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验技术与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验技术与管理
实验技术与管理

李德华

月刊

1002-4956

sjg@tsinghua.edu.cn

010-62783005;62797828-205,207,203,

100084

北京清华大学10号楼2层

实验技术与管理/Journal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实验技术与管理》是面向全国各级各类高等学校实验室的学术技术性期刊,1963年创刊,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月刊,每月20日出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是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会刊。收录我刊的国内媒体: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电子期刊服务》、《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文版)。收录我刊的国外媒体: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材料信息》(CSA:MI,工程技术)、美国《化学文摘》(CA)。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取代位置对四苯乙烯-咪唑异构体性质的影响实验设计

    张然韩松王启立吴祝武...
    158-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异构体是化学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其结构与性质关系的研究对功能材料的发展具有显著推动作用。基于教师前期科研成果,设计了一个创新实验,将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融入应用化学创新实践课程。该实验制备合成了对位和间位连接的具有聚集诱导发光特性的四苯乙烯-咪唑异构体,又通过材料结构表征、光物理化学性能、电化学性质、理论计算等多种研究手段探究了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该创新实验的开展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思维和科学探索能力,提升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为学生今后在该领域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

    创新性实验实验教学异构体功能材料光电性能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混凝土开裂性能实验教学设计

    王振波陶鑫韩春绪孙鹏...
    168-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混凝土材料实验教学中裂缝表征的重难点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图像处理(DIP)技术的混凝土开裂性能实验教学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分析了混凝土早龄期开裂(塑性)、高韧性混凝土多点开裂(固态)与混凝土裂缝自愈合(回归)等 3 个方面的教学实例。DIP方法能够使教师改进教学内容,更生动、直观地展示实验结果,能够使学生开拓视野并更深刻理解混凝土的结构与性能演变。DIP能够在涵盖混凝土从塑性到固态、裂缝从产生到回归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起串联作用,有利于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创新。

    数字图像处理混凝土裂缝表征实验教学

    一阶RC电路"非正常"现象探究的启发式教学探索与实践

    冯涛李擎张瀚文俎云霄...
    177-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一阶RC电路实验中存在的工程背景较弱、探究空间小、对学生启发性不够问题,从实验方案、实验内容、实验手段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较大幅度改革。采用"直流电压源+机械开关"的新型实验方案,让电路暴露出多种体现实际工程特性的"非正常"现象,提高了实验的创新性;以"非正常"现象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实际电路中普遍存在的杂散电容、开关抖动、仪器内阻等工程要素,锻炼学生工程思维,提高了实验的高阶性;构建"线上 SPOC 学习+线下智慧实验"混合式智慧化学习闭环,强化学生自主学习,严格实施过程考核,增加了实验的挑战度。教学实践表明,改革后的一阶RC电路实验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动态电路响应过程本质和内涵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问题分析和电路调试能力,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工程素养,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电路实验实验教学改革一阶RC电路实验启发式教学

    旋转滑动弧放电特性及放电状态定量评估教学实验设计

    金珊珊赵颂扬方志
    186-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等离子体旋转滑动弧电极可方便产生电弧旋转滑动工作模式,是一种高效分解碳氢化合物的方法,在能源转化和尾气处理应用场合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该文设计了直通进气式等离子体旋转滑动弧装置,将电弧持续时间TKeep、断弧时间Td、电弧持续时间周期占比Duty和电弧旋转角度ω,作为滑动弧放电工作状态评估指标,定量评估了反应器装置在应用过程中的最优放电参数。基于对旋转滑动弧工作机理分析提出的简便定量分析方法,能够使学生更快地掌握旋转滑动弧放电应用分析方法,加深对放电实验课的理解,提高对实验现象和问题的分析能力。

    旋转滑动弧放电特性放电状态诊断拟合评估数学模型实验教学

    基于BRET/Nanobit技术的探索性实验教学项目实践

    史影郝振杰
    194-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科研转化型实践教学基础上,带领本科生探索建立了生物发光共振能量转移和蛋白质结构互补技术模型(BRET/Nanobit),并用以探讨 GPCR 介导的未知偏向性信号通路。把与课程相关的未知科学问题引入实际教学,对探索性实验项目的开展模式、实验路径、教学成效以及后续衔接方式进行了摸索。实践结果表明,科学问题引导型探索类实验能较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和深度思考,有望成为本科生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

    探索性实验G蛋白偶联受体BRETNanobit

    水泥基3D打印技术在岩石力学教学实验中的应用

    刘强吴荆凯胡文韬祝俊华...
    199-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将水泥基3D打印技术应用到岩石力学教学实验中,采用水泥基3D打印技术制作类岩石力学试样,不仅能降低实验成本,还可融入增材建造、混凝土材料和岩石力学等课程专业知识,丰富了实验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该实验让学生自主选择打印材料、设计打印模型、优化打印路径,最后打印制作出类岩石力学试样,并完成岩石力学实验。整个实验过程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科交叉知识运用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

    水泥基3D打印岩石力学水泥材料单轴压缩实验教学

    基于高速摄像技术的气液两相流型分析实验设计

    杨蕊柴煜炜杨贤呈肖迎松...
    206-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流体力学教学中难以观察流体动态运动过程的问题,通过调整课程结构,将高速摄像技术与传统的气液两相流实验平台相结合,使流体力学抽象概念得到具象化呈现。实验结果表明,借助该可视化实验教学平台,能够研究气泡的运移特征,研究旋流场内气泡的破碎和聚并行为,分析不同工况条件下的气泡形态,得出旋流场内气液两相流型。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实验教学效果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高速摄像气泡聚并和破碎气液两相流实验教学

    酶刻蚀制备超疏水材料及其油水分离性能分析的综合实验设计

    刘海峰刘英菊禹筱元肖勇...
    213-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秉持绿色环保理念,利用酶的高效性,将酶刻蚀制备超疏水材料实验引入综合实验教学。实验通过纤维素酶刻蚀织物表面,再利用HDTMS对其低表面能进行改性,得到超疏水棉织物。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超疏水棉织物对所提供的5种油水混合物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对粘度小、流动性好的油类分离效率可达95%以上。该综合实验设计方案注重提升学生的科研体验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和探究兴趣。实验内容涉及多种化学学科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和自主创新能力。

    纤维素酶超疏水性油水分离实验设计创新

    现代制药综合实验课程设计的探索与实践——以白藜芦醇为例

    陶俊妃郑雁芬张晓金何雪涵...
    222-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以白藜芦醇为例,通过对提取分离、原料药质量分析、制剂制备及质量评价等全过程的实验设计和实施,以及课后总结和研讨等环节,阐述了"现代制药综合实验"课程理念。该课程旨在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激发学生对药学科研的兴趣和主动创新精神,学会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统筹规划能力,加强团队合作精神,为将来的科研等专业性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改革课程设计与实践白藜芦醇药学

    跨学科交叉整合实验教学体系的创新研究——以生物化学医学类基础实验教学改革为例

    陈新民代林利都韶婷冯建跃...
    230-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新建本科院校实验教学长期存在的"低小散"等问题,该文以生物化学医学类实验教学改革为例,探索了跨学科交叉整合的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之路。他们立足学科优势,通过整合实验教学资源、建设高规格实验实训基地、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团队水平、创新教学管理体系等举措,推动了该校实验教学理念、课程体系和管理机制的系统性变革。实践表明,建设实验教学"集约交叉整合"新平台,确立"自主开放创新"新理念,推动"三三三"系统性变革,是助力新建本科院校推进实验教学改革、提升基础实验教学质量的特色发展之路。

    实验教学跨学科交叉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