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验技术与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验技术与管理
实验技术与管理

李德华

月刊

1002-4956

sjg@tsinghua.edu.cn

010-62783005;62797828-205,207,203,

100084

北京清华大学10号楼2层

实验技术与管理/Journal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实验技术与管理》是面向全国各级各类高等学校实验室的学术技术性期刊,1963年创刊,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月刊,每月20日出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是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会刊。收录我刊的国内媒体: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电子期刊服务》、《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文版)。收录我刊的国外媒体: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材料信息》(CSA:MI,工程技术)、美国《化学文摘》(CA)。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特征探索——基于首批国家级双创基地建设内容的文本分析

    王秀梅李先瑞王绚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作为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载体,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以100所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资料为研究对象,使用内容分析法探究不同类别高校基地的建设内容特点。结果显示综合类、理工类、职业类、特色类高校基地在建设内容特点上存在差异,并结合具体案例总结出依托优势平台、校企合作、结合特色产业三种基地建设模式,以期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新思路。

    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文本分析建设特征建设模式

    无机盐协同表面活性剂对煤尘保湿性影响

    周彪郭依科王凯徐敏...
    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和工人健康,煤矿井下主要采取的防尘手段是湿式除尘和化学抑尘。通过保水性实验探究无机盐与表面活性剂溶液各自及协同作用下的抑尘保湿性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由于四种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不同,形成分子层的稳定性和厚度不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溶液(SDBS)的保湿性最强,聚乙二醇对异辛基苯基醚溶液(Triton X-100)的保湿性最弱。当表面活性剂SDS与SDBS溶液质量分数分别为0。24%、0。04%,无机盐K2SO4的浓度0。9 mol/L,且SDS与SDBS比例为5∶5,SDS+SDBS的混合溶液与K2SO4比例同样为5∶5时,煤尘水分散失最少,复合溶液润湿保湿性能最佳。硫酸钾溶液对复合溶液的疏水端产生析出作用,导致煤尘疏水端的疏水作用增强,更多表面活性剂分子逃逸水相后向液-气界面聚集,从而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

    无机盐润湿保湿性煤尘抑尘

    基于金纳米粒子液膜SERS基底的多环芳烃检测方法

    王东梅龚正君范美坤朱靖宜...
    1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开发了金纳米粒子液体状薄膜SERS基底,探讨了加入顺序、促进剂浓度、加热温度和卤素离子修饰对SERS基底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金纳米粒子液膜SERS基底组装的关键是界面上的纳米颗粒和油相中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将金纳米粒子(AuNPs)与油相(己烷)先混合再加入促进剂(四丁基硝酸铵)的顺序制得的SERS基底活性最好;促进剂浓度为10 mmol/L时所得到的SERS信号最强;在不影响SERS信号的情况下,将加热温度从室温提升至80 ℃,可将制备时间从12 h缩短至40 min;加入20 mmol/L KBr修饰有利于提升SERS信号。在以上优化条件下,建立了菲(Phe)、芘(Pyr)和蒽(Ant)三种多环芳烃定量检测方法。

    金纳米粒子SERS液膜多环芳烃检测

    固体颗粒润湿性评价新方法

    王富华王路一朱海涛张卫东...
    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润湿性不仅控制着疏松砂岩储层中流体的流动和分布,而且影响微粒运移,因此对固体颗粒表面润湿性的准确评价直接关系到储层微粒润湿性的有效调控,对储层微粒运移损害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的评价方法主要针对固体平面厘米以上的宏观尺度,无法准确评价疏松砂岩储层中毫微米尺度的泥砂颗粒的表面润湿性。该文结合活化指数法和接触角测量法,提出了适用于颗粒润湿性评价的新参数——颗粒润湿指数R,建立了一套适用于毫微米尺度的固体颗粒润湿性评价新方法,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可以更准确地评价泥砂颗粒的润湿性,测试程序简单,数据处理方便,适用范围广泛,为固体颗粒润湿性的评价与应用技术提供了新手段。

    疏松砂岩储层润湿性固体颗粒润湿指数评价方法

    基于BIM和改进RRT算法的建筑机器人路径规划

    杨振舰庄亚楠陈亚东
    3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建筑机器人在施工现场获取地图信息时间长且需要规划出一条全局的、能实时避障的路径等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BIM)技术建立导航地图并进行路径规划的算法。根据BIM模型中的信息对传统RRT算法进行优化改进,提出了 IRRT(improved rapid-exploration random tree)算法。首先将原有的固定步长改为动态步长,通过判断与目标点的远近界定步长大小,避免了节点的盲目扩张;其次,对随机采样点的生成范围进行了约束,并设置一个同时考虑目标点和随机点的权重来解决传统RRT算法中新生成点仅由随机采样点单一决定的问题;算法陷入最小值时选取随机扰动策略进行逃脱;最后在全局路径的相邻节点间使用动态窗口法进行局部避障。实验仿真结果表明IRRT算法比传统RRT算法在搜索速度上快了 3倍多,平均路径比改进前减少25。56%,平均节点减少8。92%,加入动态窗口法后有效提高了机器人实时避障能力,更适合多变的室内环境使用。

    建筑机器人建筑信息模型(BIM)路径规划IRRT算法动态窗口法实时避障

    球磨法制备酚醛树脂-g-C3N4复合材料用于可见光催化产H2O2的综合实验设计

    苏佩东乔雅君李艳鑫侯嫔...
    4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通过球磨法将树脂颗粒嵌到石墨相氮化碳(g-C3N4)层状结构内,制备具有高效、稳定光催化性能的球磨改性间苯二酚-甲醛树脂-g-C3N4复合催化剂。具体研究了水热反应条件、球磨速度、球磨时间等对催化剂在纯水体系中、可见光条件下产过氧化氢(H2O2)的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BET孔径测试分析等表征手段,分别探究了球磨过程中树脂和g-C3N4的微观结构、晶体组成和孔隙结构变化。结合电化学阻抗谱测试,揭示了间苯二酚-甲醛树脂-g-C3N4复合光催化剂在纯水体系、氧气饱和条件下制备H2O2的机理。实验有助于培养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实验设计思维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提升其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过氧化氢酚醛树脂g-C3N4球磨光催化

    衍射仪的机械制造误差对拟合可信度极限的影响

    陶琨徐晓明丁琳雪
    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谱结构拟合是获得研究对象精细结构的一种重要方法,X射线多晶衍射仪测试的角度准确度直接影响全谱结构拟合的正确性和可信度,而测角仪的机械制造误差是影响测量角度准确度不可忽视的因素。该文采用模拟计算方法对由蜗轮蜗杆系统的制造误差造成的X射线多晶衍射全谱拟合结果的可信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theta-theta衍射仪而言,机械制造的角度准确度至少要达到±0。003°,拟合结果才是有可信度的,所以只有采用直接在衍射仪轴上安装有高准确度的圆光栅的方式,才能提供符合当前物质结构分析的要求。该文具体给出了圆光栅的准确度要求。

    X射线衍射机械制造误差拟合可信度

    网络舆情监测综合实验设计

    朱涛夏玲玲陈顺超徐宸...
    56-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自媒体海量舆论信息转发、情感两极分化、谣言混杂等极易引发网络舆情事件,对网络舆情监测综合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现有教学中普遍缺乏综合实验这一实际情况,设计了一套网络舆情监测综合实验方案。首先,以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为引导,确立了实验教学目标,规划了实验内容框架。然后,详细设计了从舆情文本获取到预处理,从主题挖掘到以基于变换器的双向编码器表征(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 from transformers,BERT)大模型为核心的情感分析、谣言检测等一系列实验模块。最后,使用网络舆情监测实例展示了实验效果。教学实践表明,实验方案能够使学生深入掌握网络舆情监测基本流程和实操技能。

    网络舆情监测实验设计BERT大模型主题挖掘

    基于三维点云的机器人跟踪抓取实验设计

    张倩代伟朱美强张坤...
    6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机器人抓取问题进行了综合性教学实验设计,提出了基于物体点云信息的机器人跟踪抓取方法。通过阈值处理保留运动模糊光条中亮度较高的部分,改善了运动模糊情况下光条区域提取困难的问题;利用特征直方图对不同物体的点云进行特征描述,实现了由未知的点云信息查询得到实际的抓取位置的目标;采用基于位置控制的优化算法实时更新跟踪路径,完成抓取操作。通过该完整的实验设计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激光三角法、点云信息、位置逼近等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三维点云激光条纹抓取教学实验

    基于脑电多域特征融合的跨任务认知负荷研究

    宋雨刘杨高强刘俊杰...
    7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认知负荷下的人脑活动,设计了三种实验范式(N-Back、心算和Sternberg),采集被试者在三类认知负荷下的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信号,并对EEG信号进行预处理、特征提取和特征分类。模型通过相位锁相值(phase locking value,PLV)计算了 EEG的功能连接特征,将PLV功能连接矩阵作为脑功能网络的边;以微分熵特征作为网络的节点信息,实现EEG频域与空间域特征的融合,利用图注意力神经网络完成了跨任务的认知负荷分类。模型在跨任务三分类认知负荷识别中取得了 57。12%的平均分类准确率。基于复杂网络理论,从全局和局部两个层次分析了不同负荷状态下大脑网络结构的变化,随着认知负荷程度增加,theta与alpha频段的全局聚类系数逐渐减小,delta与theta频段的全局效率则有所提高;theta频段下的额叶、顶叶与颞叶脑区电极的局部效率呈上升趋势。网络全局与局部的度量变化表明随着人脑认知负荷程度的提高,功能脑网络的拓扑结构在发生改变。

    脑电信号认知负荷跨任务图注意力神经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