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沈阳化工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沈阳化工大学学报
沈阳化工大学学报

王黎

季刊

2095-2198

syhyxb@163.com

024-89383908

110142

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11号街 沈阳化工大学学报编辑部

沈阳化工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henyang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沈阳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沈阳化工大学主办的理工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86年,国内外公开发行,刊号ISSN 2095-2198/CN 21-1577/TQ。季刊,逢季度末出版。本刊是美国《化学文摘》(CA)刊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是《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站)上网期刊。主要栏目:化学与化学工程,生物与环境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信息与计算机工程,数理科学,国际学术研究。本刊旨在反映科学技术的时代脉动和我校的科技研究成果,贯彻党的教育与科技方针政策,提高我校的教育与科研水平,促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为我国的教育科技事业的创新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服务。获奖:全国高等校自然科学学报优秀编辑质量三等奖(1989);辽宁省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优秀编辑质量一等奖(1989);辽宁省优秀期刊奖(1993);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报优秀学报二等奖(1995);全国首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优秀奖(2000);第五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学术类优秀期刊三等奖(2002);辽宁省一级期刊(2008);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2009)。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g-C3N4/Cu5FeS4/RGO纳米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赵杉礼峥钱坤郑佳欣...
    193-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一种简便的方法合成了一系列的g-C3N4/Cu5FeS4/RGO纳米复合光催化剂,并通过XRD、TEM、UV-Vis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通过在可见光(λ>420 nm)照射下降解甲基橙溶液,研究了所制备的g-C3N4/Cu5FeS4/RGO纳米复合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通过分析对比,发现g-C3N4/0.75%Cu5FeS4/0.50%RGO具有最佳的光催化降解活性,经可见光照射60 min后,降解了 91%的甲基橙溶液.RGO作为助催化剂,能够加速电子的传输和转移,从而有效抑制电子-空穴对的复合,使g-C3N4/0.75%Cu5FeS4/0.50%RGO纳米复合光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效率和更稳定的光催化活性.

    光催化石墨相氮化碳Cu5FeS4RGO

    基于1,3,5-三吡唑基苯基-4,4',4"-三苯甲酸的锌、钡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结构研究

    王晓娟郭阳谢世玉由立新...
    201-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1,3,5-三吡唑基苯基-4,4',4"-三苯甲酸(H3L)为配体,分别与Zn(NO3)2·6H2O和Ba(NO3)2通过溶剂热法合成配位聚合物[Zn2(HL)2(H2O)4·2DMF]n(化合物1)和[Ba(HL)(H2O)2(DMF)]n(化合物2),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和热重分析对化合物1和化合物2进行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Pc空间群,a=3.844 0(4)nm,b=0.943 1(11)nm,c=1.026 7(12)nm,β=95.426°,Z=2;化合物 2 属于单斜晶系,C2/c 空间群,a=4.780 1(5)nm,b=0.610 6(6)nm,c=2.549 4(2)nm,β=98.182°,Z=8.化合物1中HL2-配体以(κ1-κ0-μ1)-(κ1-κ1-μ2)-μ3配位模式桥连双核Zn(Ⅱ)形成三维空间结构;化合物2中HL2-配体以(κ1-κ0-μ1)-(κ1-κ1-μ2)-μ3配位模式桥连Ba(Ⅱ)构成二维网格结构.此外,对化合物1和化合物2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化合物2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配位聚合物1,3,5-三吡唑基苯基-4,4',4"-三苯甲酸晶体结构溶剂热法

    流化床甲烷干重整催化剂的性能研究

    黄一鑫李益政张战国许光文...
    207-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开发一种可应用于流化床甲烷干重整反应的抗耐磨性高活性Ni基催化剂,利用氧化铝在高温下晶型转变的特点,以商用球形γ-Al2O3为原料制备比表面积可控、晶型接近α-Al2O3的高耐磨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不同低负载量(质量分数0.6%、1.2%、1.8%)的镍基催化剂.采用ICP、XRD、BET和H2-TPR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1.8%Ni/α-Al2O3在850 ℃、CH4/CO2物质的量比值为1的反应条件下展示了可媲美商业催化剂10.5%Ni/Al2O3的稳定性.

    流化床甲烷干重整Ni基催化剂α-Al2O3

    片层状Ni-MOF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孙曼姜孟芳柴浚淇鲁蝶...
    214-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六水合氯化镍为金属源,对苯二甲酸为配体,采用水热法制备Ni-MOF.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综合热重分析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材料的表面形貌和晶体内部结构进行表征,并通过三电极测试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表面形貌分析测试结果显示:通过水热法制备的Ni-MOF材料呈现出纳米片层状堆叠形貌,其特有的片层状结构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产生积极的影响,不仅暴露了更多的活性位点,而且促进了电解液离子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的扩散作用.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3 mol/L KOH电解液中,在0.25 A/g的电流密度下,Ni-MOF材料比电容达905 F/g;在10 A/g下,其比电容仍能保持在580 F/g.材料的反应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Ni-MOF的氧化还原过程属于典型的由扩散过程控制的电荷存储机制.这些良好的性能都说明金属有机框架作为电极材料在储能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金属有机框架纳米片层超级电容器电化学

    金属酞菁无掺杂空穴传输材料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丁茯陈卓姚佳陈伟楠...
    224-232,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分子金属酞菁化合物(MPc)是一类热和化学稳定性良好的材料,其空穴迁移率高,被视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中具有应用前景的空穴传输材料(HTMs).α-四取代的4-叔丁基苯氧基铜酞菁(CuPc-TB)和镍酞菁(NiPc-TB)被合成,并被作为非掺杂HTMs成功应用于介观多孔PSCs中.与Ni原子相比,Cu原子的引入诱导了薄膜态的金属酞菁分子呈现出更强的分子面面相对的H堆积,由此提高了其空穴传输能力.通过溶液旋涂法将CuPc-TB用作非掺杂空穴传输材料时,所获得的最优PSC器件在标准光强下获得了 17.3%的光电转换效率,这优于基于NiPc-TB的电池器件(16.5%).此外,基于非掺杂CuPc-TB空穴传输材料的未封装PSC器件在室温下显示出比基于掺杂Spiro-OMeTAD的器件更好的稳定性.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空穴传输材料光电转换效率铜酞菁镍酞菁

    基于Click反应设计和合成新型HDAC抑制剂

    朱明霞张蓬勃宋艳玲
    23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Click反应将活性片段进行拼接,设计并合成新型的抗肿瘤药物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抑制剂.以3-氟邻苯二甲酸酐为起始原料,通过取代反应得到3-丙炔氨基邻苯二甲酸酐(化合物1);以2-溴乙醇为起始原料通过Williamson反应、对甲苯磺酰化反应和叠氮化反应得到化合物4a—4c;化合物1和化合物4a—4c通过Click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5a—5c.目标化合物结构经1H-NMR进行确认,并采用HDACs试剂盒对目标化合物进行活性测试.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5b与阳性对照药物具有相当的HDAC抑制活性.

    HDAC抑制剂Click反应设计合成

    新型共晶(E)-9-STAN∶TCNB的制备与发光性质研究

    申月侯佳旺姜新东段文龙...
    238-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共晶结构与其发光性质之间的关系,合成了一种蒽衍生物(E)-9-STAN,采用缓慢的溶剂挥发法与TCNB制备出共晶(E)-9-STAN∶TCNB,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稳态和瞬态荧光光谱以及理论模拟进行了详细分析与表征.研究表明:共晶(E)-9-STAN∶TCNB中呈现出混合堆积(…ABABA…)的结构,分子间多重强的C—H…N和C—H…O氢键相互作用稳定了晶体构型;相比于发蓝光的AN、绿光的(E)-9-STAN晶体和橙光的AN∶TCNB共晶,共晶(E)-9-STAN∶TCNB荧光明显红移,为红色发射,归因于其特殊的分子结构导致的强烈的分子间电荷转移相互作用[(E)-9-STAN作为给体,TCNB作为受体].该研究为新型有机红光共晶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有机共晶发光性质电荷转移相互作用晶体结构

    硬涂层-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板固有特性分析

    孙熙民宋尊源杨铮鑫
    24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各向异性材料的有限元原理,建立了硬涂层-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板的有限元模型,考虑涂覆硬涂层的影响,对结构进行模态分析,得出固有频率,并分析了硬涂层对结构固有特性的影响,为之后硬涂层材料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叶片上的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压电涂层可以降低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板的固有频率,而压磁涂层会提高其固有频率,且压电涂层对层合板固有特性的影响大于压磁涂层.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模态分析固有频率

    机加工铜表面可视化池沸腾传热特性实验研究

    战洪仁李帅章港史胜...
    248-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标准大气压下,采用经机械加工得到的不同粗糙度铜基表面的紫铜棒在自主设计制造的实验台上进行可视化池沸腾实验,使用高级摄像机记录铜基表面气泡的产生、生长和脱离的沸腾过程,同时用数据采集器记录铜棒不同节点处的温度.经过对比分析得出了光滑表面与不同粗糙程度的机械加工表面的换热特性.结果发现:在低热流密度时,光滑表面最先沸腾,其次是相对较宽的螺纹槽表面开始沸腾;在高热流密度时,槽宽0.3 mm的铜表面气泡脱离频率最快,换热效果最好,槽宽0.1 mm的铜表面产生的气泡较大,脱离频率相对较慢,总体上经机械处理后的表面的气泡脱离频率均强于未经处理过的光滑表面的.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整理出了不同表面对临界热流密度和传热系数的影响趋势.

    机械加工表面池沸腾热流密度传热系数

    基于Workbench的流固耦合作用下U型管振动特性分析

    包日东王浩南
    254-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流固耦合理论,通过Workbench平台对U型管的振动特性进行了分析.随着流体流速的增加,U型管的固有频率会小幅度提高,最大等效应力与总应变显著增加;随着压强的增加,U型管的固有频率显著提高,最大等效应力与总应变明显提高;随着管壁厚度的增加,U型管的第一阶固有频率先增大后逐渐减小,此时管道质量影响占优,第二~六阶固有频率升高,此时管道强度影响占优,最大等效应力与最大总变形均显著减小.通过谐响应分析了 U型管的应力、应变在不同激励下的共振,发现在880 Hz时,应力、应变达到最大值.

    流固耦合U型管模态分析Workben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