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石油化工应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石油化工应用
石油化工应用

周彤

月刊

1673-5285

nxsyhg@vip.163.com

0951-5016467

750002

宁夏银川市凤凰北街172号

石油化工应用/Journal Petrochemical Industry Application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石化类综合性科技期刊,办刊宗旨是为石油化工行业的科研人员开展技术交流服务,为科研人员提供新的科学技术新资讯,掌握国内外科技研发新动态,读者对象为石化及相关行业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科研人员、高校师生及一切有关于石化发展的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转燃烧关键参数研究

    邬青鑫李乐泓任梓寒胡清萍...
    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技术开发后期蒸汽腔扩散消耗能量大.为了提高SAGD后期的开采效果,在现有的双水平井条件下进行转燃烧辅助重力泄油(CAGD)技术关键参数研究.通过油藏数值模拟,分析不同开发方式的产能效率,驱油方式转换的时机以及转换后燃烧方式、注气速度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现有井网条件,采用SAGD+CAGD接替开发注入能量减少了73.86%,同时稳产期延长了1年.(2)在SAGD生产后期,以20 000 m3/d的注气速度进行接替,采用干式燃烧与湿式燃烧结合的方式进行开发,采收率提高了3.25%,有效提高了SAGD后期的开发效果.

    稠油重力泄油提高采收率接替时机

    海上低渗油田含油污水陶瓷膜处理现场试验与分析

    周兴
    6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海上低渗油田含油污水处理工艺冗长、设备占地面积大、运行成本高等问题,采用自主研发的陶瓷功能膜材料对某渤海低渗油田平台含油生产污水开展了现场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气浮选器、核桃壳过滤器及双介质过滤器等出口污水膜处理运行周期差距较大,核桃壳过滤器和双介质过滤器出口污水膜处理运行周期满足膜设备稳定运行要求,三种设备产水水质均满足平台低渗油田A1 注水标准要求;经济性分析数据显示,平台生产水处理的最佳工艺为斜板除油器+气浮选器+核桃壳过滤器+双介质过滤器+膜设备.

    低渗油田生产污水陶瓷功能膜达标回注工艺减段

    基于载荷系数法的柱塞生产制度优化方法

    马鹏举刘伊浩杨琼刘西灵...
    6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柱塞气举作为目前主要排水采气技术之一,因其投入较少、安全环保、举升效率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由于柱塞井生产以定时生产模式为主,生产制度需人工调整,调参工作量大、灵活性低,近年使用规模不断扩大、人工成本不断增加.基于该问题,本文通过大量统计柱塞井成功开井时的载荷系数,优化原有载荷系数区间,研究发现在开井载荷系数小于 0.30 时,柱塞气井开井成功率可达 80.00%以上,实现长时间停留续流,显著提高排液效果;引入载荷系数法优化现有生产制度,建立柱塞气井定压生产制度模型,弥补原有定时生产制度的缺陷;制度优化后柱塞气井产液量、产气量与柱塞井口停留时间显著增大,提高柱塞管理及运行效果,大幅降低人工调参工作量,提高柱塞措施效果.

    柱塞气举载荷系数定压生产制度优化

    同轴式双空心杆循环加热工艺研究与应用

    康玉阳陈聪颖尹安琪张向阳...
    70-7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油田现场应用较多的井筒降黏技术分为物理降黏和化学降黏两大类.物理降黏主要有掺稀油降黏、加热降黏、微波降黏等方法.化学降黏包括油溶性降黏剂、表面活性剂、催化降黏等.本厂在高凝油开采中常用油井井筒降黏举升空心杆电加热工艺,共应用57 井次,盐海采油班站应用较多有 44 井次.主要应用电加热技术和添加化学药剂降黏技术进行稠油开采,目前存在耗电量大、污染环境、开采成本高的问题.本文通过引进同轴式双空心杆循环加热工艺,提高原油举升效率,并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双空心杆循环加热节能降耗

    细管实验法测定CO2驱最小混相压力

    解正启何杰李坷瑶
    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CO2 驱是一种针对低渗透油藏物性差、非均质性强、采收率低等问题的更高效和更具潜力的提高采收率方法.本文使用细管实验对延长油田白湾子区块和樊学区块CO2 驱最小混相压力(MMP)进行测定.实验得到白湾子区块的原油MMP为 21.30 MPa,樊学区块的原油MMP为 16.60 MPa.实验结果可为目标区域注CO2 驱提高采收率及降低操作成本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CO2混相驱细管实验最小混相压力

    稠油油藏堵塞机制研究

    王琦
    76-7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稠油开发过程中的储层堵塞问题限制着稠油的效益开发.本研究通过对沥青质、黏土矿物和油泥对储层渗透率的影响展开了室内岩心实验,研究稠油油藏堵塞机制.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流体注入,沥青质沉积导致渗透率下降,但在较高温度下沥青质沉积产生的时间晚,渗透率降低相对较小;不同黏土矿物的水敏性表现出差异,蒙脱石、伊利石和高岭石的水敏性由强到弱依次排列;油泥注入后会导致渗透率大幅下降,且高渗透性的填砂管下降更为显著.这些研究结果为稠油油藏的解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尤其是对于解决沥青质堵塞、黏土矿物堵塞和油泥堵塞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稠油沥青质黏土矿物油泥堵塞

    姬塬油田G60区井网加密效果评价

    高彦博秦月赵旭东刘艺...
    7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姬塬油田G60区西南部双排井网区采出程度低及东部条带状见水区注采井间侧向剩余油条带状富集的情况,2017 年开展油井加密试验,连续 4年油井加密 43 口,过程突出抓好储层改造参数优化、同步井网完善、注水政策优化、连片深部调驱等工作,试验区最终采收率提高 6.70%,效果显著,为后期区域规模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双排井网加密试验

    低液量井降耗提效技术研究与应用

    芮京赵亚睿王旭辉苏培福...
    82-84,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镇原油田A区低液量井存量多、占比大,从单井效益看,59.8%的井为无效井,是机采提效的"硬骨头",本文以该区低液量井为研究对象,利用系统效率评价坐标系统计分析,找出该区节能降耗的关键节点,通过对不同技术的应用、优化,最终该区提效降能效果显著,并总结形成一套节能提效技术应用图版,可为其他油藏节能治理提供技术借鉴.

    低液量井节能提效间开生产超低冲次

    疏松砂岩油藏长期水驱高渗透通道形成机理研究

    山金城付校飞李翔王涛...
    85-90页
    查看更多>>摘要:A油田疏松砂岩油藏由于长期水驱而呈现出高渗透通道发育的特征,而孔喉的大小和结构影响着堵剂的选择,因此,了解这些通道发育的特征对油田控水稳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A油田提供的天然砂岩岩心设计了长期水驱实验,研究了在流体剪切应力长期作用下储层物性和孔喉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长期水驱过程中,黏土矿物很容易发生运移,使得较小的孔喉逐渐消失,较大的孔喉进一步扩大,孔喉体积比变小,储层润湿性更多转变为水湿,进而导致油藏微观非均质性增强,储层物性改变,最终,注入水低效循环日趋严重,形成了高渗透通道.

    高渗透通道储层物性黏土矿物尺寸分布孔喉微观结构

    蜀南地区下二叠统孔洞型碳酸盐储层特征

    何洋
    91-94,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川盆地蜀南地区下二叠统碳酸盐岩储层具有重要的天然气资源潜力.本文通过对蜀南地区栖霞组和茅口组的储层特征进行详细分析,揭示了下二叠统碳酸盐岩储层的岩石类型、储集空间和储层物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蜀南地区的储集岩主要包括微生物粘结灰岩、颗粒灰岩和白云岩.其中,栖霞组的储集岩主要为喀斯特改造的微生物粘结灰岩,次为白云岩;茅口组则以颗粒灰岩为主,其次为白云岩.储集空间主要分为孔隙、洞穴和裂缝.孔隙度和渗透率数据表明,栖霞组和茅口组普遍表现为低孔低渗特征,部分区域存在较高孔隙度的段位.尽管下二叠统白云岩储层的地质资料不足,相关数据仍显示白云岩孔隙度普遍高于其他岩石类型,表明其具有较好的储集性能.本研究为蜀南地区下二叠统的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储层基础.

    生物灰岩白云岩孔隙类型储集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