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验技术与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验技术与管理
实验技术与管理

李德华

月刊

1002-4956

sjg@tsinghua.edu.cn

010-62783005;62797828-205,207,203,

100084

北京清华大学10号楼2层

实验技术与管理/Journal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实验技术与管理》是面向全国各级各类高等学校实验室的学术技术性期刊,1963年创刊,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月刊,每月20日出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是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会刊。收录我刊的国内媒体: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电子期刊服务》、《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文版)。收录我刊的国外媒体: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材料信息》(CSA:MI,工程技术)、美国《化学文摘》(CA)。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宽量程高速电阻层析成像系统设计与实验研究

    贡益明孔德仁商飞
    147-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准确识别水下冲压发动机工作管道截面气液两相流流型,该文提出将电阻层析成像(ERT)技术用于管道截面的图像重建。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设计了一套12电极的管道截面高速ERT成像系统,系统采用线性反投影算法对截面图像进行重建,通过实验验证了系统测量结果的正确性以及图像重建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系统量程可达10 kΩ、实时测速可达51 f/s,能够准确测量管道截面敏感场内的边界电压,可对模拟环境中的水下冲压发动机管道截面进行图像重建。

    水下冲压发动机管道截面电阻层析成像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线性反投影算法图像重建

    材料腐蚀与防护实验教学案例设计

    岳丽杰杨克森韩金生谢鲲...
    155-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材料类学生教学需求,以科研项目为牵引,设计了稀土合金化增强耐候钢表面锈层保护性能的实验教学案例。该实验案例以海洋大气环境下耐候钢耐蚀性能亟待提高这一实际工程问题为切入点,通过现场大气曝露腐蚀实验、实验室模拟加速腐蚀实验来评价耐候钢的耐腐蚀能力。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等物理方法和极化曲线等电化学方法,研究分析了稀土耐候钢在近海大气环境下表面锈层的形貌、物相组成、合金元素分布及其电化学腐蚀行为。利用综合实验结果分析了特定腐蚀环境下稀土耐候钢的耐蚀性能和耐蚀机理。该实验教学案例以"问题提出-材料制备-腐蚀行为分析-耐蚀性能评价"为主线,综合性强,涉及材料合金成分设计、电化学腐蚀机理、表征技术、电化学分析等众多知识点,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专业知识的系统化和一体化,对学生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耐候钢耐蚀性能表面锈层教学案例实验设计

    基于弯曲波宽带聚焦的结构中波的传播实验教学设计

    徐艳龙姜鹏飞沈一舟杨智春...
    163-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基于最新科研成果及实验教学平台,构建了基于弯曲波宽带聚焦的结构中波的传播实验教学系统,旨在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弹性波基础理论的同时,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自主设计结构模型并开展相关实验验证工作。实验教学实践表明,该实验教学系统的搭建简单快捷,实验设计科学严谨、适用性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

    科研成果弹性波实验教学科教融合

    铜纳米修饰电极的制备及电化学葡萄糖和亚硝酸盐的测定

    常静张立兵李轶张瑞中...
    170-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纳米结构材料由于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将其结合至电极表面可显著提高电化学反应的性能,而基于纳米结构修饰电极制备的高性能便携式传感器在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实验以无需抛光打磨、可一次性使用的氧化铟锡(ITO)导电玻璃为基底工作电极,通过一步电沉积法制备了铜纳米修饰的 ITO(Cu/ITO)电极。所制备的 Cu/ITO 电极可用于电化学葡萄糖和亚硝酸盐的高灵敏度、高选择性测定。该实验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转换为"仪器分析实验"课程中的研究设计性实验,选择贴近生活的课题,并通过全方位的实验操作和训练,能够使学生了解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现代分析仪器的检测原理及应用领域。通过两种不同原理传感器的构建、性能测试和实际应用,能够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流程,培养勤于思考、善于动手的科学精神,激发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全面提升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铜纳米结构电化学沉积葡萄糖亚硝酸盐电化学定量分析

    面向文科学生的AI自然语言生成实验与教学设计

    姚诚伟陈春晖陈梅
    177-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AI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呈爆发式增长的背景下,培养文科学生的AI思维和跨学科创新能力很有必要。该文以 AI 自然语言生成技术为切入点,设计了一套基于语言大模型的藏头诗生成实验教学方案,主要包括语言大模型的基本原理、微调方法、云端部署以及最终实现藏头诗生成的方法。该实验方案成功落地实验教学,形成并开放了一套可操作、可复制的教学资料成果,有助于类似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

    人工智能新文科语言大模型自然语言生成

    "冯如三号"高效超长航时无人滞空平台的设计与实践

    邱玉婷王耀坤张益铨李淼...
    185-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长航时无人滞空平台具有成本低、连续侦察能力强等特点,是未来新型飞行器的发展方向。该"冯如三号"高效超长航时无人滞空平台设计方案由该校本科生提出,采用了超高效气动布局、轻量化高强度复合材料、高效高可靠双环动力系统驱动及持久滞空飞行控制系统,通过车载起飞方式,在执行超长航时任务能力方面取得了全方位创新性突破。"冯如三号"高效超长航时无人机刷新了国际航联认证的"25~100 kg级油动无人机续航时间"世界纪录。

    超长航时无人机世界纪录本科生

    煤体微观结构及瓦斯吸附特性实验与教学应用

    徐浩王刚黄启铭孙路路...
    193-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煤微观结构与其吸附瓦斯特性对瓦斯抽采和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首先利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实验设备对煤样的微观形貌和元素分布进行了观测,之后用高温高压吸附仪开展了不同压力的煤粒等温瓦斯吸附实验,分析了煤样瓦斯吸附量随时间的变化特性,并对瓦斯吸附/解吸经验公式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发现:煤样表面存在大量孔隙、煤基质以及矿物质;煤样不同位置的元素分布各异,大都以碳氧元素为主;不同压力下瓦斯吸附量随时间先快速增加后缓慢增加直至趋于稳定,稳定条件下的瓦斯吸附量与压力成线性增加关系;实验数据与经验公式的拟合效果较好,侧面证明了经验公式的正确性,其中常数A和B与吸附压力成正比。学生对该实验的满意度在95%以上。

    扫描电镜微观结构元素分布瓦斯吸附实验教学

    潜在有毒元素和抗生素复合污染形成与治理研究的教学实践

    余彬彬杨克明王进军陈丹...
    200-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实验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培方法,形象直观地展现了潜在有毒元素Cu2+、Zn2+和抗生素土霉素(oxytetracycline,OTC)、磺胺嘧啶(sulfadiazine,Sul)单一及复合污染对小麦种子根和芽的毒性差异,以期为土壤潜在有毒元素和抗生素复合污染防治和土壤生态系统安全提供理论依据。实验表明,小麦种子的根和芽对单一污染的敏感程度依次为:Sul>Cu2+>OTC>Zn2+;复合处理对小麦种子根伸长和芽长呈现"低促高抑"规律,且根长和芽长抑制率都随处理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该实验从小麦种子的根和芽对环境污染物胁迫的直观感受,到环境污染物如何影响作物生长科学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加深了学生对复合污染影响植物生长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对环境学课程的热情和兴趣。

    潜在有毒元素抗生素复合污染小麦种子发芽

    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动态性能测试教学实验设计

    雷钢卢海峰张财志王科...
    209-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结合科研热点,设计了具有创新性和研究性的"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动态性能测试实验"。实验研究了阳极流动和死端模式下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在阶跃电流条件下的动态响应。从实验理论基础、实验平台搭建、性能测试方法及内容、实验结果探讨分析等方面,展示了科学研究的全过程。该实验旨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实验素养、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动态性能测试科教融合理实一体

    基于联合审查工作机制的高校实验室改扩建安全管理

    张孟尧郭瑾程陈姝璇
    215-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对学科交叉实验室、校企联合实验室和新工科实验室的实验环境需求持续增长,受资源、规模、投资和时间等方面的限制,现有实验室无法全部满足新建条件,因此需要对既有建筑改扩建。高校实验室的改扩建面临着政策理解模糊、技术投入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管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为解决既有建筑改扩建中的水、电、消防等基础性安全问题,探索并建立了基于高校校内多部门协作的实验室改扩建联合审查工作机制。实践证明,联合审查工作机制可以预先排除实验室改扩建潜在的基础性安全隐患,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提升国有资产利用效率。

    实验室安全学科交叉产教融合安全管理体系实验室改扩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