PEI)和平均强化时间(MET)。结果 在113 例肝脏小血管瘤患者中发现158 个病灶,单发病灶占78。8%,病灶大小为(1。7±0。4)cm;根据动态增强扫描曲线类型分布,发现Ⅰ型病灶27 个,Ⅱ型病灶29 个,Ⅲ型病灶102 个;肝脏左叶病灶71 个,右叶病灶87 个;肝脏小血管瘤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强化不明显,与肝实质相比总体呈持续相对低信号,延迟期呈轻微高信号,表现为轻中度延迟强化为主;MRI动态增强扫描结果发现,肝脏小血管瘤病灶MSI、PEI和MET分别为(321。0±33。6)、(256。6±30。7)和(535。9±61。3)s;MRI弥散成像扫描结果发现,肝脏小血管瘤病灶ADC值为(2。4±0。4)×10-3mm2/s。结论 MRI动态增强和弥散成像对肝脏小血管瘤有较大的诊断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肝脏小血管瘤MRI动态增强扫描弥散成像表现特征诊断

    微波消融与腹腔镜肝叶切除术治疗肝血管瘤患者疗效研究

    陶国清许其威李海锋
    117-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微波消融(MWA)与腹腔镜肝叶切除术(LH)治疗肝血管瘤(HH)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8 年1 月~2022 年3 月我院收治的94 例HH患者,其中46 例接受MWA治疗,48 例接受LH治疗,术后随访1 年。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 MWA组术中出血量、血流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日为(17。2±3。5)mL、(22。8±4。4)min、(158。0±31。8)min和(6。3±1。9)d,均显著少于或短于 LH组[分别为(208。4±39。7)mL、(26。3±5。1)min、(228。5±43。2)min和(8。1±2。4)d,P<0。05];手术前后,两组肝功能指标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5 d,MWA组血清TNF-α和IL-6 水平分别为(51。3±7。5)pg/ml和(18。3±3。5)pg/ml,均显著低于LH组[分别为(65。9±10。4)pg/ml和(26。8±4。9)pg/ml,P<0。05];术后,MWA和LH治疗组感染或胆漏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4%和8。3%,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随访1 年发现,LH组无肝内血管瘤复发,MWA组43 例(93。5%)病灶缩小幅度超过75%。结论 采取MWA或LH治疗HH患者均能获得良好的疗效,但考虑到手术风险,在条件允许时应尽可能地采取MWA手术治疗。

    肝血管瘤微波消融腹腔镜肝叶切除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