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吴玉厚

双月刊

2095-1922

xuebao@sjzu.edu.cn

024-24692875

110168

沈阳市浑南新区浑南东路9号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由辽宁省教育厅主管,沈阳建筑大学主办的学术性理论刊物。本刊1979年创刊,双月刊,A4开本,204页。国内外公开发行。主编吴玉厚教授是博士生导师,辽宁省优秀专家,沈阳市劳动模范,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主持国家级科研课题多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本刊曾获得教育部科技期刊一等奖、中国高校优秀期刊、辽宁省一级期刊、国家建设部优秀期刊奖和辽宁省高校学报一等奖等。为美国《化学文摘》(CA)、《全国中文核心期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China Info)系统科技期刊群》等来源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工字形CFRP-高强圆钢管高强混凝土中长柱偏心受压性能研究

    李帼昌王宁波李晓
    961-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避免材料浪费,减小构件截面尺寸,将CFRP型材与高强圆钢管高强混凝土进行结合,形成工字形CFRP型材-高强圆钢管高强混凝土构件,并研究其在偏心受压状态下的力学性能.方法 采用试验和有限元相结合的方法对组合构件的工作机理和破坏模态进行研究,选取典型构件进行受力全过程以及变参数分析.结果 典型构件荷载-挠度曲线可分为弹性段、弹塑性段、塑性强化段和下降段;CFRP型材在弹塑性段后承担荷载比例逐渐增加且能够与钢管协同工作,对混凝土形成双重约束,提高构件的极限承载力;长细比、偏心率对构件的极限承载力、初始刚度、延性影响较为明显,钢材屈服强度、混凝土强度、含钢率、CFRP配置率影响较小.结论 试件受力过程中变形较为稳定,延性较好,试件的变形符合平截面假定.

    工字形CFRP型材高强圆钢管高强混凝土偏心受压

    多尺度点云数据的空间一致融合法在钢桁梁虚拟拼装中的应用

    梁栋贾铢丰高祺苏立超...
    973-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提出一种利用轮廓信息对应关系计算空间变换的多尺度点云数据融合方法,准确获得兼顾大型钢桁梁主体以及局部螺栓孔的杆件点云信息,从而用于钢桁梁的虚拟拼装.方法 首先,结合立式三维激光扫描和手持式三维激光扫描两种方式,分别获取表征大尺寸构件整体信息和螺栓孔群局部信息的点云数据;然后,基于点云数据分别提取融合部位的轮廓信息,并使用轮廓信息对应关系计算空间变换矩阵;最后,利用空间变换矩阵进行点云融合.结果 通过主轴方向偏差和最近距离约束对融合后的模型进行融合效果评定,验证了融合方法的准确性;其中,主轴角度偏差量为0.000 038 4°、扭转角度偏差量为0.011 75°、豪斯多夫距离为0.311 mm,满足工程要求.结论 所提方法能够针对性的对具有一定规则性的杆件进行局部特征提取,简化了空间变换所需要的信息,为钢桁梁虚拟拼装提供了数据基础.

    三维激光扫描钢桁梁杆件点云空间变换数据融合

    方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叠合构件纯扭性能研究

    任庆新蔡雨晨王庆贺
    984-9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方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叠合构件的纯扭性能,提出抗扭承载力计算公式.方法 运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方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叠合构件有限元模型,分析其受扭工作机理和影响构件承载力的重要参数,最后通过叠加法得出抗扭承载力计算公式.结果 受力全过程可分为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塑性阶段;在弹性阶段,各部件之间协同作用,产生相互作用力,但相对较小;在弹塑性阶段,外部混凝土与钢管分离,无相互作用力产生;通过分析构件在纯扭作用下的工作机理,确定了外钢管强度、直径及径厚比是影响构件抗扭承载力的重要参数;通过叠加法得出的纯扭公式计算值与有限元模拟值偏差在10%以内,公式相对可靠.结论 方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叠合构件具有良好的抗扭性能,笔者基于叠加原理提出的纯扭公式可精确地计算其抗扭承载力.

    方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叠合构件纯扭有限元分析工作机理

    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墙板连接件抗扭性能试验

    孟宪宏宋正泉费小爽陈建华...
    994-10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提高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墙板在制作、运输以及地震作用时遇到突发扭转工况下的抗扭性能.方法 进行 6 组 18 个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墙板的扭转试验,分析连接件宽度、连接件片数、连接件间距对试件抗扭性能的影响.结果 连接件宽度从160 mm增大至200 mm,抗扭承载力提高32%;双片连接件相比于单片连接件抗扭承载力提高51%;双片连接件间距为 100 mm时的荷载略大于 50 mm,提高14%.结论 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墙板受扭破坏属于延性破坏;建议采用双片连接件,间距设为100 mm,以提高在不可靠情况下连接件的抗扭性能.

    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墙板连接件扭转性能延性破坏

    板式橡胶支座梁式桥准隔震体系参数组合研究

    田石柱韩铴刘晨光
    1001-10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提出纵横桥向分别设置X型弹塑性钢挡块、黏滞阻尼器与板式橡胶支座进行组合的方法,形成板式橡胶支座梁式桥准隔震体系来提高桥梁的抗震性能,克服采用板式橡胶支座的梁式桥限位能力、自复位能力不足等缺陷.方法 应用OpenSees有限元软件建立一座四跨连续梁桥全桥精细化模型,通过主梁位移、桥墩内力、支座剪力与位移等地震响应对X型弹塑性钢挡块和黏滞阻尼器进行了力学性能参数分析.结果 横桥向X型弹塑性钢挡块与板式橡胶支座的组合可以有效控制梁体在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基本消除震后残余位移,且在合理选择挡块力学性能参数的情况下,能够有效降低支座承受的剪力与位移,同时减小传递到桥梁下部结构的惯性力以起到保护作用;纵桥向黏滞阻尼器和板式橡胶支座的组合,采用较为合理的参数选择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小梁端的最大位移和残余位移,且大大降低了墩柱所承受的内力,确保桥梁下部结构免受严重损伤.结论 板式橡胶支座与X型弹塑性钢挡块、黏滞阻尼器组合形成的板式橡胶支座梁式桥准隔震体系能够有效提高桥梁的抗震性能,解决强震作用下梁体位移过大的问题.

    板式橡胶支座准隔震体系X型弹塑性钢挡块黏滞阻尼器

    集成装配式盒子建筑连接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许峰张增辉许伟王春刚...
    1012-10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一种新型集成装配式盒子建筑角件连接节点,解决节点连接对现场施工操作空间要求较高的局限性.方法 应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精细化节点模型,在验证数值模拟方法有效的基础上,研究节点的承载力、刚度、变形能力、滞回曲线及耗能能力,分析不同轴压比、连接角件厚度、卷边高厚比对节点失效模式及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 节点的失效模式表现为靠近节点域天花板梁和地板梁梁端形成塑性铰,梁端翼缘发生鼓曲破坏,模块柱与连接角件均产生部分区域塑性变形,但未发生破坏,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符合"强柱弱梁,强节点弱构件"的设计原则.节点的抗震性能受轴压比影响较大,通过改变连接角件厚度和增设卷边可以有效提高节点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结论 建议轴压比控制在0.3 以内;连接角件厚度不宜低于12 mm;增设卷边可以提高连接角件翼缘板的稳定性,防止角件翼缘发生屈曲变形.

    集成装配式盒子建筑有限元连接节点抗震性能

    基于桩侧摩阻力退化静压桩沉桩效应室内试验

    王永洪金珈民袁继奎张东...
    1021-10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开展桩侧摩阻力退化静压桩沉桩效应室内试验,准确反映静压桩在实际沉桩过程中的受力变形特性,解决静压桩沉桩特性研究中难以获得静压桩真实的沉桩特性等问题.方法 使用室内试验方式进行大比尺静压桩的分段沉桩试验;基于桩侧摩阻力退化理论,实现分段试验数据的耦合叠加,分析沉桩过程的受力特性,探讨桩侧摩阻力退化对沉桩效应的影响.结果 压桩力随贯入深度的增加呈均匀增长,桩侧摩阻力的退化对压桩力的影响较小;基于桩侧摩阻力退化理论修正后桩侧摩阻力整体变化规律较好,在桩段连接处产生的差值基本为0;桩侧摩阻力随着沉桩深度的不断增加而逐渐发挥,曲线整体线性较好;桩端阻力随深度增大呈波动性增长,且在压桩力中的占比较高,维持在50%以上.结论 侧摩阻力退化效应的存在对桩基承载力的预测具有较大影响,且退化效应显著性随沉桩深度增大而增大;通过对分段沉桩数据修正后进行叠加耦合可获取静压沉桩特性的准确数据;本研究可为今后静压桩沉桩特性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桩侧摩阻力退化静压桩分段沉桩受力特性叠加耦合

    蜂窝梁钢框架中柱节点抗震性能与恢复力模型研究

    董炀贾连光王春刚赵庆岩...
    1029-10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蜂窝梁钢框架中柱节点的抗震性能的研究,提出一种针对此类节点的恢复力模型骨架曲线,为此类工程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 18 个蜂窝梁钢框架中柱节点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以开孔率、开孔位置、孔型为变化参数,研究节点的滞回性能、承载性能、刚度退化、延性、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建立一种针对此类节点的恢复力模型.结果 圆形孔节点开孔位置为0.75~1 倍梁高、正六边形孔节点开孔位置为1~1.25 倍梁高,开孔率均为60%~65%时,可实现塑性铰外移,并对节点的承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产生明显的影响.所建立的恢复力模型骨架曲线与模拟曲线吻合较好.结论 蜂窝梁中柱节点抗震性能良好,可实现梁铰机制.笔者提出的恢复力模型可为此类节点的弹塑性反应分析和工程抗震分析提供参考.

    蜂窝梁钢框架中柱节点有限元分析抗震性能恢复力模型

    拱部脱空单线铁路隧道衬砌裂损机理研究

    易杰赵乙丁卞雯孙厚超...
    1038-1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脱空区域衬砌结构受力特性与裂损机理,为掌握实际工程衬砌裂损真实分布特征与设计加固补强方案提供理论依据,保障隧道健康服役.方法 以某在役衬砌裂损铁路隧道为依托,采用无损检测方法,探明隧道壁后脱空几何尺寸及分布;基于扩展有限元法,建立表征脱空影响的仿真网格模型,揭示衬砌裂损机理;基于数值解析与现场监测结果,验证加筋肋锚网喷加固效果.结果 无损检测结果显示,隧道存在严重脱空现象,脱空范围主要为隧道起拱线以上的拱部区域,平均深度为0.17~0.93 m.数值仿真结果显示,当衬砌拱部存在壁后脱空时,脱空环向角度对衬砌受力影响大于脱空径向深度,当脱空环向角度较小时,衬砌不易产生破坏或仅出现衬砌外表面张裂伴随内表面压溃.随着脱空角度的不断增大,衬砌内表面易出现混凝土张拉型裂缝且起裂位置向下移动.采用加筋肋锚网喷形式加固可显著提升裂损区域刚度,提高结构承载性能.结论 衬砌壁后脱空环向角度对结构受力状态影响显著,所建立的数值解析方法能有效揭示衬砌拱部张拉裂缝开裂全过程及最终形态,提出的锚网喷加固方法能有效提高脱空衬砌承载性能.

    壁后脱空无损检测扩展有限元衬砌裂损加筋肋锚网喷

    高地温铁路隧道温度场影响因素分析

    冯国会李兆星孙佳琳黄凯良...
    1047-1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常规的隧道冷负荷预测方法不适用处于高地温极端环境的川藏铁路隧道,亟须开展相关研究.方法 以川藏铁路色季拉山隧道为背景,建立热湿耦合的多孔介质模型,分析围岩渗流水、保温层、送风速度和温度等对隧道温度场的影响.结果 保温层可以显著降低隧道空气温度,含水围岩的隧道有效通风距离提高了5.87%,固体围岩的有效通风距离增加了25.51%,增加保温层厚度并没有显著降低隧道温度;围岩温度和送风速度对隧道温度有显著影响,围岩温度决定了隧道温度的上限;送风速度从1m/s分别增加到2、3 m/s,隧道温度分别降低20.53%、24.83%;各因素对隧道温度场强度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围岩温度、送风速度、送风温度、保温层厚度.结论 围岩温度决定了隧道的温度上限和降温难度,增加保温层厚度降温效果不明显,提高送风速度可以显著降低隧道温度.

    高地温铁路隧道热湿耦合多孔介质温度场分布敏感性分析